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5-06 01:26:37

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西方音乐史是一门阐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科目。该学科的自身特点与教学需要使之更具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如何将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空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从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必要性入手,介绍在课程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特定设计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教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 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2172(2007)04-0107-03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孕育而生。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实现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并立体同步地全面输导,在各类层次的课堂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对于高校开设的音乐史理论课程,多媒体同样存在着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的可能性。

一、多媒体课件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西方音乐史是目前音乐艺术院校和各大高校音乐系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西方音乐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知识综合与运用以及课外阅读与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特殊之处。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更能显现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和范围庞大而复杂。其中包含汗牛充栋的作家作品、悠远漫长的历史跨度以及纷繁多变的风格流派。在授课过程中要展示的种类就比一般课程更多,不仅要有文字、音响、图片、图形,还包括大量的谱例和文献资料,这就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参与的必要性。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如要详尽地讲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代表作曲家的创作贡献,则需要花费比其它课程更多的时间去板书(如果讲授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谱例,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抄谱工作更是无法完成)。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难题,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入讲授和与学生探讨交流上去。

第二,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突破粗线条的传统通史教学模式。 由于西方音乐史课程是学生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西方文明进行全面了解的重要途径,因而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充分体现西方音乐发展与整体社会、政治、宗教、哲学、艺术思潮的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特定内容展示丰富的文献资料、图片信息和音响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宏观把握和独到的深层理解。

第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一直以来我国的西方音乐史课程大都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近年来CD唱片、DVD影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完善了教学视听的效果,但从根本上讲,学生仍未摆脱被动的记听学习状态。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努力为学生营造参与教学的空间,而要达到这一层面则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来展示相关的乐谱,使流动的音乐与静止的乐谱结合,给学生留下分析音乐、研究风格的空间。

当然,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运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课件事先存储了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可能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过快,使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时间,授课过程也因丧失互动而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同时,长时间单纯的使用课件教学,忽视了教师语言表述的生动可感性,容易削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视觉和审美疲劳,在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上也会大打折扣。

基于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多媒体课件可能造成的一些弊端,因而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同时尝试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中结合一些特定的方式,以做到扬长避短。

二、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方式研究是课程教学中关注的焦点。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课件制作、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环节的交替开展,力图使多媒体课件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获得实效,发挥课件的优势而防止其弊端的出现,因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制作课件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框架以及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与难点,在课件中的文本部分集中体现出来。需要提及的是,切勿把课件等同于西方音乐史电子版教科书,这样课件内容虽然全面了,但授课形式无疑变成了“照幕宣科”。因此课件的内容置入应该详略得当,语言精练且线索清晰。其次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作品的音响资料(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成WAV,或转换为MP3的形式)和相应的乐谱图片(用抓图软件,如SNAP等实现乐谱图片的转换),扩大学生对西方音乐作品的欣赏范围,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力。同时为了引导大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每一时期的艺术风格,继而深入思考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大量搜寻同时期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文学诗歌作品、建筑雕刻作品的资料和图片,选择性地插入在课件当中。比如在讲授“中世纪音乐”一章时,可以展示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教堂建筑图片,主要以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为主,包括巴黎圣母院、圣斯提凡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比萨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建筑。这些壮观神圣、凝重深邃的建筑会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若能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中世纪复调经文歌的音响, 更利于学生构成立体的风格印象,从而充分感受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辉煌。

第二,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整体版面的视觉效果。西方音乐史课件设计应根据

西方视觉艺术的风格特点,版面宜典雅,强调色彩对比度。在整体设计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文字、乐谱、声音等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强调特定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版式。例如课件中版面的背景色调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展示乐器图片时背景色宜浅淡,而为了突出西方油画作品的光泽和教堂建筑作品的神秘,背景色宜浓重。课件中介绍的每一位作曲家都应有各自的肖像画,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和记忆。乐谱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宜适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室不同方位的视觉清晰度。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因版面的复杂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因一成不变而令学生产生视觉和审美的疲劳,把握好设计的尺度才能使课件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第三,使用课件教学时要注重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的参与、互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水平和速度,画面的切换不应太快,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和记忆空间。尤其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1],所以要真正理解西方音乐的生成及历史发展、西方作曲家的音乐思维及精神诉求,就必须深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因而需要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基督教文明对西方音乐的影响。比如在讲授西方艺术音乐的渊源――格里高利圣咏时,应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一方面通过音响和谱例建立学生对圣咏音乐的感性认识,一方面通过详细讲述使学生认识圣咏的生成与发展和基督教之间的血肉联系。[2]同时可以针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使他们从被动的听课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思维状态。

另需提及的是西方音乐史教学应以“音乐作品”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解析。[3]在课件授课中,强化学生对音乐听赏的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早期复音音乐的认识,可根据课件提供的谱例组织学生分声部演唱奥尔加农、第斯康特以及经文歌等作品。当然还可以针对某些体裁的作品,组织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演唱、演奏,如艺术歌曲、合唱曲、歌剧选段、重奏等作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强烈欲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第四,使用课件教学时要注重传达西方音乐史学科研究成果和前沿科研信息。在我国西方音乐史学科正在不断地充实发展。近年来一些西方权威音乐史著作如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等相继翻译出版,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西方音乐史著作如蔡良玉的《西方音乐文化》、沈旋等人的《西方音乐史简编》、廖叔同的《西方音乐一千年》等亦反映出我国的西方音乐研究已步入了严格规范的轨道。与之相呼应的是西方音乐史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论著也层出不穷。因此在西方音乐史课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整合资源,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将著作、论文中的观点展示出来。例如音乐史著作中对柴可夫斯基、柏辽兹、李斯特、威尔第、瓦格纳等音乐家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些多元的看法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培养独立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西方音乐史课件在教学内容纵向深入的同时,也要加强横向的拓展,将西方音乐发展研究与其它边缘学科联系起来。例如针对某一时期的艺术风格,提供有关的文学、宗教、哲学、绘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随后可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为本科生成为研究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与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教学方式相比,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显现的优势在于以多种信息直观同步展示教学内容,授课程序更为规范严谨,知识信息清晰全面,师生交流活跃生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需要明确的是多媒体课件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主体教学的所有环节。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西方音乐史教学方式,努力完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是我们面临的责任与挑战。

ぷ⑹停

①一直以来,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教学采用通史概述的方式,主要是对西文代表性作曲家的人罗列和作品的一般化讲解,形成相对僵死的思路和固定程式。由于这种粗线条的教学模式缺乏对西方音乐全面深层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西方音乐学界大力提倡结束通史教学模式。

②实践证明,在制作和播放课件时使用“Microsoft Office”系统中的“PowerPoint”程序,易于更新,操作简单。课件中的图片和音响何时播放及播放的方式、次数是可改动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案设计和授课具体情况自行调整。

げ慰嘉南祝

[1]杨燕迪.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J].黄钟,1990(1):77.

[2]高士杰.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J].中国音乐学,1998(3):79.

[3]杨燕迪.现状思考与文学史的参照:西方音乐研究和教学在中国[J].人民音乐,2005(10):50.

[4]凌宪初.浅议西方音乐史教学改革的空间扩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67.

Th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byUs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LiJing

Abstract:

The course of western musical history ,which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usic culture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in music education .So how to combine digitalized multimedia methods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roaden education space has been an very important issue. Star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us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he western music history , the author introduces some special design and research on his own.

Key words:

the course of western musical history;multimedia courseware;teaching method;teaching space

上一篇:试论莫尔吉胡音乐作品主题的民族性 下一篇:金曲奖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