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 你不可以不懂茶

时间:2022-05-07 12:18:07

“曾是富人餐桌上的时尚,如今变成穷人的食粮”,17、18世纪,随着茶叶大量的进入英国,英国变成了一个喝茶的国家。文人们用极为夸张的语言赞美:“感谢上帝赐给我们茶。没有茶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我庆幸没有出生在没有茶的时代”。

茶间漫步 Leisure Of Tea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要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就是这种植物的发现,衍生出后人对茶的推崇与赞美,也由此造就了后来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和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茶经》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也就是茶树。嘉,在我国语言学中,向来是又美好又尊贵的意思,它一般是指人类的值得称颂或赞美的事物,例如嘉宾、嘉奖、嘉许、嘉言等等。这些都是赞美人类某种行为和活动的语言,而茶圣陆羽在这里是赞美茶树,显然他认为茶树是有灵性的,所以才用拟人的手法称茶树为嘉木。而后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道出人们对茶本身赋予的圣洁美好的象征意义。而“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本意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等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后来逐渐引入到精神生活,以及人类的心灵、智慧、情操、德行和风尚的培养教育,及至一切知识和社会生活内容。茶与文化的结合造就了茶文化一词,但是茶文化的定义一直以来争议颇多,更有甚者为了茶文化的起源地点、起源的时间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惜在种种学术刊物上引经据典,浓墨重彩对异己之言加以批评挞伐,以期得到天下认同。其实,茶、汤,原本无理,茶之道归结起来不过是茶人想要展示的“情愫”和“思考”而已,其核心就在于其淡定与宽容,净心,清志,留取一颗自在、平常之心,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饮茶的艺术化,使人得到精神享受,产生一种美妙的境界,这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我国历史上在中唐以后,茶事中贯彻了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和高深的茶道内涵:茶与佛结合,充满着佛禅哲理;茶与道结合,助其心实现返璞归真。茶事是人们交往的手段,而且也具有增进修养、助人内省、明心思性的功能。这些是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对我国的文明进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为什么被人类利用的物品数不胜数,唯独茶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因为茶的普及和深入民心而引发的茶的平朴本性(或通融性)。而它又可与高深的内容相结合,“儒、道、佛”诸理也巧妙地融合于茶事中,成就了“深入浅出”的平民茶事茶理。

因此,茶是一种文化,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心得层面上的文化。人对茶叶的感觉通过眼鼻口舌器官去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茶汤上口后才有鲜醇爽口、口齿留香的感觉。而茶的这种文化亦当以这色、香、味、形的率领之下自然地发生。细细品味茶汤,透过那清澈明亮的杯中茶汤,朵朵茶芽上下串行恰似水上芭蕾,亭亭玉立,宛如春兰初绽、翠竹争阳,感觉为之一新。茶汤上口,香醇、甘甜、鲜爽之味而至,太和之气从胸升起,精神为之一爽,遐想连翩。如同几个人在品茶聊天的时候,聊的事不大清楚,但却值得一听。最初的应当是品茶之后的感觉,因为尝一口之后,褒贬之间总得有个说法。而在此之后的关于茶的产地、茶之烘炒的说法便也事出有因,得来自然。把饮茶之所见、所悟、所闻、所触归纳起来,应当就是茶文化的范畴。谈来也应是琅琅上口、顺理成章,决不会有为文化而文化的嫌疑。而茶的文化,不应仅是一壶茶、一杯茶,而应是由杯壶之间谈开去,极自由,无章法的章法,无限制的限制,通俗、浅近却又雅而不俗。

茶具有色香味形之美于一体的特点,茶以其多姿多彩的形色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茶以其芳香之气,鲜醇之味令人心旷神怡。茶富有“一汲清冷饮,高风味有余”的魅力,使人进入一个令人神会的意境,茶境和禅境都有清静与无为相通之处,它一样可以洗尘心,涤凡虑,啜英咽甘,精行俭德,故有“茶禅一味”之说。由此三者,茶或许还算是与诗最相通的灵性之物,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觉得这恰似茶的文化,它就在你的心中,却不必道与他人听。

犹如此刻,独自坐着,自己为自己泡一杯茶。不去闻它的味道,不去看是何处的叶,也不想知道水的来源。静静地坐着,看那小小的叶片,慢慢地舒展开来,在水中上下翻滚,慢慢地变得饱满,然后静静地沉到杯底,娇柔而飘渺。袅袅茶香中,仿佛看见那青翠碧绿的叶在神农那个透明的肚子里流动;看见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卢仝,坐在蕉林修篁下,手执团扇,目视茶炉,正聚精会神候火煮汤;看见优雅恬静的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旁有童子,拥炉烹茶,竟是竞陵子陆羽……这是否就是古人所说:独坐观念,茶道相济?而此时,如有所悟,是不是也当属茶文化之范畴了?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一茶一乾坤

