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时间:2022-05-06 05:22:07

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摘要: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一个技术性强、范围非常广的系统工程。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的使用,使得沥青路面不管是强度还是稳定性都比普通的路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目前,建造工艺的逐步成熟以及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提供了更高的保证。本文就现阶段造成沥青路面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不少沥青路面在设计年限内就产生了各种早期破坏,从而造成路面使用质量的降低。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机理

路面工程在施工质量上应使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现行的的要求,尽量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路面产生裂缝(纵裂、横裂、龟裂、网裂、和变形(车辙、推移、波浪、沉陷);二是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路面混凝土松散、剥落,出现坑槽等。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路面基层有缺陷。由于路面基层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路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强度不均匀,局部松散,表面不清洁,有坑洼、纵向及横向裂缝等缺陷,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破损。

2.2 路基不均匀沉陷。一些工程的路基充填材料为矿渣,孔隙较大,且道路已通车多年,路基局部出现断裂且有继续沉陷的迹象,如不对其进行处理,将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以及破损。

2.3 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不合格,施工配合比不当。

2.4 施工温度低。温度过低时进行面层施工,碾压的终压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易将变硬的混合料压碎或压不密实,使得路面出现松散、脱水等病害。

2.5 碾压遍数不够。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摊铺好后应立即进行碾压施工,如减少碾压遍数,会使路面的压实度、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且事后无法补救,通车后易出现车辙、松散等早期病害。

2.6 面层厚度不均或厚度不够。因基层平整度不好,摊铺时的松铺系数不准或对摊铺机的性能掌握不好,均可使摊铺面层的厚度不均或厚度不够,使得路面整体强度不足,从而过早出现裂纹等病害。

2.7 接缝处理对平整度的影响。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接缝处理不好客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上凸,以及由于接缝压实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和松散等病害。

2.9 施工管理不善。在沥青混凝土从炒料到碾压成形整个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协调一致,要保证出料、摊铺碾压时的料温及碾压成形后的料温均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变硬,出现压碎或压不实的现象。同时应保证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易出现过早松散等病害的施工接缝。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使各工艺过程紧密衔接,缩短混合料的运输和碾压时间。

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精密测量

施工中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摊铺质量,因此在测量中应坚持双控制度,即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两级控制。并应将路线中点用精密仪器导入桥梁等结构物,水准点也用四等水准测量从导线点导入工地永久性电信井或桥梁等构筑物:施工所用测量仪器及人员应相对固定。摊铺高程应由摊铺机传感器在测墩或测钎上栓挂钢丝绳拖拉传感器测棒进行控制,并应结合实际路线进行测墩布置或加密。

3.2原材料选择及控制

当前沥青面层多采用改性沥青以大幅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而矿质集料级配变化和形状等方面。多种规格料级配波动则是导致混合料级配波动的主要因素。同时部分石料多存在含泥量过高的现象而影响了最终混合料质量。混合料中填料由容积状变为薄膜状。矿粉和沥青一起形成结聚的分散系统并在混合料内起粘结及填充缝隙的作用,数据表明填料的亲水系数在O.7—0.8范围内效果最佳.并可起到提高抗水损坏性能等方面效果。但一旦偏离该范围较多则会导致效果较

差。

3.3缩小关键筛孔容许范围

当前大多施工方根据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而将矿料级配调整到要求中值,该方法不利于实现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就目前规范要求的矿料级配而言,整体比较合适但若级配曲线走向不同则对混合料性能影响较大,一般而言连续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合料4.75mm的通过率不宜低于44%,且有的筛孔可取级配下限,因此。实际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关键筛孔并适当缩小筛孔通过率的容许范围。

3.4科学确定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矿粉的亲水系数以及沥青的吸入率相关,由于不同矿料对沥青的吸收能力不同导致有效沥青含量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材料确定不同的沥青用量,一般采用离心式抽提仪或燃烧炉等。无论采用何种仪器均应进行校正。如采用离心式抽提仪不可避免的造成料粉泄漏,以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用量间的差别:在样品取样过程中一般对其采用四分法,但不可完全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样品偏细则会导致沥青用量偏高,偏粗则会导致用量偏低,因此对用量还应采用宏观控制。即进行实验室用油量试验和拌和楼宏观控制双控。并应要求拌和楼提交每盘自动打印记录。对实际耗油量进行宏观核查。

