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月琴:三十年“护水路”

时间:2022-05-06 02:11:05

做一次环保并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不计代价、不计报酬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

退休30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贵阳的山山水水,一次又一次劝阻和制止了人们污染河流、水库、湖泊的行为;70多岁的她,却有着50多岁的精神,长期奔走在各商场、企业,向人们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她虽然腿脚不麻利,但是仍坚持到各个河段及水源地“巡查”,发现哪里有垃圾,不仅自己动手清除,还给主管部门打电话,或者亲自上门反映……她的“护水”行动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却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她就是贵阳市第一个注册环保志愿者,被许多人称作“环保老人”的雷月琴。

水质变化引发护水情缘

雷月琴出生于上个世纪的战乱年代,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人们朝不保夕,自然也顾不上爱护环境。雷月琴回忆说,那时到处垃圾遍地,苍蝇、蚊子、寄生虫大量繁殖,人们经常喝不上干净的水,各种传染病时刻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这些都在她幼年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四岁的时候,雷月琴跟随父母从武汉逃难到贵阳,途中由于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她染上了严重的疟疾,这场病几乎夺去了她的生命。从那时起,雷月琴深深体会到干净清洁的水源是多么重要。

1949年,雷月琴随父母来到贵阳,那时的贵阳,到处是绿树森林,绿丝带一样的南明河清澈见底,“那时候,南明河的水清澈见底水质很好,市西河里的水我们直接就可以喝。”美丽的南明河给雷月琴的童年留下了愉快的回忆,“闲着的时候,我们就到河滨公园里游泳。”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原来的美丽山水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河水也变得越来越混浊。雷月琴发现,自己儿时还能游泳的河滨公园,早已看不到孩子们游玩的身影。

看着日渐变黑、变臭的河流,雷月琴心里十分着急,她淳朴的心里一直坚信,“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人们喝了受到污染的水身体就会出问题。”也是从此时开始,她的心中种下了“护水”的种子。

1984年,雷月琴从贵阳市一家物资公司退休,此后她开始走访全国各个省市,收集整理各地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将全国各地的环保经验收集整合之后,雷月琴决定回到贵阳,真正将环保事业落实。也正是从她回到贵阳的那天起,她决定不仅要做一个环保卫士,还要将环保的事业传播开来,传递给下一代。

一腔热血顶住冷眼相对

“雷阿姨是个彻头彻尾的环保志愿者,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嫉恶如仇,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熟悉雷月琴的街坊说。

有一年,在贵阳花溪河边,一名男子将一只死兔子挂在树干上解剖,并不断把死兔子的内脏抛向河水中,市民对男子的行为虽然感到非常不满却没有人出言制止。“住手!”随着一声大吼,刚好路过的雷月琴站了出来。她义正言辞地警告男子,并要他停止手上的行为。谁知该男子暴跳如雷,朝雷月琴走过来,他一只手挥舞着尖刀,一只手不断猛推雷玉琴的肩膀,雷月琴几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但她毫不畏惧,继续大声指出男子行为的错误,周围群众被雷月琴的执着和勇气折服,纷纷上前指责该男子,有的年轻人还用身子挡在中间,保护雷月琴,该男子最终悻悻而去。

还有一回,在花溪河畔,一家餐馆的服务员同时将3把拖把放入花溪河中冲洗,雷月琴看见后上前告诉服务员这样做是不对的,没想到餐馆老板娘却对雷月琴的做法大为恼火,责怪她多管闲事,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谁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河水洗洗拖把,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争吵引来了许多市民的围观,雷月琴觉得这是一个宣传水源保护的好机会,就提高音量,语重心长地向餐馆老板娘和服务员讲起了自己的见闻,讲起了花溪河等河流变黑变脏的历史,雷月琴说,“靠山吃山先要养山,靠水吃水一定要护水,这才是真正明智的做法!”周围的群众听了雷月琴的话,纷纷表示赞同,餐馆老板娘也明白自己理亏,当场向雷月琴道歉,此后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不久前,雷月琴在百花湖巡查时,发现两个年轻人在水库核心区的岸边架起了钓竿。雷月琴颤巍巍走上前去,劝他们将钓竿收起来:“年轻人,晓不晓得百花湖是我们的饮用水源地,鱼饵对水质的影响有多大?你们走了留下一地垃圾还要大家清理。”两个人悻悻地收起鱼竿,边走边嘟囔着“多管闲事”,雷月琴微微一笑,不以为意,俯身去将他们留下的塑料袋、塑料瓶捡拾起来。而在2011年,雷月琴在阿哈水库边巡查时,同样是劝阻人们不要在水库钓鱼,不想对方中的一人一把抓住她的右手,并拧伤了她的手指。

