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脂肪性肝病吗

时间:2022-05-05 08:09:37

你了解脂肪性肝病吗

3年前,红蕾出国留学时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ALT)67单位/升,谷草转氨酶(AST)56单位/升,肝脏彩超提示脂肪肝。可小红蕾自觉身体状况良好,并没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等不适,再加上出国前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和同学好友的频繁聚会,红蕾没有时间和心思去看医生。就这样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这件事被冲淡而渐渐遗忘了。

转眼3年过去了,红蕾学成回国,正兴高采烈准备入职时,一张入职体检报告单让红蕾全家着急了。原来检查发现肝功能不正常,谷丙转氨酶(ALT)102单位/升,谷草转氨酶(AST)83单位/升,提示患有“肝炎”。红蕾的父母陪着孩子走进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最后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脂异常。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红蕾积极配合治疗,复查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D)统称为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随着NAFLD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流行现状不容忽视。数据表明,西方国家普通成人中NAFLD患病率为20%~33%,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亚洲国家略低,但呈现快速增长且逐渐低龄化的发病趋势。我国虽然有效控制了病毒性肝炎,但脂肪性肝病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今,白领人群中检查出脂肪肝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且有渐趋低龄化的倾向。然而,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尚存在许多误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脂肪肝不是病

看不看无所谓

随着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逐渐增多,人们也越来越对之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亚健康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无需治疗。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疗呢?

医学界曾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但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因为临床上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至少有20%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单纯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已明确为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并且还可能是肝功能衰竭的少见原因。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由于脂肪肝比正常肝脏组织脆弱,更容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因为这种人很容易同时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肝病还是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都应把非酒精性脂肪肝视为一种疾病,其科学命名应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使是健康查体发现的无症状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规范诊治。

脂肪肝不可能治愈

许多脂肪肝患者长期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尝试了不少药物,就是不见好转,因而悲观地认为脂肪肝不可治愈。事实上,单纯性脂肪肝是各种原因所致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肝内脂肪沉积在数月内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后能很快好转;其他多数药物和工业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药或脱离有毒工作环境后亦可康复;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经补充热量和蛋白质的治疗后即可好转;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则肝内脂肪沉积亦可很快消退。

但是,如果单纯性脂肪肝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则病变完全康复常需半年乃至数年以上,少数患者即使去除病因后仍可进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因此,对脂肪肝患者应强调早期、合理的诊疗。部分脂肪肝患者难以康复的原因,可能是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及疗程不足等所致。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

水果多多益善

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各种水果都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应适量吃水果,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必须要考虑膳食热量过剩给健康带来的可能危害。所以,应尽可能选择苹果、梨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且不能一次进食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另外,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适量饮用也有益于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易导致热量过剩,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适。总之,对于温饱解决以后的广大百姓而言,缺少的不是“营养” (热量),而是运动;急需的不是补品和药物,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做到“少吃、多动,少饮酒、慎用药”,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严重的流行现状。

得了脂肪肝就需

服用降血脂药物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至今国内外尚缺乏降血脂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临床循证证据。因此,有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药物;相反,降血脂药应用不当,非但不能减轻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脏的损伤。其原因可能是脂肪肝的出现反映出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对脂质的代谢能力已达极限,这时候再用降血脂药物就相当于“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反而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脂肪肝临床指南建议,脂肪肝如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需用降血脂药物;脂肪肝伴有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需用降血脂药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脂肪肝,那么戒酒对降低血脂和减轻脂肪肝都有益处;若是药物引起的脂肪肝,则停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假如不能戒酒或停服相关治疗药,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显,则暂不需使用调脂药物;因为积极“管”它,反而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但需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干预。对于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措施控制体重和血糖,达到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的目的;如果治疗3~6个月后,血脂依然较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血脂药物,并同时联用保肝药物。对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并且血脂增高明显者,则需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因为这个时候降血脂药物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高冀蓉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长期承担各种肝病的诊治,擅长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肝炎、黄疸型肝炎、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及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的诊治,对肝病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都有丰富的经验。参加完成了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863及“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3部。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上一篇:爱护肝脏,远离酒精 下一篇:水果味虽美食之有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