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豆落花落荚提高产量的途径

时间:2022-05-07 12:08:32

防止大豆落花落荚提高产量的途径

摘要:大豆落花落荚现象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之一,一般花荚脱落率达47-70%,其中以落花较多,落荚次之,落蕾较少。花荚脱落高峰出现在盛花末期。

关键词:大豆;落花落荚;提高产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S565.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42-1

1 大豆严重落花落荚及花而不实的原因

1.1 光照、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植株内部生理失调,造成落花落荚

植株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会造成落花落荚严重,即农民通常说的“捂花捂荚”,在群体生长条件下,叶片互相遮阴时被遮阴严重的下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形成的光合产物少,使其不能很好地哺育本节上的花荚,造成花荚脱落;大豆开花结荚阶段是大豆一生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如果此时养分供应不足或失调,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就会营养不足,造成花荚大量脱落;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也是花荚脱落的原因之一,开花结荚期如果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能显著增加花荚脱落率。相反,土壤养分过于饱和,影响根的吸收和光合作用,落花落荚也会增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使植株生长受阻也能引起花荚大量脱落。

1.2 连年重迎茬种植

连作迎茬种植,由于土壤养分单一或缺乏。使得土壤中有效硼含量越来越低,大豆缺硼,花粉管不能伸长,雌雄花无法正常受精,引起花而不实;连作种植会引发根部病虫害的大发生。特别是在阴冷的天气条件下,会加重大豆根腐病的为害。土壤含水量较大时会导致大豆根潜蝇越冬蛹的孵化率增加,加大越冬蛹基数,从而引发大豆根蛆为害,破坏植株的根系,从而降低大豆的长势和抗逆性;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会阻碍根系在土壤中的下扎,吸收能力下降,从而降低水、肥、气、热的攻击;不采用配方施肥,只重视施用氮、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也会加重落花落荚现象

1.3 土壤类型与落花落荚关系密切

发生落花落荚现象的地块土壤多属于全是表潜黑土,在普通黑土和砂壤土地块上的发生就相对比较轻,一是大豆适合在表潜黑土和砂壤土种植,但如果重迎茬年限过多,则会导致作物消耗的养分单一,土壤的营养供给缺乏;二是由于表潜黑土的保水性非常好,能够营造潮湿小环境,利于根蛆和根腐病的为害;三是表潜黑土的温度偏低,从而减缓有效元素的释放,尤其是春季。

1.4 不利的气象条件诱导

低温能够减缓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湿冷天气容易引发根蛆和根腐病为害,降低了根系活动,从而降低植株的长势和抗逆性;高温干旱容易使大豆水分和养分平衡失调。高温、强光照能够加速呼吸作用和光呼吸作用,大大增加植株的能量消耗,从而打破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平衡,造成落花落荚;在持续高温条件下光合作用开始下降,光合产物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呼吸作用逐渐加强,能量消耗大大提高,容易产生落花落荚;干旱容易影响大豆的生殖生长。高温干旱会导致叶片的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很难进入植株体内,叶片温度升高,叶绿体结构受到损害,同时缺水导致叶片细胞酶的活性降低,在叶片内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物质,从而降低叶片的光合能力,花荚部位的养分供给锐减,加之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表层黑土根部病虫为害严重,从而造成大豆植株生长失去平衡而导致落花落荚。

2 防止大豆落花落荚提高产量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2.1 品种选择

落花落荚与大豆的品种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生产上有限结荚习性或生育不繁茂的品种发生落花落荚的几率较高;无限结荚习性和生育繁茂的品种由于植株下部的叶片受光面积比较小,光合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大豆生殖生长的养分不足而落花落荚;无限结荚习性和生育不繁茂的品种由于开花结荚后期营养供应不足,植株中上部的花荚逐渐脱落。有限结荚习性的植株比较矮且茎秆粗壮、节间短,应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上种植;无限结荚习性的植株高大、节间长且株形松散,应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种植。

2.2 合理追肥

在瘠薄土壤种植大豆,豆苗生长比较瘦弱时,要在开花时每追施硫酸铵112.5kg,能够增花保荚;播种前保证基肥充足。豆苗正常生长可不追施氮肥,以避免幼苗徒长,此时追施磷肥,可促使植株生长,促使根系发达,增加根瘤,营养物质多向荚部运输积累,同时还能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加速花荚粒生长发育;在开花期,每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25-3kg对水750-900kg。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保证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改善大田通风透光,减少落花落荚的有效途径。大豆的合理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时间以及所采取的种植方式等确定。土壤比较肥沃的地块,留苗18-27万株/hm2;肥力中等的地块留苗22.5-37.5万株/hm2,肥力比较差的地块留苗要比肥力高的地块增加15-18万株/hm2。

2.4 及时抗旱排涝

花荚期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是大豆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天气干旱,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浇灌办法,一般要灌水2-3次,间隔期是5-7天。大豆的耐涝性比较差,水淹没过顶即死亡,水淹到植株的某一部位,这一部位的腋芽就不能分枝和结荚,即使已开的花荚,也容易掉落。因此,要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2.5 防治机械损伤

暴风雨、病虫害、田间管理不当等都可能引起大豆植株的茎秆机械损伤而折断,落花落荚;温度过高或突然降温,也会引起大豆的落花落荚。多采取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防治,种植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除草避免中耕,防止对植株造成机械损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等。

综上所述,防治大豆落花落荚,提高产量的途径主要是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在大豆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提早预防,尽量杜绝不利因素的影响。

作者简介:郑剑英(1973-),女,汉族,吉林镇赉人,本科学历,吉林省镇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崆峒区春播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下一篇: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