我们走世界,不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为了认识自己。这就是我对人和红尘的关系的理解。万物万事,都有其中的深意和道理,我们经万事,与万物擦肩,都是为了了解那里面对我们思想成长有益的东西。

叶泓廷,福建人,祖辈的喜好让他打小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性。但真正地开始喝茶,他说是从2000年开始,“因为那之前我还喝饮料和咖啡,也不喜欢,就是瞎喝”。2000年时,他在一次跟朋友的聚会上喝到了地道的乌龙茶,这次给叶泓廷留下很深的感触:一是茶醉了,二是茶在七泡后被扔了。茶世界,于此刻在他面前被推开了一扇窗。

早在进入茶的世界几年前,他就已开始学佛。就是在2000年,叶泓廷经历了思想上感性到理性的质变,他开始看佛经,因为他领悟到茶与禅在特性上的相通之处:“学禅务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说明了茶的提神益思功用:“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茶与禅定的联系,茶对于“坐禅五调”(调食,调睡眠,调身,调心,调息)都有帮助。

叶泓廷说,这就好比现在的自己去看以前读过的文章,当时读不懂的现在完全能够理解,而这种心性的成长不能简单归结为阅历的增长,更是长期的积累。就像一个笨小孩,在人生旅途上,不知道为什么身上背了一个又一个包,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身轻如燕。如同喝茶时不能有功利心,如果喝茶还有目的,茶就不再是茶,就离道很远了。

叶泓廷就是他说的笨小孩吧?他几乎遍访了国内的寺庙,但他只是去走,去看,并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有一天他遇到了茶,就像懵懂之中的世界观突然找到了方法论,如此简洁的方法论就是茶叶,能够让他开口,可以表达,说出自己那颗长大的心。这便是“生活馈赠给我这个笨小孩的礼物”。 “如果我彻底地了解我,对自己不自恋,不怜惜,看自己像第三只眼看自己一样客观公正时,便做到了佛教所讲的‘内观’,也叫‘深观’、‘广观’。透彻地了解自己,便了解所有人。我的好,是人的好,我的不好,是人的劣根。别人的善良与偶尔的不菩,与我,并无两样。”

当我问到人的劣根是否能被克服时,叶泓廷说他已不用“克服”二字,而是“转化”:“实际上,你要跟你自己和解,当你看到自己的缺点,要做的不是鄙视和放弃自己,而是你了解了,这种了解带来两方面的观察,一是你和别人一样,对自己不存幻想,丢弃那种‘别人都是伤害我的人,而我是一个无辜的人’的念头:二是产生对自己的同情,这时可以慈悲一切人。”原来,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我们不观察,回避观察自己。

学茶如同学佛,需要一颗本真的心,需要一个老实的人。泡茶时,人就安静下来,会产生思考,变得客观,破我执:喝茶的过程如同照镜,就像茶未泡开时蜷曲在壶内,当最滚烫的水浇进去时,每一片茶叶舒展开来,相互碰撞挤压,但就是如此狭窄的空间,挤出了最好的香气。想像自己如地牢中的茶叶,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激发出最好的自己。

茶器物语Tea Sets

饮茶离不开陶瓷茶具,茶具是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

潮汕功夫茶所用茶具

一、茶壶。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青花斗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和文化底蕴。二、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盛世昌南出品的功夫茶具小杯,具备轻巧适中,既符合饮用习惯、也保持茶香。三、茶洗。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青花瓷的另类杯具

青花瓷的另类杯具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杯具,是因为它们在继承传统器型、图案、纹饰等基础上予以创新,尤其是在器型上,它们选择性地吸收酒具、食具、清供等器具的造型特点,并将其部分“基因”转移到茶具身上,恰到好处地兼容并蓄,赋予了这一古老瓷器崭新的时尚元素与文化韵味。

这套青花瓷茶具在造型上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它们却一反品茗杯“口大足小”的常态,消除并统一口、足的界限,使其成为“胖肚肚”的形状,看起来就很有厚实感,不光光是杯身的厚度,还有杯型。从整体上看,整只杯子看起来有点像玉琮,呈筒状,杯唇较厚且略微反口,杯足也较矮,渗透出一种古拙朴质之美。 能让人心领神会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此类茶具宜用于品味禅茶,僧人、居士、道人、文士等,择一幽僻之处,盘腿叠坐于蒲团,燃香瀹茗,息心止念,可臻于禅悟之境。

