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杜鹃演法音,天台华雨润人间

时间:2022-05-06 08:18:02

山寺杜鹃演法音,天台华雨润人间

小满时节,浓雾遍满山顶,草木葱郁,茶香缭缭。

2013年5月19日,华顶讲寺的“禅茶雅集”在佛教圣地——浙江天台山开始了一场盛大而美丽的茶会。此次活动由《海峡茶道》杂志社和吾道苑茶文化推广中心协办。素有“佛宗道源”美誉的天台就以其深厚的历史与美景令人向往,儒释道三家在这里都留下了浓墨重笔,尤其以隋陈年间的智者大师的影响最为深远。

李白曾形容“天台四万八千丈”,云锦杜鹃遍满山谷,美仑美奂,华顶山区盛产“云雾茶”,这里的佛法与茶籽曾远播日本和韩国。最澄和尚,荣西和尚,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茶会是一期一会,也就是说,每次的相会都是人生中的唯一一次,也是前缘注定的。

茶会在仪式感极强的氛围中进行,梵呗声中,演绎禅茶的肃穆庄严。

丝丝细雨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正逢杜鹃节期间,各地游人无不被这样形式的茶会吸引驻足。

藏经楼前,古筝声婉转清脆。禅茶研讨会的佳宾依次入席。

研讨会上,知名茶人范增平谈到,从定入静而后安、虑、得,茶是生活的禅,禅是简单的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生活却很空虚,没有智慧去追求茶,就会丧志;没有智慧去追求禅,就容易进入虚无主义,所以说,“智者也要茶”。他认为,茶与水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茶水的讲法是不对的,应是“茶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合为一体,成为觉和悟。

关于禅茶,浙江知名茶学教授童启庆谈得很实在。她说,自己一辈子搞自然科学,茶的本味有酸甜苦咸,如人生,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要走出来。茶禅一味讲的是两者有共通的地方,而不是指一个味道,这就要求我们在茶里面去体悟人生。

华顶讲寺的住持性贤法师认为,除了茶,流传世界的花道与香道也与天台山有着甚深的渊源。对于佛法,一定要学修并进,最终要自己修自己体悟,茶道也是这样。很多人修行没有落到实处,一遇到事情就难免手慌脚乱,心理素质不过关。华顶古时候有72茅棚,都是修行人,没有实修,光打坐、光喝茶都是不行的。

来自韩国《茶的世界》的社长崔希焕先生谈到,韩国和天台山有一千多年交流的历史,从新罗时代的遣唐使开始,就从天台山带回茶籽和佛法。著名的韩国大觉国师参拜天台山的智者大师后创建了韩国的天台宗。中韩已经有多年的茶文化交流,希望双方有更多的交流。

天台华顶的禅茶研讨会上,独有的般若泉冲饮出来的华顶云雾茶,似有云雾覆于其上,甘香直沁心底。

“般若”即是佛法中讲的空性智慧,华顶讲寺的般若泉,极为甘软香甜,用来冲泡云雾茶堪称上佳。

19日下午,在智者大师的庭前广场开始的一场茶会,则是茶与古乐的融合。此时天气忽然放晴,原先的云雾茫茫一下子换成了晴天碧空。茶会上的十道茶席,五道由韩国方面带来,另外五道则分别来自太原、成都、台州等地茶友。茶席的内容契合禅茶的主题,以各式意境和充满玩味的器具展示精彩。韩国的法师与四位茶人演绎了“西归庵茶法”,静心、插花、点茶,完成的茶供给四方佛陀、智者大师、华顶讲寺,这是源自西归庵僧人的茶法,因此手法极为安静而规范。在茶法中,他们认为,茶器是身体的一部分,也是充满佛性的,它与你的心相结合,每一个动作,都需用心在其中,关注眼耳鼻舌身意,不让心外散。即使是泼水的动作,也代表着去除内心的尘垢。归去,也就是回来,回来内心观望自己。

在茶会上,茶人展示古琴、洞箫的清雅妙音。或以小提琴演奏充满感染力的佛乐,临海吾道苑以传统茶艺、银汉晴先生以太极茶道一展茶的风采,表演精彩到位,十道茶席同时奉茶,茶香弥散庭前,两棵红枫在智者大师的纪念堂前火红地盛开。

在茶会之余,中韩双方还举行了茶法的交流,韩国的点茶法看似简单,一招一式皆显功夫。他们介绍说,要练习三年的叶茶泡法才能进入点茶法的学习。端起与放下茶碗的一个简单动作,也是规范而颇具深意的,动作需做到优雅娴熟,把内心放到最低,专注于每一个微小的动作,然后一心注水、击打汤花。

在天台山上,还有葛玄茗圃,这是流传千年的茶园。归云洞前,那几株古老的茶树犹在发芽。归云亭上,可以极目四望群山连绵,华顶讲寺掩映于郁郁花草之间。

不舍归去。千年杜鹃就在山顶怒放,此时天华云丽,千古茶风流传。

上一篇:只恨生在帝王家 下一篇:老铁壶:沉浸明治年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