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室颤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

时间:2022-05-06 12:16:20

中低温室颤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

【关键词】 心脏手术;中低温室颤法;术后监护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53-02

中图分类号:R 654.047文献标识码:B

中低温(27-28℃)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且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然而术后监护对保证病人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中低温室颤法心内直

视手术6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2.5-63岁,平均35.1岁,体重10.2-72.3 kg,平均36.7 kg,心功能Ⅰ级21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其中双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

2.手术方法 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视情况安置左心引流,转机后即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逆行灌注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停搏液,于中低温(27-28℃)室颤性停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心脏多能自动复跳,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

术后监护

1.呼吸系统监护 患者回室后即刻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年龄、体重设置呼吸机各参数,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2-16次/分,吸呼比1∶1.5-2.5,氧浓度45%-50%,观察病人的胸廓运动及血氧饱和度,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妥善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1次/小时,监测血气分析1次/2小时,并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气道加强湿化,生理盐水14 ml加碳酸氢钠6 ml间断气管内滴入1-2 ml,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吸入2分钟。拔管后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锻炼,立即进行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每天3次,雾化液为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15 mg加地塞米松10 mg。每2小时扶起拍背,鼓励患者咳嗽。

2.循环系统的监护 ①心电监护:术后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平稳后改1小时1次,监测5-7天。本组病人术后心率在70-120次/分,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及T波无明显缺血性改变。有4例发

作者简介:苏带兰(1966-),女,广西南宁市人,主管护师。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无须做特殊处理。②动脉压的监测:心脏术后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常受到抑制[1],而动脉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内测压管监测动脉压的变化。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3-10.7 kPa之间。本组均使用微量泵泵入多巴胺3-10 μg/(kg・min),以加强术后心功能恢复,并根据动脉压来调节速度。当多巴胺用量>12 μg/(kg・min),而动脉压持续<9 kPa,及时报告医生,寻找原因,及时处理。③中心静脉压监测:本组病人术后均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一次,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0 -1.4 kPa之间,置管监测过程中切实做到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

3.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护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由于血液稀释及大量利尿,故血钾、血钠变化较大[2],因此术后加强水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病人应用呼吸机期间,每2小时监测一次电解质,拔除气管插管后每班监测一次电解质,使血钾维持在4.5 mmol/L左右,血钠维持在135-145 mmol/L左右,以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记录尿量,应用呼吸机期间每小时记录一次,维持尿量在1 ml/(kg・h)以上,如连续2小时尿量少于0.5 ml/(kg・h)[3],应分析原因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的通畅 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心包填塞发生,并严密观察引流管、颜色及性质,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每小时记录一次。心脏术后2-3小时引流量可达150-200 ml/h,此后逐渐减少,如成人>300 ml/h,小儿>4 ml/(kg・h)无减少趋势,可能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4],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体温及神经系统的监测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术中机器转流,血流降温与高温,全麻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体温不升、发热、反跳性高热等体温异常变化[5]。术后常规监测肛温24-48小时,肛温>38℃,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由于中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血流,故应注意气栓、脑栓塞发生。术中注意改进排气技术,术后加强神经系统的监护,如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及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的变化,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气栓或脑栓塞。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对上述各系统的严密监护,术后2-10小时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血气分析指标正常,多在术后6-10小时停用呼吸机。无低心排综合征或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无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经利尿、碱化尿液,4小时后尿液颜色转清。本组病人术后10-12日治愈出院。

监护体会

心内直视术后容易发生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及肾脏的并发症,因此术后需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相关系统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积极处理。早期(尤其是24小时内)最易发生低血钾,易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严密监测术后血钾的变化,合理补钾才能保证病人顺利康复[6],血钾应维持在4.5 mmol/L为最佳,补钾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3%-0.9%,补钾速度应控制在0.3 -0.5 mmol/(kg・h)。一般在上一个小时尿中丢失的钾量下一个小时补给,在补钾时注意观察心电图有无T波高尖等高血钾表现,出现高血钾时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处理。

本组病人由于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术中不阻断心肌血流,心肌始终处于灌注状态,能摄取足够的氧和代谢机质,并冲走代谢产物,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因而术后循环稳定。另外中低温还可达到减轻转机及负压吸引对血流有形成份的破坏,使血尿的发生率大大减少。本组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肾血流灌注良好,尿量正常,利尿药用量少。只有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与术中负压吸引破坏红细胞有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白英提取物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对凋亡...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