功夫茶,紫砂壶泡红茶

茶的冲泡是一门综合技艺,它需要有文化修养,有茶学及相关的知识,还要深谙地方和各民族饮茶风习。同时,消费者的嗜好不同,生活习惯有别,茶类性能各异,自然也会使茶的冲泡变得多种多样。 泡茶是明代开始才普及开来的,其法是先取适量的茶叶,投入清洁而干燥的茶杯或茶壶中,冲上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开水,使茶叶浸润1分钟,待茶叶放开,茶汁开始浸出后,再加开水至七八分满,趁茶汤温热时,即可饮用。如喝了头遍茶(现头遍茶不能喝,应洗茶),还想继续再喝,应在饮器中还留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停止饮茶,待加入开水后再饮。这样随酌随冲,一般可以冲泡二三次,也有的可以冲泡五六次。

红茶不仅色艳味醇,而且收敛性差,茶性温和。因些,适宜于配制牛奶红茶、柠檬红茶等。一般多采用白瓷杯冲泡。冲泡时,首先洁净茶具,然后置茶,接着用90度左右的水,提壶用回转法冲泡茶叶至湿润,使之吸水膨胀,半分钟后,用“凤凰三点头”法继续加开水至七分杯满。

手绘茶具的奢华

茶艺是一种结集艺术与文化的活动。的确,手上拿着一只优质的茶杯,除了是视觉享受外,也可能令杯中的茶特别美味。写意的生活,大概就是由这些细节开始吧!著名英国茶具品牌Waterford Wedgwood的出品之所以特别矜贵,用料上乘是原因之一,品牌所有Bone China瓷器系列,都是用牛骨粉、陶土及高岭土作材料,不止能增加瓷器的坚硬度,还能令茶具有一种独特的光泽,看来有晶莹剔透的感觉。这还不止,品牌新推的Columbia系列,还在餐具上饰上22K镀金,闪闪生光,衬托华贵家居,气派非凡。

茶艺,一直被这为一种高雅艺术。嗜茶之人,不止着重茶叶的品质,一套别具格调的茶具,也能令品茶乐趣倍增。英国皇室御用茶具品牌 Waterford Wedgwood,一直以优质骨瓷及精美绘图见称,最近品牌推出手绘尊贵系列,十分矜贵。

茶的冲泡是一门综合技艺,它需要有文化修养,有茶学及相关的知识,还要深谙地方和各民族饮茶风习。同时,消费者的嗜好不同,生活习惯有别,茶类性能各异,自然也会使茶的冲泡变得多种多样。

全球喝茶趣闻拾遗

茶叶在我国起源很早。世界各地的人民,大多有饮茶爱好,但在奥地利西部的农民却是真的吃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吃茶而不是泡茶。在世界许多国家的饮茶习俗和饮茶文化颇为有趣,可谓千奇百怪――

红茶的艺术

土耳其人喜欢喝红茶,喝茶用的是玻璃杯、小匙、小碟。煮茶时,使用一大一小两把铜茶壶:先用大茶壶放置木炭火炉子上煮水;再将小茶壶放在大茶壶上,茶的用量大约按1克茶30-50毫升水的比例投放。待大茶壶中的水煮沸后,就将沸水冲入放有茶的小茶壶中,经3-5分钟后,将小茶壶中的浓茶汁按各人对茶浓淡的需求,将数量不等的浓茶汁分别倾入各个小玻璃杯中。尔后,将大茶壶中的沸水冲入盛有浓茶汁分别倾入各个小玻璃杯中。再将大茶壶中的沸水冲入盛有浓茶汁的小茶杯中,至七八分满后,加上一些白糖,用小匙搅拌几下,使茶、水、糖混匀后便可饮用。

土耳其人煮茶,讲究调制功夫。认为只有色泽红艳透明,香气扑鼻,滋味甘醇可口的茶,才是恰到好处。因此,土耳其人煮茶时,总要夸煮茶的功夫。在一些旅游胜地的茶室里,还有专门的煮茶高手,教游客学着煮茶的。在这里,既能学到土耳其煮茶技术,又能尝到土耳其茶的滋味,使饮茶变得更有情趣。

饮茶有道

在日本喝茶有非常严格的茶道礼仪。首先是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TIPS:茶道之四规七则

1、四规: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2、七则: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男人的下午茶

