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闽语的语音、词汇特点概说

时间:2022-05-06 05:25:17

浙南闽语的语音、词汇特点概说

摘 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方言已呈式微之势。从文化学的角度上讲,浙南闽语是浙南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与内容,方言的流失同时也意味着地域文化的缺失。所以探讨各地方言的一些特点,对于传承地域文化,了解风俗民情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浙南闽语语音特点、词汇特点等方面来对浙南闽语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浙南闽语;语音;词汇;特点

1 浙南闽语简介

浙南闽语,常被称为“福建话”,属于闽语的闽南语系统。浙南闽南语,也叫浙南闽南话,有时也称作苍南话。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到浙南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闽南话传入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受瓯语,闽东受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了一定的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浙南闽语”。

2 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

(1)从声母方面看:1)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不论平声或者仄声,多数字不送气,少数字送气:爬(pe 阳平)盘(pūā 阳平)同(ta 阳平)树(ts‘iu 阴去)。2)古非敷奉三母字,今白读声母为[pl或[P‘]:如分(pun阳平)蜂(p‘a 阳平)浮(p‘u 阳平)。3)占知撤澄三母字,今白读声母为[t]或[t‘]:抽(t‘iu 阳平)拆(t‘ia 阳上)。4)部分古书母心母和个别生母字,今白读声母为塞擦音[ts〕或[ts‘]:书(tsieu 阳上)叔(tse 阳上)深(ts‘in 阳平)。5)部分古云母字,今白读声母为[h];古匣母字,今白读声母为〔k〕或[θ]:云(hun 阳平)厚(kau 阴去)学(o 阳入)。(2)从韵母方面看:1)没有撮口呼韵母。北京话读撮口呼的字,在浙南闽南话里大部分读齐齿呼或合口呼,少数读开口呼:军(kun 阳平)旬(sun 阳平)略(li 阳平)。2)有丰富的鼻化韵。以麻步话为代表的有12个鼻化韵母:à(骂、雅)ì(天、平)ù(奴、怒)第四声(考、魔)ìà(听、名)ùì(县、关)è(胆、敢)ìù(养、羊)ūà(半、看)àì(闲、乃)ìàù(猫、摇)ū(貌、脑)。3)鼻音韵尾[mn ]合流。浙南闽南话在负音韵尾合流分为新老两派,老派(50岁以上)[m]尾与[n]尾合并,今有[n ]两个韵尾。新派(50岁以下)[m]和[n]尾都并入[]尾,今只有[]尾(厦门话是福建闽南话的代表,以下特点注意与厦门话比较):衫(sam阴平、san阴平、sa阴平)亲(ts‘in阴平、ts‘in阴平、ts‘i)侵(ts‘im阴平、ts‘in阴平、ts‘i阴平)以上所举例,其读音依次是厦门、麻步老派、新派的读音)。4)塞音韵尾[ptk]已全部消失:杂(tsap阴平、tsa阳平)直(tit阴平、tie阳平)鸭(ak阴上、a阴上)以上读音依次为厦门、麻步。(3)古汉语音的保留。浙南闽语的语音很大方面体现了古音保留的现象。1)有一发现:闽南话方言的音韵与古诗的音韵比较符合: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里面的“荣”和“生”应该是要押韵的,而我们用普通话读起来则没有发现押韵。然而以浙南闽语读起来则为同韵,“荣”读“yieng”生读“sieng”。2)普通话中的“飞机”的飞(fei),闽南语读起来为“bei”,其中b就是古音的保留。这是清朝人所研究出来的,并且从一些古书上也可以看得出今日普通话中有“f”的音在闽南话中读“b”的音。3)普通话中的卷舌音zh、ch、sh在闽语中一般都可以读成d、t。对d、t的保留也是古音保留的一种体现。4)“你我他”中的“我”(wo)在闽南话中读(ggua),“gg”是古音,大概是上古的音,一直保留到中古,直到元朝后才消失的。(4)语音丰富。1)一字多音。浙南闽语中也明显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特点。闽南话的历史悠久,它是我们中原汉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北方来到浙江福建南部一带,带来了不同时期的读音,所以闽南话就成为不同时期汉语读音的大汇合。有些是上古的音,有些是唐朝的音,还有宋朝的音,现代的音汇合起来就容易形成一字多音。根据周长楫教授的初步统计,汉语常用3500个字,有1800字闽南话都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读音,这么多的读音构成的闽南话的音韵特别的丰富,因而也有语言学家称闽南话保留文白读音的系统是汉语所有方言都无法比拟的。2)从声调和变音的角度。在普通话中通常为四个声调:阴、阳、上、去。而在闽南话中,其声调大致可以划分7种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因此就其声调而言,闽南语种的声调则比普通话的声调丰富许多。由于不同时代的语音在同一地方汇合的层次变化,使在闽南话丰富的语音系统当中很多单字是一种读音而在多字中又是一种读音,这就是变音和变调。其在连读起来“天”就要变音而“顶”则不用变音。3)发音角度。普通话中有很多词都是口音词,是只从口发音的。而闽南话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口鼻同时发音的现象,因此增加了闽南话语音系统的复杂性。闽南话就其鼻韵母就有几十个,而普通话则没有,而且其入声字也没有,所以闽南话语尤为丰富。

3 浙南闽语的词汇特点

(1)古词保留。浙南闽语的词汇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词。1)如“丈夫”在闽南语中读(daboo)。秦代以前有一本《国语》,里头有一个粤语就说到当时的风俗习惯,说当时在民间女子若生丈夫(男)就一犬一壶酒,生女就一囤(小猪仔)一壶酒,丈夫相对女子,就是闽南话中的(daboo)对(zaboo)。在古书《说文解字》中“男”就是“田”字加“力”字,说男就是丈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闽南话中的(daboo)一词就是很古远的,而现代中有配偶后才称呼为丈夫,因而由此可见闽南话中的男子保留了古词。2)浙南闽语中“你我他”,中的“你”翻译过来为“汝”是古汉语词,“他”为“伊”也是古汉语词。(2)词汇丰富。浙南闽语中词汇丰富,多单字词。如在官话中我们常用“鞋子”,而闽南话中则通常只用“鞋”单字来代替。此外,类似的还有像“衣服”、“裤子”等。(3)类古的词汇构造。浙南闽语的构词上与古代构词颇为相似。比如普通话中的“我比你大”,在闽南话中“我较你大”。

4 浙南闽语的研究意义

(1)从方言与文化的角度上看,浙南闽语是浙南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保护闽语不仅是语言学的问题,也是文化学的问题。(2)从闽语的形成上看,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紧接着王胡乱华,中原大乱,中原人逃亡到今浙江南部及福建一带。由于南方地区地形闭塞,战乱较少,与外界的交流少,所以保留了古汉语音,因此闽语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由此,浙南闽语的学习了解,对古汉语发音和修复古书有着重要的意义。(3)从人与人的交流上看,大部分的老年人没有受到普通话的学习,至今只能用方言进行交流。因而,加强对方言的学习,有利于减少与老年人的沟通障碍,更便捷的传达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从而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4)从地域情感上讲,方言凝聚力该地域的人民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特有文化内涵。因而对浙南闽语的研究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浙南地区的认同感。(5)站在更广的角度上看由于浙南闽语与台湾闽语颇为相近,对浙南闽语的研究学习也有利于浙南人民与台湾人民的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秋古裕.浙南的闽东区方言.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3].闽江茶座——周长楫教授谈闽南话特点.

[4] 林寒生.闽东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5] 温正瑞.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

指导老师:楼志新

上一篇: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唱法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