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

时间:2022-05-05 05:41:26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语文,家长不重视语文;语文课堂走不出一言堂、气氛沉闷的怪圈;就同等时间的付出而言语文学科远没有数理化见效快,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目的就是革除上述弊端,创造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革,笔者有五点浅陋之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走出难、苦、累的心理阴影,就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冲破传统教学的框框,丢掉包办代替、生怕学生不知道的思想包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提高兴趣,享受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当你把某件事当做一种享受的话,那你一定会做得趣味盎然。许多老师回忆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总是那么神往,那时教语文的心境多好,就是因为那时的我们把教语文当做一种享受,当做一种事业去追求。每位教师都要保持那时的热情和那时的心态,感悟生活,享受语文,并把这种思想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悟,一起享受,让学生青春与激情共飞扬、感动与成功齐收获。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吧。

三、激情洋溢,充满活力

真心地投入才能收获回报。一个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激情洋溢的磁场去吸引你的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去体会、去感动、去燃烧。有激情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教师,有激情的课堂是最有成效的课堂。

四、回归生活,体会感悟

语文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学,她与现实人生联系密切。古人讲:“诗穷而后工。”只有切实的人生体验,才能写出好文章来。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回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户外写生、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等,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源头活水”。

五、刻苦自励,提高素养

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头脑活跃、思维敏捷的学子,我们老师深感自身的不足,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维方式,我们都有不断丰富、不断改善的必要。因此,我们只有刻苦自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学生,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以上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如何真正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有所得,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要与课程同步发展:(1)充实、完善、提高自己,做一个通才型教师。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多读书,不但要通读和本专业有关的各类书籍,还要注意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文学、文化底蕴。教师还要乐于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2)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参与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转变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3)社会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社会和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要对教师进行理论的和实践的指导。课程专家要帮助教师成长,与学校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一起研究课改。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改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作者单位 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一中学)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