据西方权威学者考证,水烟初见于印度,后在伊朗地区流行。现在,水烟已经成为了伊朗人生活的一部分。伊朗人不光在烟馆抽烟,即便是下午的时候,也会在茶馆抽水烟。伊朗人抽的水烟大多是水果烟草,由鲜烟草叶、干水果肉和蜂蜜等制成。 你可别小瞧它,据说水烟的劲头比普通香烟还要大。

在伊朗人看来,烟管里面的水可以清洁烟灰,起到过滤尼古丁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抽水烟是伊朗人一项很重要的消遣方式和社交活动。很多人喜欢三三两两地去烟馆抽烟,边抽水烟、边聊家事。当然,这些在茶馆里抽水烟的只能是男性。所以,倘若你在伊朗的茶馆里看见抽水烟的男人们,千万别惊讶。

上午咖啡下午茶

在希腊,没有人认为在茶馆或咖啡馆里消磨上半天是在挥霍时间,因为闲适、优雅和浪漫都是需要极长时间的液炼,才会成为一种地道的文化内涵的。在这里,任何一家餐厅或茶馆的店家倘若想休息了,就关上店门只管自己享乐子,什么生意不生意,钱不钱的,无所谓。而上午“咖啡+工作”,下午“茶点+休闲”,则成了大部分希腊人的生活范本。在希腊喝下午茶,也不单纯是喝茶,他们更习惯在喝茶的同时,享用一份美味的食物。他们口味清淡,不爱吃油腻和甜烧汁类的菜肴,爱吃用干炸方法烹制的菜肴。如烤肉,甚至会把整个羊头烤了来吃,名曰“大菜”。此外,还有鸡汤煮土豆、通心粉等。为了保留食物最原始的味道,烹饪手法较为简单,肉食吃上去腥味会比较重,配以茶水和甜的茶点,刚刚好将味蕾唤醒。

在海边,吹着柔和的海风,看着海浪拍打在岩石上溅起的浪花,或独自听音乐看书写字,或两三个朋友相约喝茶聊天。一次标准的下午茶吃下来,几乎可以从午后持续到日落了。这也正符合了希腊人没有午餐概念的饮食习惯,当然,因为下午吃得太饱,所以希腊人的晚餐时间大都在晚上九点去了。

茶文化的那些事儿Tea Culture

茶文化包括如何摆放茶具、安排茶席、举办茶会等,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茶文化却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如何摆置茶桌上的茶器皿

茶桌,是指茶会摆置泡茶和饮茶器具以便于人们操作泡茶和饮茶的地方。古时候还没有桌、椅前,铺设席子在地上,人坐在席上称“席位”,摆在地上第一层的席子称“筵”,筵上摆放饮食物品,人围绕四周坐下,各自食饮或相会合食饮。 椅子、桌子相继出现后便取代了筵席,人们开始坐在椅子上,饮食器皿摆在桌子上,形成围桌合饮的方式。

茶艺用的茶桌,以长90厘米,宽60厘米,加减2厘米为原则,高度较办公桌、餐桌矮4厘米,长与宽的比率成最美的黄金分割定律,茶桌置茶室东座,即进门的左手面。

茶桌面划分为九格,茶艺师坐在靠茶桌内沿正中轴座位,煮水器在左边,水方置桌面左边的第二格与煮水器成斜线上。茶壶置茶桌的中轴在线靠茶师前沿,即中间靠茶艺师的第一格,茶海置茶桌面中间的第二格与茶壶成斜线上,茶杯、杯托、茶巾、茶则、茶匙、茶仓等辅器,置茶桌面右边靠茶艺师的第一二格。将茶器依序摆置,在茶桌上形成阴阳五行的太极完美图形状态,茶艺师在操作茶器之间,动作与茶器就能相对平衡地转化。操作茶器时,依从外向内、由远而近的程序,两手动作以曲线不交叉的手势为原则,左右向内画圈,形成太极运行的弧线进行,体现茶文化立论根基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 当茶艺表演时,心平气和,静坐泡茶,这样就能够感受到理和气的存在。

怎么安排茶席的座位

不论东、西方,凡是开会、吃饭、喝酒、喝茶等,宾主的座位安排都有一定的规矩。这,也是一种道。 茶席座位就是席位。出席一个茶会,就定席位是很重要的礼节。

中国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南方照射过来,而冬天的寒风则是由北方吹来。历代主要建筑总是采取“坐北朝南”的方位建筑,将大门开在南方以吸收阳光,避开寒风。这个方式的建筑方位,使得茶席座位的安排有了一个基本准则。

