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台山举人村

时间:2022-05-06 05:08:53

去年5月,端芬镇平洲村为了参评江门市、台山市文明村达标,村里为此重修、重建了一些设施,在挖掘鱼塘时,村民们挖出了十几块刻有道光、咸丰、同治等字样的石板,经确认这些石板都是村里雕凿于清代的“举人碑”。随之,平洲举人村得以浮出水面。

“举人村”举人知多少

平洲举人村到底出过多少举人呢?据介绍,平洲村的始祖陈和刚于乾隆六年(1742)携妻及四子由台山三八镇冲泮圣堂村南迁至此,陈和刚带着四个儿子来到这里后,陈家就分为四房,在清朝的时候,平洲村陈家一房的子弟最多,有上百户,出过17个举人,二房、三房共20多户,没有出过举人,四房约30户,出过1个举人。对于这18个武举人,其中有陈洲传、陈贻彪、陈洲拔、陈贻拱为父子两代同为武举人,有道光年间的陈清华,咸丰年间的陈仕平,光绪年间的陈贻禄等。

笔者翻阅了《新宁县志》中关于选举的部分,看到清朝年间台山中举的武举人名字和中举年份都有记载,据村中陈宝田老人告之的名字逐一查证,却发现因老人告之的多为家族字而《新宁县志》中多为名而难以对照。后来在台山市博物馆叶玉芳副馆长的帮助下,结合平洲现存的举人碑、陈宝田老人的回忆和《新宁县志》的记载,初步核实了3个武举人的身份,分别是道光年间的陈朝安、陈清华以及光绪年间的陈兆昌(贻禄),其余的暂时无法查证。

在考证过程中,有一点笔者感到奇怪,在《新宁县志》记载的清朝75个武举人中,姓陈的举人刚好18人,难道这18个举人全部都是平洲村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个可能性不大,不过这本《新宁县志》只记载到光绪19年,即1891年以后考取功名的再无记录。

平洲村为何举人多

为何一个只有263年历史、200多户人家的平洲村,居然能出这么多功名在身的人,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呢?

对此,有的村民说,平洲村山明水秀,藏风聚气,平枕云峰,洲环泽水,是育人的好地方;有的村民说,或许开始时村子里只出了几个举人,此后在这些举人的影响下,整个村子都形成了考取功名的传统……以上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究其真正原因,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清朝以铁骑劲弓得天下,后又招揽武举为其服务,习武之人企以中武举跻身仕途,加热了民间习武风气。

陈宝田老人说,村中曾建有武馆,不少子弟喜欢武艺,每有武人过村,都会向其求教,可见那时平洲村村民有尚武之风气。

举人的故事

平洲“举人村”是端芬镇目前最大的村,不但人口多,田地也不少。说起这些来,陈宝田老人就不得不提起武举人陈洲拔。老人说,由于陈家来平洲历史较短,当时附近还有不少人家,因此那时的田地不多,粮食还不够吃饭,约光绪年间,陈洲拔中举后,在得到当时的政府同意下,在田地和山地上打下属于平洲的界桩,计得到田地1000多亩,山地4000多亩,为以后平洲族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采访中,村民提到较多的是光绪乙酋科的武举人陈贻禄。据陈持秉介绍,贻禄擅使关刀,力大无穷,武艺过人,集“弓刀石,马步箭”功夫于一身,属身强力壮、力拔千钧的勇武之人。贻禄中举后,快马报喜至村,全村一派欢腾,其回村时胸佩大红花,骑高头大马,此时村里小辈都要喊中举之人为“爸爸”,同时在村门口竖立“举人碑”一块,以鼓励后人,光宗耀祖。贻禄曾官至陆丰县令,任职期间以清廉著称,在其离任时,当地百姓都舍不得他走,送他几串钱也不曾收,归隐回乡后以宽以待人而著称于四邻。

打造一个文化旅游亮点

平洲“举人村”和举人文化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端芬镇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在拟制定的端芬翁家楼保护开发方案中,将以翁家楼保护为龙头,开发和利用附近5公里内的华侨建筑,其中就有平洲举人村,拟将其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

如今,这批被挖出的“举人碑”,又重新立于村口,构成一道富有地域特色的“碑林”,成为村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上一篇:“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 下一篇:日寇入侵台山苦难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