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构与新建为路径打造优质校本课程

时间:2022-05-06 07:45:32

以重构与新建为路径打造优质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的内涵丰富,传统的课程可以赋予新的内容和开展方式,课程内部可以调整章节顺序,课程之间可以整合重构,基于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可以创设新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课程的改革是学校改革的集中呈现,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紧跟时代步伐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在内容引入、新课程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助推该校打造形成了一批优质课程。

《把经典文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把“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理念的贯彻实施置于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位置,经典名著被引入到语文课程中,同时把阅读品位的提升作为内容取舍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了阶梯式的经典阅读内容。但阅读又并非全是教师的推送与学生的独立阅读,语文教师通过设置读后的感悟与讨论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开发孩子喜欢的数学课程》从数学课程中的拓展课程入手,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赏心悦目的数学美学、数学史料等融入数学课程,数学游戏被引入到教学过程,经过多年积累,数学教师还编写出数学游戏教材,形成了切实可用的游戏资源库。难能可贵的是,“数学周”的提出与设立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营造起了数学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施儿童智慧课程 促学生个性发展――关于低学段“观察的智慧”课程的研究》一文完整展现了校本课程“智慧课程”的创设理念与实施方案,该课程作为青岛实验小学榉树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特色课程,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观察、思维、推理、交往、合作、悦纳”六个方面推进学生的智慧成长。该课程的实施贯穿到了语文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走向综合与多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分辨力和判嗔Α

《立足学生发展 彰显学校特色――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美育课程的改革入手,把陶艺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等特征,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自主体验教学的基本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特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程的重构需要教师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不能停留于知识的识记与简单掌握的层面,还需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与深层学习的形成。新课程通常是在传统课程已然无法完成新设置的教学目标时才能引入到现有课程体系,或者与其他课程组合成一个新的校本课程体系来打造校本特色。山东省青岛实验小学众多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课程的重构与新建是明晰、贯彻学校特色教育理念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

上一篇: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索 下一篇:创业自我效能及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