首先,茶桌摆放的位置,应在正对门的方位或进大门自己的左手边。茶桌摆放在正对门时,茶艺师就面对门而坐。茶艺师左手边是东道主座位,茶艺师右手边是西席,属老师或贵宾的座位;茶桌摆放在进大门的左手边时,茶艺师面东而坐。茶艺师左手边是东道主座位,茶艺师右手边是西席,属老师或贵宾座位。

因此,茶席座位的安排,是以茶艺师的方位而定的,茶艺师的方位又以茶桌摆放的位置来决定。茶桌摆放的位置,又以屋子的朝向和格局来决定。所以,安排茶席座位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茶桌、茶艺师方位,这些动态的因素;其次,就要考虑静态的宾客主次、身份、地位、辈份、长幼等条件了。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席位的安排,比较重视的是长幼、辈份的大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则比较重视个人的身份、地位,主客、陪客的次第。而茶席座位的安排,是依茶桌摆放的位置、茶艺师的方位来决定,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态方位学。席位所表现出来的尊卑,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一位在社会上地位很高的人,在茶席中并不一定是主角,比如一位部长出席茶会,但是主人的老师也出席茶会,应以老师为尊。

如何设计茶会

“茶席设计与茶会举办”是茶文化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时,大家会想要追求的目标。茶席设计是讲究喝茶的环境,茶会举办是茶文化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茶席”是泛指“喝茶的环境”,或说是“品茗空间”。还可细分为“泡茶席”、“茶室”、“茶屋”与“茶庭”。泡茶席仅就泡茶、喝茶、奉茶的直接空间而言,通常就是一张桌子或地上一块席位。若家里没有足够的地方,在客厅的一角摆设一张桌子,就可布置成一处泡茶席;如果条件许可,腾出一个房间作为设置泡茶席的场所,就可以更不受干扰地展现自己想要的氛围,这时就是所谓的茶室;如果条件更加允许,那就将一组房间设计成更加完备的品茗空间,如多了专门料理茶具、花器等用品的“流理间”,多个“第二室”作为喝茶中场休息时赏画、闻香等的转换用空间,这时的这组房间就可以称作茶屋;如果茶屋外头还有庭园,就可将之规划成“茶庭”,是为转换心情的场所。

“茶席”设置完毕,如果要将之作为茶道表现的场所而称之为“茶道表演”时,就必须要有人在席上泡茶,这时的主角变成了“泡茶”,“茶汤”变成了“茶席”的灵魂。茶席只是茶道表现的舞台,茶汤是舞台上的精灵。茶道表演时不要在茶席上高谈阔论做人的道理,也不要太多地舞弄着美丽的肢体,“茶”在所有表演内容的占比要超过60%才行。

再说茶席的布置是为了表达主人所要述说的茶道境界与风格,除泡茶者的表现之外,还可以利用桌椅、茶具、挂画、插花、焚香等项目来“帮腔”。然而这不是说茶席的布置非要包括“点茶、挂画、插花、焚香”四艺等这些相关艺术不可,也不是说有了这些就是好的茶席了。茶席的设计不仅不受四艺等的限制,也不应该受到传统既有模式的束缚,例如不一定要着古典的服饰或在什么材质的建筑物之下,我们倒期待较前卫的风格出现。

说到“帮腔”,有人一面泡茶一面播放或演奏着音乐,大家也都认为这样气氛比较好。事实上是音乐分散了与会者的注意力,整个茶道表现的“茶汤”浓度被稀释了。没有了音乐、舞蹈等项目,茶道只得独撑大梁,反而容易表现它的完整性与丰富的内涵,这时的茶道表演就容易显现出茶人们的茶道功力了。

举办以茶席为主的“茶会”,所有茶席加在一起,必须有供应与会者足够饮茶量的能力,而且“茶汤”都是现场由与会的茶席冲泡或调制而成的高质量“作品”。为达到这项功能,泡茶者的茶道表演就不只是“做个样子”,而要事前做好每席应泡几杯,供应“预估来宾数”每人数杯茶量的准备。

上述这种茶会的供茶方式是由来宾亲自到各茶席参观或体验茶道的展现,同时以该茶席供应,或自备的茶杯素茶饮用。如果是来宾群集会场中间聊天,茶席泡好茶后,由专人端到人群中去奉茶,这是不对的。

如果茶会是偏重欣赏茶汤的“品茗会”,会上的供茶有如音乐会上的歌曲演唱,不但作品的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且是可以卖门票的。泡茶者调制好一杯杯代表他本人风格的茶汤呈现给与会者是茶人们的本职,具有传道者的责任与喜悦,不能抱怨“我为什么要泡茶给你喝?”,与会者还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欣赏到你的茶,你也可以大大方方拿取应有的酬劳。