3.5增加混合料密实度

混合料沥青用量应结合路面实际交通荷载以及应达到的密实度确定,但在试验时由于马歇尔击实功较小,部分公路重型荷载较多导致室内测定密度小于现场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应在适当降低沥青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压实度。并且空隙率大也会导致车辙的形成。数据表示当空隙率超过8%则很难产生摩阻力。同时压实不好也会导致混合料的不稳定。该种现象在粗级配混合料内表现的更为明显。

3.6透层油、粘层油的洒布

若在水泥稳定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则应喷洒透层油,在沥青上进行面层铺筑则应结合中面层暴露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一般暴露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应洒布。但由于其洒布量较小而不适用洒布车进行,一般适用改装的自流式洒布车,若在后续施工前洒布层被破坏则应进行人工补洒以确保上下层粘结紧密,由于过长时间的暴露导致沥青表面油性已蒸发或被灰土覆盖,仅靠清理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粘层油洒布。洒布前应先在基层上洒水一遍,待水渗入基层表面后方可进行粘层油洒布,并应在进行混凝土铺筑前预留一定时间以让其自行渗入。

3.7合理配制拌和楼振动筛

对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凝土而言,粒径在4.75mm以下的粒料应占到矿料总重的一半以上,对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应占2/3,尤其粉料是沥青混合料内影响比表面积和胶粉比以及力学强度改善的主要成分,同时由于该范围内粒径骨料一般为料场下脚料。其级配变化较大。因此筛孔径的分级越细越好,若筛分过于简单、档次太少则很难起到控制作用,筛分过程中若发生干湿变化或进料规格变化则会导致混合料级配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应适当采用多个筛网并适当增加筛网档次以便于解决问题。

3.8混合料拌和、运输

拌和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60℃一170℃之间,若常温矿粉和矿料同时加入则为保证拌和温度,矿料的迸料温度应控制在175℃一190℃。拌和料不应使用回收粉尘。所用矿粉必须存放于拌和机石粉灌内,并应使其保证干燥和自由流动状态。应每天对拌和物性能、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进行抽检,以保证各项指标达标,最终拌和物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或严重离析现象。尽量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其运输量应留有适量富余,运输中应进行覆盖以防止泄漏污染和防雨,装料前应将车厢内清理干净,内壁涂刷薄层油水混合液以防粘连,卸料时应避免汽车撞击摊铺机。并指定专人指挥车辆,下料过程中车辆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运输车返途中应保持料斗落下以免发生事故和余料泄漏污染路面。

3.9摊铺

应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进行作业,纵向接缝应在已摊铺部分预留一定宽度不进行碾压,以作为后期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应保证5cm~10cm的摊铺层重叠,并以热接缝的形式在最后进行跨接缝碾压时给予消除。并使上下层纵缝错开15cm以上。为减少施工横缝应保证每层摊铺时以试铺所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和振捣频率匀速前进,途中严禁停顿、变速。机械摊铺过程中不准进行人工反复修整,若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或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构造物接头部位局部缺料可进行人工局部找补。摊铺后未经压实前任何人不准踩踏,施工遇雨则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在雨后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

3.10碾压

初压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做到随铺随压:压实过程中若出现路面推移现象则应查看是否由于下层顶面浮料、浮尘导致,应调整混合料级配曲线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中线下方,并适当降低沥青用量以确保混合物的质量。初压一般采用压路机先静压至摊铺机后退时则开振,并应采用强振。终压温度应保证在90℃以上,并应保证整个碾压过程中混合料温度不会降低过快。可采用雾化洒水以使沥青混凝土在碾压过程中保持高温状态,若采用轮胎式压路机进行碾压则在碾压过程中不要洒水.并充分利用轮胎在碾压过程中形成的揉搓状态以实现较高的压实度,便于充分降低渗水系数。

4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主要是一系列施工质量的控制。既包括施工中集料的质量控制又包括混合料的运输、摊铺,施工温度及压实度等施工过程的控制。另外基层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面层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陈可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江西建材,2011,(2):192-194

【2】余红雨,郑淇。浅谈沥青路面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0,(14):105

【3】王仁山.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201l,(7):1ll—112.

上一篇:关于桥梁混凝土墩身裂缝原因及控制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试论夹套管设计中PDS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