股骨颈骨折

时间:2022-05-07 04:17:19

统计数据显示,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尤其应当引起关注的是,股骨颈骨折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是14%~50%,五年存活率只有20%,而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元凶正是骨质疏松。

一颗小石子 摔出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71岁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当天气好时她喜欢和老伴儿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近来,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节目后,就喜欢上了在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上倒走,边走边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锻炼时脚不小心踩在一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侧身倒在地上。老伴儿及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不料王奶奶却一直喊右侧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经过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最终手术医生为王奶奶选择了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又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相对较强支撑力的骨水泥强化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摔倒,会给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原来这一切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股骨颈骨折危害大 老人尽量远离它

老年人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自然寿命的缩短。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如果对其施行保守治疗,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严格卧床,限制患侧髋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骨质流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还可导致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致心肺脑等多个脏器,引发肺栓塞、脑梗、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长时间的卧床还可使患者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继发坠积性肺炎,严重时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实施手术,除了手术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失血等二次创伤打击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相关感染等。

防治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很关键

做好以下5点让骨骼更坚强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老年人如果摄入过多谷物、肉类、鱼虾、糖和酒等酸性物质,会加重酸性体质导致骨质流失。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使每天摄入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时还要多摄入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以防钙流失增加。利用科学的饮食来减少骨质的流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即使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同样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减轻骨质疏松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咖啡。吸烟、喝酒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造成骨骼新陈代谢障碍;此外喝浓咖啡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人体的钙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适当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可使总体钙量增加。同时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坚持运动还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长期不运动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保好乐观心态,保持弱碱性体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过大可造成人体酸性物质蓄积,进而影响到人体骨骼的代谢。因此,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有助于保持弱碱性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

适当辅助药物,补充定量钙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可影响骨质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地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锻炼方法:倒走、踩鹅卵石不可取

骨质疏松能否锻炼?能否倒着走?能否走鹅卵石?

任何形式的躯体锻炼,对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因此鼓励骨质疏松患者多进行柔和平缓的身体锻炼,但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锻炼过程中使用蛮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伤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一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导致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因此锻炼一定要柔和平缓。此外,在锻炼形式上,要确保躯体的平衡稳定,避免一切存在潜在摔倒风险的锻炼。

倒着行走时,身体重心后移,眼睛无法观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况,一旦被障碍物绊倒,手脚难以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极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来,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鹅卵石路面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这样的路面,我们暂且不谈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所见而言,鹅卵石路面确实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鹅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质地坚硬而又光滑的石头铺设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头绊倒;此外,如果石头松动或石头表面被水浸湿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从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则上讲,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小心为好。

急性骨关节炎是否一定要卧床?越疼越走对不对?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形成的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急性疼痛发作时,不一定需要卧床,但一定要限制关节的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疼痛可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极其不利。而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适度科学的锻炼,能够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缓解。

日常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无障碍防护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据估计,大约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发生在家中浴室,所以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都应注意无障碍防护。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或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应加强防护。平日里可做一些简单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风险较高,可选用支具保护胸、腰椎,同时积极科学地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已发生骨折的患者,治疗后最好由医师帮其选定相应支具进行保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建议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补钙误区多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所谓安全的补钙,主要是担心补钙过量的危害。而我国多次营养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国人的营养摄入中,钙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人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仅为391 mg,尚不足营养协会推荐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钙更为严重。因此,日常饮食尚不能满足健康人群对钙剂的营养需求量,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食物补钙更是杯水车薪。食物中钙的含量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难以通过增加饮食量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药物补钙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还有就是担心钙剂本身的副作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补钙药物都是采用钙盐加一定的辅料而制成的钙剂,因此其副作用主要来源于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及辅料,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的比例,减少钙剂的使用;二是选择含钙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钙剂,最终通过食补和药补的结合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补钙的目的。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补钙虽然是治疗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一味单纯地补钙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补钙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①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外,还与多种营养的摄入不均衡有关。例如:维生素D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从粪便排出;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增加骨质吸收,使骨骼变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垂体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③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在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骨量将以每年0.2% ~0.5%的速度递减。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减少更加明显。

④活动锻炼不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综上治疗骨质疏松时,最好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3.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Ca2+)在人体内属常量元素,人体内含1000~2000 克钙,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在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但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过多的钙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高钙血症;此外,有研究还称,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不仅如此,钙剂中的辅料成分及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对人体构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营养协会的建议,每日摄入钙量为800~1000mg,治疗剂量的钙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体用量还要根据病情而定。按照营养协会的推荐剂量或专业医师的处方补充钙剂通常是安全的。

专家简介

周君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40余篇。

现任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等。

食疗方

现代营养学认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多食用此类食物能够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对骨质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强筋健骨的办法,选材上坚持“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常选用动物的骨头作为食疗的主材料。坚硬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能够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和骨胶原蛋白,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钙剂,因此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摘录的几个食疗方,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用参考。

黑豆猪排骨汤:

黑豆50g,鲜猪排骨150g,先将黑豆洗净泡软,与猪排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炖至黑豆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的作用。

桑椹牛骨汤: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将桑椹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再将牛骨置于砂锅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改用小火炖煮至牛骨发白,表明牛骨中钙、磷、骨胶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汤中,即可捞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鱼汤:

淮山药18g,枸杞子15g,骨碎补10g,活甲鱼1只(重约500g)。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连甲壳切块,再将骨碎补用纱布包好,与淮山药、枸杞子、甲鱼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及姜、盐、料酒少许,用文火炖煮至甲鱼熟烂,分早晚两餐吃甲鱼肉、淮山药、枸杞子喝汤。此方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

核桃莲子补肾粥:

核桃仁、莲子各30g,淮山药、黑豆各15g,巴戟天10g,锁阳6g,粳米50g。先将核桃仁捣碎,莲子去心,黑豆泡软,巴戟天与锁阳包好,同置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成粥,捞出药包,调味咸甜不拘,分早晚两餐服用。此方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的功效。

(责编:辛娅)

上一篇:同喜同贺 9期 下一篇:苏格兰公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