调茶师

调茶师,在茶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职责是寻找到优质的茶叶、管控茶叶的调配与质量、开发新茶品种。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川宁调茶师迈克・睿特先生,为我们讲解一名高级调茶师的工作。

源于1706年的川宁皇家御用茶从全球三十多个国家采购最为优质的茶叶,拥有一整套世界知名的茶叶评级标准,坚持始终如一的顶级品质。可以说,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TWININGS川宁茶,引领和见证了英式下午茶文化的蓬勃兴起和流行,成为品质生活方式的一种优雅象征。2006年TWININGS川宁茶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将纯正英国皇家御用茶的尊贵体验带入中国。TWININGS川宁茶的种类非常丰富,有经典红茶、果香红茶、绿茶、花草茶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豪门伯爵茶、英国早餐茶等。品味川宁,是一种对皇室经典的品鉴,是一种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更是一种对自身品位的提升。

调茶师迈克・睿特便是在川宁的核心――英国总部工作。该工作室总共有9名调茶师,这9名调茶师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球川宁茶品的质量,从茶源的采购到配方的管理以及成品的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评管。迈克・睿特保护川宁200多种茶种的配方,其中很多配方经过悠久积累和传承。迈克・睿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调茶师,要求对各种茶的属性,调配,兼容性,以及配方开发有深入的了解。为了寻找到最适合川宁的茶叶,他每天至少要品尝600-700杯茶。身为川宁高级调茶师,同时迈克・睿特也培训有潜力成为调茶师的人选,川宁公司对调茶师有很严格的要求,成为调茶师要得到种种关卡,好几年的筛选才能选出为数不多的合格调茶师。

Folk Tea House茶馆:浸入文化的那片羽叶

去一个地方旅行,要想体验最地道的民风民情,不容错过那里的茶馆。茶馆里不仅有茶的氤氲,还有许许多多妙不可言、需用心体会的意趣。如蜀中茶馆的烟雾缭绕,麻将声阵阵;粤式茶楼里的茶点香甜,鸟语吟吟;西安秦腔茶园里的吼秦腔唱大戏,豪放至极;天津茶社里的相声段子,诙谐幽默,一笑少十年……如今,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各式茶馆林立,无论是要想找寻传统精神,还是想领略时尚潮流,茶馆总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北京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坐落在前门西大街3号楼,始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馆。茶馆位于三层,门口环饰着紫木透雕;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馆”金字牌匾下方。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铜像屹然凝视着远方。老舍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他笔下的京味《茶馆》感染了无数大众,也使这座融茶道、民族艺术于一体的老舍茶馆名扬中外。

老舍茶馆,陈设古朴,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感觉如同进入了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老舍茶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客人,既有来自京城的老戏迷。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以及慕名而来的外国客人。茶馆开张以来,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作为北京民俗文化的汇聚地,茶馆内每天还上演地方优秀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惠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老艺术家们的演唱。使观众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几近失传的含灯大鼓和双簧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也得到了新生和发扬。

在“老舍茶馆”,不仅每晚都可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还可以参加琴、棋、书、画和“戏迷乐”等诸多文化活动。老舍茶馆还组织成立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进行乌龙茶、农家茶、茉莉花茶等各类名茶的茶艺表演。近年来,老舍茶馆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晋阳饭庄”和“全聚德”名厨主理,包括京、晋、鲁三种风味,种类繁多、品味上乘,且具有地方风味特色。

老舍茶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茶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场所,同时,也是吸引国外观光游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各国政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老舍茶馆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50人观看节目;大碗茶酒家营业面积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50人就餐;楼下门前设有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百余辆车。集品茶、饮食、赏戏、表演等经营内容为一身的老舍茶馆,现如今已是中外宾客旅游的一处新名胜,并且成为享誉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上海 故园茶馆

岁月流逝,情怀依旧

故园茶馆,森然的古木大门,悬挂着题字“山西汾阳王”的班驳门匾,隶书苍雄,令人震撼。篱笆墙上,挂着串串幽幽的红灯笼,衬着满园的绿荫遮蔽。往里一窥,古亭、老屋、花园、鹅卵石路……闹市桃园,兴趣大增。

