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检查对外伤后头晕头痛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05-06 11:07:23

TCD检查对外伤后头晕头痛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关键词 头晕 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2月收治外伤后头晕头痛患者94例,男64例,女30例,年龄16~76岁,平均47.45岁。其中头皮裂伤4例,脑震荡8例,脑挫伤28例,硬膜下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颅底骨折8例。GCS评分10~15分,平均12.2分。

方法:均在伤情稳定后行TCD检查。选用EMETC-2000S型TCD仪,探头频率2KHz。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观察其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形态、脉动指数(PI)及动脉音频信号等。与仪器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结 果

血流速度正常32例(36.96%)。疾病分类有颅底骨折4例,脑震荡4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1例,脑挫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头皮裂伤2例。血流速度增高8例(8.7%)。颅内各条动脉流速均增高2例,双侧MCA流速增高2例,单侧MCA流速增高2例,双侧V-BA增高2例。疾病分类有脑震荡2例,脑挫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血流速度减低54例(56.52%)。颅内各动脉流速均减低14例,单纯后循环流速减低26例,以VA居多;单纯前循环减低10例,V-BA减低伴前循环增高者4例(均为一侧ACA)。疾病分类有颅底骨折4例,脑震荡2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挫伤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头皮裂伤2例。

94例中,V-BA异常率52.17%(48/94),其中流速增高4例,减低44例,减低者约占1/2。24例血流速减低者及28例血流速正常者口服尼莫地平后症状未见好转,予以扩容升血压后症状有所改善,血流速减低者升压后复查TCD结果亦有所改善。

讨 论

从本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V-BA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外伤后头晕头痛患者中最常见(52.17%),并以血流速减低为主。外伤后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脑血管口径增大或缩小,引起血流速度的改变。高流速型和低流速型两者虽然相反,当脑血管内径缩小时,均可导致灌注压的降低,局部脑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头晕症状的出现[1]。脑干、小脑和前庭器官的供血主要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供血不足便可引起头晕症状。从检测结果也可以看出,后循环供血不足在头部外伤中占多数,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血流速减低者,加用扩血管药物可能加重脑供血不足。对于血流速正常而有头晕者,应观察治疗中的血压变化,明确是否因治疗中脱水过度引起血压降低导致脑灌注不足,虽然多数血压在正常范围,但对于个体而言可能已经产生血压偏低的现象。所以我们对于血流速减低及正常者应用扩容升压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提示我们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对头晕的影响。

头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外伤后头痛可因头皮、颅骨的创伤而致,也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颅内压的高低或脑血管的异常舒缩而引起[2]。从本组病例可看出,外伤后头晕头痛可发生在各种头部外伤患者中,而每种疾病的颅内血管变化亦不尽相同,对于治疗用药要根据TCD检测结果合理选择,不能简单的认为外伤后头晕头痛是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痉挛引起。

综上所述,TCD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简便易行、可靠、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能较成功地反映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状况和血流变化,对头晕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临床医师在诊治患者时应先明确头晕头痛的病因,然后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59-1083.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

上一篇:结肠癌术前行CT检查的价值 下一篇:两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