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学生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06 08:32:31

山东省大学生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的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其他高校的网络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遗体捐献了解甚少,并存在专业差异,大学生志愿参与遗体捐献的积极性较低,部分接触过遗体捐献的医学生反而倾向于不参与捐献。其影响因素主要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相关法规不完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大学生 遗体器官 捐献意愿

The Investin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Body Organ Donation Willingness

Luo Nan-li GaoYi MingChao-wang Jun Hao-yao Guoyan-Jia(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nese medicine in madical school Jinan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network survey of other universities. 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know just a little about body donation, and exist major differences.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ody donation is low. But some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body donation tend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donation . Traditional conception and the relatively poor law are major causes. We suggest government relevant department increases the advertising, gradually change people’s Traditional idea,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college students body donation donation willingness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迅速发展,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同时供体紧缺也成为制约器官移植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瓶颈。自2015年1月1号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遗体捐献器官成为供体主要来源。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理应为器官捐献做贡献。为了解大学生遗体捐献的意愿,宣传遗体捐献知识,积极推动器官捐献的发展,本课题组于2015年8月-12月,对济南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部分网上问卷的调查,并对不同专业进行比较,分析阻碍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不同专业的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

方法:以学校为单位,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分小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设计电子问卷进行网上分享。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对遗体捐献的认识、捐献遗体的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和对遗体捐献的建议。纸质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有效回收率92%,有效电子问卷回收52份,有效问卷共回收375份,其中医学生或家人从事医疗事业的学生共185名,其他学生190名。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遗体捐献意愿普遍较低

为了解大学生志愿捐献遗体的积极性,本调查小组将同学们的作答情况做成了以下图表:

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对积极参与遗体捐献,大约占总人数的86.40%。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参与遗体捐献的积极性较低,对遗体捐献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认识不够,也说明国家部门对遗体捐献宣传与教育欠缺,相信通过对大学生宣传教育遗体捐献的知识与意义,可以提高他们遗体捐献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本小组在不同专业之间也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医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遗体捐献的约占医学生总人数的16.96%,这一比率略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原因应是医学生接触遗体捐献的知识较多,对遗体捐献的社会意义认识较为深刻,其他几个专业答案比率均在12%左右,医学生捐献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作为医学生应该积极了解学习遗体捐献的知识,为国家医疗事业做贡献。这说明我们在医学遗体捐献上教育的缺陷。

(二)某些医学院校缺少对遗体的尊重保护,成为影响医学生捐献意愿的重要因素。

这道题,主要是针对医学生以及上过解剖课的学生设置,作答人数共214人。数据显示,有统一仪式的只占总数的7.94%,没有任何表示的占18.69%,自行表达敬意或老师提醒的分别占42.52%和30.84%,说明医学院校对遗体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完善,这会导致遗体的损坏,影响解剖等课的教学,也会引起相关老师与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的偏差。

为次我们特意调查了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态度,调查显示认为医学生更能接受遗体捐献的仅占总人数的16.07%,认为医学生更排斥遗体捐献的占总人数的31.43%,这说明医学生在与遗体接触时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国家与相关遗体捐献部门重视对遗体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遗体捐献的工作中去。

3.我国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学生对捐献器官部分与整体有差别。

为直观地显示大学生对捐献不同身体部位的接受程度,我们做成了下图:

图表显示大学生捐献部分器官比较积极,尤其眼角膜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但不同的器官考验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部分同学对于捐献全身持拒绝态度。这显示了大家受“入土为安,保留全尸”的观念影响深重,不能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遗体捐献,也可能有他们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与自身的家庭及心理因素有关。相信通过对遗体捐献教育宣传的深入,逐渐改变大家的落后观念,这类思想观念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程度有限

大学生属于受教育比较广泛,接收各方面知识较积极的群体,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程度有限,有些同学甚至忌讳谈及,拒绝填写问卷。显示出传统观念对思想的束缚,同时也显示出我们国家遗体捐献知识普及不够。为此政府层面应做出相应努力,比如:

1.加大教育力度。实行全民教育,对医学生加强医德伦理教育。在各级学校教材增设有关器官遗体捐献的科目,或开设相关讲座或渗透在教师课堂教学之中,发扬赞美遗体捐献的奉献精神与对社会的重大积极意义。提高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识。

2.拓展宣传维度。公共宣传方面,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等张贴播放有关遗体捐献的宣传画报及视频广告等。直接增强人们对遗体捐献的印象认识。

3.在医疗方面,拓宽遗体捐献的途径,简化遗体捐献的程序。包括除十字会医院之外,增设可以遗体捐献的医院。政府或有关医院增设关于遗体捐献的门诊咨询室专门供大家咨询及处理相关问题等,印发宣传手册等。

(二)进一步完善遗体保护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们国家的相关条例不够完善和具体,一些医疗部门及买卖尸体的黑市对遗体的运用不恰当,致使遗体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也使得部分接触遗体的人群对遗体产生不良情绪,错误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希望国家可以完善遗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遗体保护工作的重视,使医院与学校合理运用遗体资源,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采取鼓励捐献的措施

对遗体捐献者给予必要的物质或精神补偿。如颁发给捐赠者或家属荣誉证书或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等。国家也可以制定鼓励遗体捐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遗体捐献的发展。西班牙的遗体捐献模式(即每一个公民都被视为遗体捐献者,除非本人生前表达过反对意见)现在已得到全球的推崇,我们国家也可借鉴学习相关的政策,使遗体捐献的源泉可以充分涌流。促进医疗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道锐.遗体器官捐献的主体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01):47- 53.

[2] 张红兵,赵峰.论遗体捐献的法律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2004(03):20- 23.

[3] 柯荔宁.遗体捐献障碍分析及改进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3):04- 07.

上一篇: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分析 下一篇:山酥梨花期冻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