当你真正迈进大门,可见二、三百年晋商钱庄柜台,乌红、巨大、厚实、粗狂,历史张力怦然而出。柜台上面挂着的一个个小木牌,名字却颇怪,其实是当铺的招牌,“其德昌”、“蔚长厚”、“天成亨”,这些名噪一时的山西票号曾与胡雪岩的钱庄南北相对,见证了中国经济的一度繁荣。蓝花土布隔开的茶座、微的老木桌、橙黄的灯光,让人觉得宁静。廊椅、玫瑰椅、官帽椅、供桌、翘头案、联二柜……各种古董悠然或躺或立或挂,如入史中。耳畔伴着那悠远空旷的古琴声,仿佛高山流水。

故园主人乃郭子仪53代后人,仿建明洪武年在京之故园,山西遗物迁移至此,而成故园。扇子做茶单,新奇而古朴。目光扫视,最多的茶叶是普洱。普洱这种茶叶,是一种后发酵茶,储藏时间越长,内香及活力越发显露和稳健,价格也愈发不菲。中国存放时间最长的普洱茶在故宫,180年历史。故园有90年的宫廷普洱,一泡10克,售价令看官们咋舌。

小红楼

位于上海衡山路811号的“小红楼”提供的是与故园俨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格的下午茶。那些精致的甜点、水果、cheese都是放在银盘子里端上来的。造型更如同英国贵族的银色烛台。至于外面那古老的红砖墙、欧式的建筑,以及旁边的一大片花园亦构成了上海人眼中令人艳羡的花园洋房,与内里的假壁炉、老唱机、旋转扶梯等互相呼应,无不提醒众人Where story happens。当然,这个前身是百代中国总部,并曾是中唱公司旧址的古老宅第如今已经被人承包,只是无论其装潢多么洋派,总觉得在楼梯拐角或百叶窗的花玻璃里,依然会传出周璇怀旧的歌声。

在上海,类似这样既提供下午茶又经营餐馆的花园别墅式酒吧已经越来越多。所谓的下午茶,它的意义早已经衍生成在午餐以后到晚餐之前那段时间所进食的一些饮料与甜点。你可以在下午3点到4点的时候喝茶、喝咖啡,甚至去麦当劳要杯热巧克力,这些都依然属于下午茶的概念。

同时,上海人的下午茶是还兼具着社交的重任。 在上海,到咖啡馆见客户是很时尚、很文化的事情,毕竟在咖啡馆里谈公事,要比在严肃的会议室、老板办公室来得更自在和有气氛。何况这样同是上班族的两人,还颇能感受到一种“咖啡同盟”般的情绪,一种“买卖不在情谊在”的安慰。

重庆 走马镇茶馆

旧重庆,大码头,茶馆遍布大街小巷,人们喜欢坐茶馆,也不仅仅是为了喝一盏茶解渴提神,茶馆对市民的吸引,还在于它在那个信息不畅的年代具有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市井奇闻,官场秘闻,大至皇帝下台,小到寡妇嫁人,在茶馆里都能听到真真假假的消息。还有买卖人在茶馆里谈生意,袍哥大爷在茶馆里吃讲茶,川剧、评书、金钱板……你方唱罢我登场,茶馆里好不热闹。 如今,这样的重庆老茶馆,大概只有在走马镇方能寻到其踪迹了。

走马镇地处巴渝腹地,西临璧山,南接江津,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经之地,素有“一脚踏三县”之说,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曾在此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

现在,你仍能在走马镇的老茶馆里看见“可以半躺半坐的”矮竹椅,令人身心泰然”。张恨水先生在《茶肆卧饮之趣》中写:“较小茶肆,颇有闲趣,例于屋之四周,排列支架之卧椅。椅以数根木棍支之或蒙以布面或串以竹片客来各踞一榻,虽卧而饮之,以椅旁例夹一矮几也。”由此推测,张恨水先生旅渝期间很可能曾来过走马镇。

嘉兴 乌镇老茶馆

乌镇人的饮茶习俗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时下的老茶馆,主要集中在西大街西端的“桥中桥”附近,这个不到300米的老街中,竟有11家茶馆鳞次栉比,虽然茶馆的门窗东倒西歪,光线幽暗不明,然而每天的茶客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高朋满座。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茶馆留住了大多数来赶早市的男人。有的是做完了早市才进茶馆,与围桌而坐的茶客随意攀谈;有的是一进早市就钻进了茶馆,买卖在临街的茶桌旁交易。你只需花上一元钱,就能买到满满的一壶茶,白玉般的茶壶里流出茶的醇香,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柔柔地轻拥着你。你可以随意地喝,爱喝到什么时候就喝到什么时候,轻咂细品,美美地慢慢地享用。“茶博士”倒茶的伙计还会不断地给你添水,而茶色依然不减。如今,饮茶习惯和程序虽然已成为乌镇的一大文化传统和历史,当地的人们饮茶不仅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而且与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一起融进了每一个日子。这些老茶客品起茶来皆有板有眼。平时在家里本身就像一家茶馆,来了客人,在八仙桌旁一坐,招待客人是家里的弄茶好手,丝毫不逊色于正宗茶馆,使每位客人不但品尝到了清淳、甘美的茶香,而且还享受到了一份久违的闲适与从容。

