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22-05-05 04:05:00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在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基础性的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如何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打好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基础呢?学法指导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着眼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研究了其在培养创新意识中的主要途径及其意义。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今社会,知识已成为资源,这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进行创新教育。语文学科作为最基本的工具学科,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以为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

一、提高兴趣,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然而,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新颖性。根据课文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办法。如《长江之歌》这篇课文中几个段落写法大致相同,教学时就重点讲一段,其余段让学生仿效自学、议论;《詹天佑》一课,可先精心讲读“勘测线路”一节,再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要勘测线路,为什么还要亲自勘测,这样先引人入胜,学生思维容易深入;其次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语言。因为“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利用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桂林山水》,教师通过对景色的渲染,使学生产生神往等等。只有引导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而在独立自觉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伴随着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加之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单就语文学科的学法进行指导,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语文教学方法原理》这本书就概括了诸如:使用工具书、解词、解句、自我修改、预习和听课等21种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若一一列举出来教给学生,不仅无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可能还会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利用课堂对课文的讲读,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做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课堂上分析课文时便按照读懂一篇课文的顺序,从生字着手,再解决词、句、自然段,然后分段,总结。而且反复强调这种做法,然后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先按课堂老师分析课文的顺序写课堂笔记,再总结指出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写出题目;②指出生字,生词;③分析各自然段,总结其段意;④分段,归纳段意;⑤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⑥摘出优美的语句。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就能完成课文笔记。再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按这种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兴致倍增。不仅掌握了方法,也学会了阅读。

其次,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学习,掌握其他学法。由于语文学科独特,有很多特殊学法。除各种通用的模仿、科学思考、把握环节、反思总结之外,在前面我还提到21种。这各种方法,教师都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分阶段地教给学生,并促使学生能养成使用这些方法的习惯。如利用工具书、解词、解句、解句群,这些可以在解决课文内生字时,随时进行。让学生利用字典,先查出生字的全部字义,再放入词中,找出本汉字在词中之义,然后放入句中理解词意、句意,再放入句群,理解段意,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程度必定肤浅,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还要有重点地对难点进行解析,如此反复进行,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对理解文章产生定势。不过,在学习和运用学法时,不能单独或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因为学法本身是一个系统,任何一种方法,都是由若干个相关的因素组合而成的。如学句的方法,就包括了把句子写通顺、具体、形象生动,怎样表述句子语气,如何使用关联词等,还有学习方法是分层次的,学生学法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注意从初级到高级,从个别到一般的培养规律。

三、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系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强的能力,积聚足以升华的势能。如在前面,提到的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后,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他们就能非常自然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课堂学习,使其思维活跃,理解及掌握知识的速度加快。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草原》教学时,刚范读完课文,就有学生背诵《敕勒歌》,进行同册《林海》教学时,立刻就有学生联想到东北三宝。这就产生了一种氛围,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

不过,学生的课外阅读,除少量的科普文章和童话故事外,最多的是《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这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们所购买的书籍以此为主之故,迫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去年临近小学毕业时,我班有几个学生,拿着自己的读书笔记,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他们在重读前面的读书笔记时发现了作文结构的“规律”,即写事文章第一段写事件的起因,第二段写事件的详细经过,第三段写事件的结果;写人文章第一段写人物的特点、肖像描写可有可无,第二段根据人物特点选两三件事例来说明,有一件事必须详写,第三段写结尾等等。听着他们的总结,我非常高兴,他们是用归纳分类和形象思维的方式,产生了这样一些虽然很幼稚,但有一定价值的想法,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我立即加以肯定,并在全班提出表扬,使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总之,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学法的基础了,才能具有更强的独立学习的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去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使其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成为一代新人。

上一篇:古诗就是古代的诗吗 下一篇:好书可以终身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