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05 09:55:27

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研究

摘 要:作为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必经途径,高考对于改革中学基础教育,选拔大学新生具有重要导向和调节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考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立足于高校的视角,从考试内容体系的完善和调整,从同一化转变为多元化,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改革考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对高考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考试形式;内容;改革;途径

伴随着日益深化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高考也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相关部门对高考形式和内容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江苏省在考试科目组合形式“3+X”基础上,开始实施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多样化模式。同时,在考试内容上,设置了必修与选修课,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新课改的实施,使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建立了多层次的考试体系。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高考只有各个子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将其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了真正实现高考从单一考试转变为综合考试,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和思考。

一、对考试内容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从统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尽管新课改对改革高考的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合理地组合学科的问题

江苏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高考内容方案进行了制定,使考试大纲形式和学科组合呈现出多元化。而如何设置考试科目,才更利于实施新课改,促进人才的选拔。如何组合科目才最合理,怎样设置科目才更具可操作性。以上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2.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

课程内容的拓展,彰显了时代性。而由于重新整合,也打破了过去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出现了和高校衔接不好的问题。因此,目前高考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为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基于此,有必要完善和调整现行的高考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必考内容基础上,增加选课内容

基于新课改菜单式的课程体系,需要在必考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选考内容。立足于内容的重要程度和考试目标,对必考和选考内容进行合理确定。必考内容是考核学生的基本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一些基础科目和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了使学生的考试负担进一步减轻,可将必考内容适当减少,考试难度适度降低。而选考内容所针对的考生群体也是不同的。对于选考内容,考生可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促进不同特长的学生成长。

(2)选考内容有效衔接高校专业和学科

由于高校的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形成基于专业和学科的不同考试内容的组合形式,应将选考内容有效衔接高校不同专业和学科,并在选拔和录取的标准上,与这些要求相符合。应赋予高校自主选择考试内容的权利,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以必考内容为基础,对于不同内容的权重和不同专业、学科的组织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同时,赋予考生自,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性、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选考内容的考试。通过双向选择,改变目前高校同质化的风格,改革现行高考“千校一卷”的状况,形成自身的办学风格和理念,彰显办学特色。

二、改革考试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2015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实行社会化考试,对一些科目实施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对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进行完善,对国家考试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导向性提供保障。新课改背景下,改革高考形式,已经小有成效。应在此基础上由单一的考核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打破,有机结合过程性考试和统一考试,由纸笔考试结合操作考试和上机考试,由一次性评价转变为多次性评价,建立多样多次的、以统一考试为主的分层分类考试。

1.对分类考试形式进行积极探索

《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实施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由学生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对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实施。由全国统一组织和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这使高考改革的方向和任务更加明确。目前,各个高校开始大胆尝试分类自主招生和分类考试的模式。这些高校立足于自身不同的培养目标、类型和层次,对不同的考试模式进行选择。如高职高专院校因为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将更多的自赋予高校。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校园文化、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和历史传统等,确定在录取中不同科目的权重,以及不同专业和学科的考核科目组合方式。例如,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要求,既可以只考必考内容,同时也可对不同的选考内容组合方式进行确定。

2.对“三位一体”的考试评价体系进行建立

纵观目前各国高校入学改革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由原来的统一考试开始向多元和分散的方向发展,开始对考试综合素质实施多元评价方法。世界普遍接受的招生制度,以不再实施单一的考试成绩录取新生的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现行的以统考成绩排队录取的招生入学制度正面临更多的挑战。基于此,在新课改,高考开始对综合评价的地位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方式进行确定。如江苏省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分数的形式,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计入高考总分。

3.对一年多次考试形式进行探索

根据《纲要》的要求,还需要对考试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例如,可将考试时间前置,通过等值化处理和开放式征题,对大容量题库进行建立,实施一年多次甚至随机性的考试,根据题库进行组卷和命题,以此使考试科目过于集中的压力得到缓解,并使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了使一次考试中偶然因素的影响率降低,对个别科目,可参考平时的综合评价成绩。

改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与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体系与结构变革相适应。根据多元录取、综合评价和分类考试的原则,建立人才分类选拔模式。对改革考试形式内容进一步深化,从而提升命题的专业化水平,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上。立足于不同高校和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加强研究职业技能、一般能力和学科能力的测试,对考试评价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因材施考,改革高考制度,鼓励和促进人才的成长,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努力提升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2.

[2]鲁昕.推动教育结构科学调整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N].中国教育报,2012.

[3]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

[4]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

[5]樊本富.统一与自主:高考改革之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上一篇:巧用导学案指导高中物理课堂 下一篇:略论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