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危机的可能结局

时间:2022-05-06 10:59:59

伊朗危机的可能结局

最近以来,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作为回应,伊朗也采取军事演习、宣布核研发成果等一系列措施针锋相对。伊朗危机再一次爆发并不断升温,成为国际热点。伊朗危机的可能结局是什么,是否会引发或演化为全面的军事冲突?

美国不太可能先动手

近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德国六国与伊朗都表达了认真对话的意愿,伊核问题对话进程呈现积极势头。

在现在的形势下,美国单方面不太可能将本次制裁升级为对伊朗的战争,而伊朗也不会主动挑衅招致战乱。

对美国而言,首先伊朗研究核武器的进展还未越过美国的红线。奥巴马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国不会容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如果伊朗一意孤行地要求获得核武器,并且在事实上也证明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西方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然而,在现在的形势下,并没有证据显示伊朗已经接近能制造核武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针对IAEA对伊朗核问题最新的报告评论认为,不确定性仍然是本次报告的最大问题。

其次,伊朗的自然条件和军事实力使得美国作战的难度增大。伊朗有1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7000万人口。伊朗的国土面积在该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而人口是沙特的4倍左右,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以山地为主。因此美军不可能像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平原地区一样长驱直入,而伊朗也更容易利用自然地形隐藏其重要设施。与美国曾经作战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相比,伊朗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远远超过前者;加上其多山的地形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伊朗可以被称为一个要塞。

同样,伊朗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不同于伊拉克曾经遭遇海湾战争的重创,自两伊战争以来,伊朗已经20余年没有经历战事。其与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良好关系,也为其军事装备添加了砝码。虽然近一段时间来伊朗经济受到损害,军费收缩,不及沙特、阿联酋等国,但庞大的人口、什叶派特有的宗教精神以及常年积攒的军事力量,不得不让美国考虑其军事能力。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扎德将伊朗称之为该地区除以色列外最大的军事力量,也表明了美国对伊朗的顾虑。

而且,战争并不一定符合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现在的战略利益是维持一个稳定的中东地区,且不需要美军长时间占领和维持秩序。一旦全面进攻伊朗,中东地区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东到阿富汗,西至伊拉克,甚至到叙利亚一整片地区均将处于动荡局面。对于这样的情况,美国在从伊拉克匆匆撤军后,就又不得不派出更多的部队进驻伊朗来维持区域秩序。在奥巴马谋求连任的2012年,庞大的军费开销和可能出现的士兵伤亡,对其竞选也许是致命的。

此外,战争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将使美国慎之又慎。对伊进行全面的军事冲突会使得伊朗基本停止原油供应。即使伊朗在军事冲突后意欲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为失败,但海峡的石油运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考虑其国内尚不稳定的就业情况所可能遭遇的冲击。

欧盟对伊制裁:更像是欧盟内部的协调

而从伊朗的角度来说,以身犯险的概率仍然较小。

从现在的形势和前面的分析来看,伊朗并不会仅仅因为美国和欧盟采取禁运而完全丧失市 场,犯不着为了报复禁运而付出更大的损失,特别是在双方军力相差悬殊的基础上。

在美国和伊朗之外,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态度同样会对局势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欧盟、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

欧盟也是此次制裁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但其并不愿意卷入军事冲突中。虽然欧盟颁布的制裁对伊朗影响较大,然而就如欧盟负责外交事务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所言,颁布禁运是为了施压伊朗,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讨论其核问题。因此,欧盟应该是不愿意卷入这样一场战争之中。

欧盟内部更大的矛盾是欧债危机,而卷入这样一个军事冲突反而会加剧欧盟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也有观点认为,此次欧盟对伊制裁只是法国和德国分配其在欧盟的支配权的表现,更像是欧盟内部的协调。作为美国以往发动战争的主要盟友,欧盟的立场是有影响的,这更加降低了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以色列:想打但面临一些限制

以色列希望美国能采取或者与其协作进行军事行动,甚至可能单方面展开军事攻击。主要是因为以色列不允许对其有敌意的伊斯兰国家拥有核武器,因而其摧毁伊朗核设施的意图强烈,且比美国更加紧迫。

回顾历史也可发现,以色列曾多次主动打击其他中东国家的核设施:1981年其发动“巴比伦行动”,摧毁了伊拉克巴格达西南部由法国援建而即将竣工的核反应堆;2007年又发动类型类似的空袭,摧毁了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地区的核反应堆。而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也表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刻“即将来临”,最早在4月份就将对伊朗核设施展开攻击。

然而,以色列仍然面临着一些限制。第一,美国并不愿意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不是没有失去最大的支持的可能。第二,贸然攻击伊朗可能导致以色列在国际上被孤立。以色列因为巴勒斯坦问题致使其国际地位受到蚕食,在此基础上,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会让其在国际上更加孤立。第三,不同于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朗的核设施更为分散,而且全力戒备。同时,与伊拉克和叙利亚引进核反应堆不同,即使空袭成功,伊朗自主掌握的核技术也不会灰飞烟灭。第四,如果空袭成功,伊朗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报复行动。

逊尼派当政的国家:担心美国与伊朗重新交好

其他中东力量主要是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当政的国家,它们并不反对西方进攻伊朗。伊朗作为什叶派掌权的国家,长期以来与多数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不那么和。因此,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势力范围的考虑,这些国家非常担心美国与伊朗能够重新交好,而威胁到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从伊拉克撤军的行为已经使得沙特等国开始担忧美国维护该地区稳定的能力,而伊朗和美国如果真能成功谈判,将把这些国家置于一个有点糟糕的境地。而反过来如果西方进攻伊朗,伊朗的势力将大大缩小。如果伊朗继伊拉克之后走向衰落的话,中东地区将完全是他们的势力范围。

因此,只要伊朗不越过美国和欧盟的“红线”――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在核武器研发上取得关键进展,美国和欧盟不太可能将本轮制裁升级成其在该地区的第三场战争(如果利比亚内战不算美国参与的话)。伊朗本身则不大会首先挑衅,招致战乱之祸。然而中东外部势力,特别是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鼓动或者是率先行动也可能使得美国不得不卷入其中,因而为局势增加了不少不确定性。

上一篇:友情巧克力 下一篇:罗定“三空”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