西安 茶馆一条街

到西安,不可不去茶馆,这座千年古都自周秦汉唐以来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似乎都被浓缩在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茶馆里。

西安是盛唐的都城,而中国的茶文化正是从唐代起源并光大的。西安的茶馆真正兴起没几年光景,但却一直很火,目前全市有多少家茶馆谁也说不清楚,最有名的当属德福巷咖啡茶馆一条街了:青石砌的牌楼,青石铺的路,古香古色的建筑,弥漫的满街的淡淡的沁人肺腑的茶香,让人在现代都市的喧嚣、浮躁和纷扰中竟享得几许超然的愉悦。

西安的茶馆不像四川的那样极富传统,也不像北京的那样亦饮亦乐,如果说四川的北京的茶馆更具中国特色,那西安的就有点儿中西合璧了。在西安,茶馆很少直接叫某某茶馆的,一般都称作某某咖啡语茶或者某某咖啡茶语。在这里茶、咖啡、果酒、饮料、简餐都能品到,来这儿小坐的不仅是中国人,也有不少各种肤色的“老外”。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唐代的《使节图》,上面画着很多外国驻唐的官员,人人的脸上都透出一种跨越国界的友谊。如今,在西安的茶馆里,你经常可以看到现实的《使节图》,也许这就叫做大唐遗风吧!

拉萨 甜茶馆

在拉萨,大街小巷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甜茶馆。茶馆里,几乎都一样的摆设:普通的电视,暗淡的灯光,古旧的长凳,木制的长桌……

在拉萨,每一个茶客在走进甜茶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了身份的差别。无论你是老板,是小贩,是杂工,只要走进了茶馆,就同样围坐在长凳上,同样在暗淡的灯光下举起手中盛满浓香的口杯,举到唇边,再慢慢地咽下。锈迹斑斑的暖瓶在每个人的手中传递,贫穷和富有在这里没有了界限,甚至连偶尔进入的流浪野狗也能静静地趴在长凳旁,等待人们给与的食物。

拉萨的甜茶馆进入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当你坐在茶馆的角落偶尔抬头,发现笑容在转经老人饱经风霜、皱纹满面的脸上绽开;在孩子明丽灵动、乌黑闪亮的眼中浮现;在姑娘美丽含蓄、微微上翘的唇边闪动,那种纯真与无邪,让人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最深处温暖地溢出一分分的甜蜜,满满地溢到整个脸颊――如同手中端着的那杯甜茶。

拉萨,真的是甜的!

这个生活在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中的民族,在他们强悍的外表下,包含的是一颗最温柔的心,流动的是一份最甜蜜的血。而那杯浓浓的甜茶贴和着他们的心脏,混入了他们的血液,让这种甜蜜永远的保持了下去。

宽窄巷子

如果想要体验成都的慵懒闲适,最好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长长的懒觉起来,在宽窄巷子随意挑一间茶馆,泡一碗三花盖碗茶,半倚在竹椅上。茉莉花的清香,携着悠悠的时光,一起从指缝逸出。

著名作家沙汀说:“我回故乡已经半个月了。或者确切点说,我回到茶馆里来已经半个月了……”且不论他的语气里是褒是贬,或讥讽或戏谑,成都就是这样一个慢吞吞不着调的城市。在宽窄巷子里,喝茶,搓麻,摆龙门阵,懒洋洋的太阳、懒洋洋的心情、懒洋洋的节奏、懒洋洋的人生,日复一日,不知今夕何夕――成都人的这种闲适是与生俱来的。

沏茶不用茶壶,这是成都茶馆的独创,在宽窄巷子的茶馆里亦是如此。茶具历来使用“三件套”,即茶盏、茶盖、茶托三位一体的“盖碗茶”。它们还有着独特的寓意: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其中包含着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

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成都人深得闲之真味。清代大闲人陈继儒也说:春饮宜庭,夏饮宜郊。而成都这两个季节特别长,尤其是春天,细雨在夜间下了,白天风和日丽,正是喝茶、打望(寻找美女)的好时光。而茶馆,理所当然的成了安置这份闲心闲情的处所。

上一篇:全球最佳户外运动场地 下一篇:最具影响力的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