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分析

时间:2022-05-06 01:21:10

2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 ,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MM 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9 g/L);22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16.8 mm/h;蛋白尿15例,平均为(++);本组中有10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8.35mmol/L;28例都做尿本周氏,阳性为11例,占39.3%;23例(85.2% )检出M蛋白;26例(92.9% ) 骨髓片中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形态异常。23例免疫分型中, IgG型13例、IgA 型3例、轻链型5 例、未分泌型1例、未定型2例。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时,应用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异常免疫球蛋白; 实验室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累为特征的肿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外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近10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明显,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就诊科室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结合28例报告就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1992年至2006年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8例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目前国内诊断标准[1]。28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为1.8:1,年龄最大76岁,最小36岁,平均56岁。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尿蛋白、尿轻链、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肾功能、骨髓象。

2 结果

2.1 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28例MM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结果(略)

表2 23例MM的M蛋白带位置及Ig检查与分型(略)

注:参考范围IgG6~16  IgA 0. 7~5  IgM 0. 6~2  (单位:g/L)

2.2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学检查及分型:28例中, 27例作了血清蛋白电泳, 检出M 蛋白23 例(占85.2% ) , 23例均作了Ig 免疫电泳检查及免疫学分型,结果见表2。

2.3 骨髓检查: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者24 例,浆细胞占9.2%~74.8%,增生低下者4例, 浆细胞占21%~ 96%。28 例中92.9% (26 例) 有原、幼浆细胞及浆细胞形态异常。形态大小悬殊, 有双核、三核乃至四核浆细胞。71.4%病例(20/28) 一次骨穿确诊, 28.6% (8/28) 病例大于2次骨穿确诊。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病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征、高粘滞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本文实验室相关结果为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9g/L),血沉增加(平均为116.8 mmPh),蛋白尿15例(平均为++),本组病人晚期肾功能多有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8.35 mmolPL ,尿本周氏阳性率39.3 %,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与既往研究[3]基本一致。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缓,症状复杂多样,接诊科室多,故易被首诊医生所漏诊,所以实验室检验尤为重要,遇有原因不明的贫血,血沉增快,持续性蛋白尿,特别是末梢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发现幼红,幼粒细胞,成熟红细胞为缗钱状排列时,应提示或建议临床做骨髓穿刺。免疫学及生化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协诊作用,然而,本文认为,细胞形态学仍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髓象对MM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MM病人骨髓中都可见形态多样的骨髓瘤细胞,特别瘤细胞形态呈明显的多变性,多呈群体疑集状分布,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多为长圆形,偏位,核染色质细致疏松,排列紊乱,多有1~2个大而清楚的核仁,细胞浆中等量,深蓝色,常含少量天青胺蓝颗粒和空泡,对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更有支持。骨髓分析错误相对较少,问题主要在于骨穿部位为瘤细胞浸润区,可找到瘤细胞,非浸润区则很可能无瘤细胞或极少瘤细胞,所以对于高度怀疑MM者,应多部位抽取,以免漏诊。本文对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易取出故部分患者必须经多次,多部位的反复骨髓穿刺方能获得最后的正确诊断,不能以一次骨髓穿刺涂片中的浆细胞比例高低为定论。

综上所述,由于骨髓瘤细胞的增生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合成分泌单株异常免疫球蛋白多少也不同,导致本病临床表现较复杂,因此本病确切诊断是依据骨髓穿刺分析骨髓。因此作为检验工作者一定要加强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认识,熟练掌握细胞的各型形态特点,从量和质两方面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中的浆细胞区别开来,特别是浆细胞比例低,但有质的异常,应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并提示临床做实验室相关检查,如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8.

[2]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1-359.

[3] 葛峥.多发性骨髓瘤82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23 (6):572-575.

上一篇:反应停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