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6 09:27:02

骶管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采用骶管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0例,男68例,女54例,年龄36――55岁,平均43.4岁。平均病程2个月――5年,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体格检查为腰部活动障碍,棘突间隙及棘突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侧下肢存在感觉、肌力及腱反射改变,X-ray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CT扫描显示:L3,4突出5例,L4,5突出42例,L5S1突出52例,L4.5合并L5S1突出21例。所有病例均诊断明确且无手术指征,也有患者拒绝手术。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取俯卧位,腹下垫一厚约5cm的枕头,确定腰部骶管裂孔,在局麻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5cm,然后固定导管。取配制好的药物(药物组成:确炎舒松-A25mg,2%利多卡因5ml,丹参10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生理盐水20ml),严格无菌操作,吸取30ml缓慢注入骶管内,注射过程中若病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待病人好转后再注射,注射完毕后拔出硬膜外导管,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去枕平卧3小时。第二天行电动牵引,仰卧位牵引,牵引重量为30-55kg,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连续牵引一周为一个疗程。一周后重复进行一次,连续进行三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视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3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胡氏标准(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85%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共有32例。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共有72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不能参加工作。共有18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临床效果往往不佳,我们采用骶管注射疗法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是药物直接快速地 在病变部位形成一定的液体压力,帮助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或部分复位还纳。在所注射的药物中,确炎舒松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和周围组织,抑制神经根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轻局部酸性物质的堆积,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局部充血水肿,提高血管紧张度。利多卡因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抗传导障碍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组织代谢和营养状况,促进受压神经恢复(2)。B族维生素增加神经代谢。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电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大,降低椎间盘内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能由于负压作用而缩回或部分缩回椎间隙间(3).电动骨盆牵引还能改善前后纵韧带张力,缓解腰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二者作用相互补充,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全部或部分还纳,减轻神经根的压力,从而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得到完全或明显缓解。本文资料显示骶管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85%,且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观察还认为病人年龄在32-50岁,并称在半年至一年左右,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病变类型以突出物在神经根外侧且轻、中度中央型突出者疗效最好。应该注意的是,应用骶管注射疗法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做穿刺前一定要详细进行体格检查,排除肿瘤、结核、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生。骶管注射后注意去枕平卧,防治头疼、头晕。治疗期间严格卧床休息。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0

[2]曾继奎,孙月玲.激素封闭疗法[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9.20-21

[3]倪朝坤,刘成炎.腰椎间盘突出症335例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1997,113-114.

上一篇:一起误食毒蕈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