不被理解、被抱怨多管闲事,甚至遭遇人身危险,这在雷月琴的护水生涯中屡见不鲜。然而,在雷月琴眼里,容不得一点污染水源的行为存在,所以该出手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就出手,坚决向污染行为宣战。“我自己有时候也在反思,是不是真的管得太多,但是好的环境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要不得。”她说。

早出晚归绘制污染地图

一张普通的A4纸上,南明河从左上角的花溪区湖潮乡出发流向右下角,经过中曹司、四方河、太慈桥到新路口民航售票处改变方向折向左上角,又经过朝阳桥、水口寺,最后到达新庄。地图上标明了南明河的支流以及水质状况、各条排污大沟的路线和汇入点、污水处理厂的地点,严重影响南明河水质的排水口……

这张手绘地图,是雷月琴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凝聚了老人30年的心血,上面写满了老人对贵阳这座城市的爱。“这是我自己画的,一目了然,哪里有污水排进南明河,各支流的情况如何都清清楚楚。”雷月琴说。

2008年的一天,大雨倾盆,雷月琴冒雨到花溪河沿线查看水质。走到龙王村时,她发现有一大股污水直排入中曹河。为了找到污水的来源,雷月琴连续3天去现场查看,最终弄明白了污水的来源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应该画一张图,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南明河污染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也更简单明了。”从2008年至今,伴着每周多次对河流的踏访,雷月琴不断更新着手绘地图。如今,这张地图已经更新到了第六份。

绘制地图的同时,雷月琴也在努力将地图上的污染黑点消灭。1984年退休至今的30年里,只要有时间,雷月琴都会沿着贵阳市的南明河、小河、中曹河、花溪河走一走。她发现沿河的居民楼、商店、餐馆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向河里,人们在河边洗拖把、杂物,于是她就挨家挨户去拜访。每天早上为了劝告菜贩在河岸洗菜留下的菜叶菜帮不要丢到河里,雷月琴六点就出门,晚上为了劝告打烊的商店员工不要到河里洗拖把,她经常9点以后才回到家里。

“你看,三江口、中曹河以前水都是墨绿色的,如今,经过改造和治理已经恢复正常。以前电厂煤桥是严重影响南明河水质的源头之一,现在电厂搬走了,水质也明显好转……”令雷月琴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她那张污染地图上的污染点在一个个消失。

环保路上没有年龄界限

2007年11月,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甫一成立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志愿者,那就是雷月琴。

虽然雷月琴当时已经69岁了,但听到基金会成立的消息后她依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第一个志愿者,而且雷月琴还为基金会带来了她们全家捐出的1000多块钱,她说:“虽然钱不多,但是代表我们全家人的一份心意。”“她是很希望实实在在地为基金会做点事,真的是让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感动。”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刘俐莎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成了志愿者之后,雷月琴长期奔走在贵阳市区的各商场、企业,给他们发送基金会的宣传册,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收入不高的雷月琴,每年还坚持拿出5000元左右捐献给基金会,在她的带动下,她的3个孙子也加入到了“两湖一库”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

除了参加基金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雷月琴还参加了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为农民工学校捐书、捐衣,到街道社区宣传“三创一办”,参加世界性的环保纪念日等活动,她每年的平均志愿服务时间在300小时以上,并在2007年被评为贵阳电视台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被贵阳市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并授予“老有所为奖”。

做一次环保并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很多人不止一次地劝雷月琴不要再理这些“闲事”了,既然退休了,就好好在家休息吧,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自己呢?每每此时,雷月琴总会讲起这样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一天大海退潮了,沙滩上留下成片成片的小鱼,它们都不能回到海水中去了。有一个小男孩来到沙滩上,一条一条地把小鱼送回到海里。有人说,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呀?这么多小鱼你救得了多少?谁在乎这个?小男孩指着手里的小鱼回答说:这条小鱼在乎。”

“我就是这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雷月琴用朴素的道理诉说着自己从事环保的心路历程。

上一篇:王田:“环保永远是我的起点” 下一篇:阳台菜园里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