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浦江“乔家大院”

时间:2022-05-05 01:49:26

“觉来眄庭前,一鸟化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春日的午后,我慕名来到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聆听浙商三百年传奇经历,触摸杭派与徽派的精品古建筑,感悟这片天、地、人和的精神家园。

古庄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当时,浦阳朱氏第十三世孙朱胜(均五公)从浦阳镇豹桥迁至廿五都茜溪五沙畈上宅(朱宅旧屋),开始繁衍生息。清乾隆元年(1736年),第二十三世孙朱可宾(灵岩公)开始在杭州、湖州一带经营木材、靛青染料和茶叶生意,发迹二十余年,富甲一方,号称“朱百万”,曾拥有三十六庄、七十二埠及马岭至芦茨的山林。每个庄园都有上百亩耕田,其中富阳市最多。灵岩公重仁义,重才育英,令人敬仰。

据传灵岩公巨资捐献朝廷,乾隆皇封赠其为国学生,其妻金氏诰封为安人。灵岩公又捐资修建浦江学宫、浦阳书院,为激励子孙好学上进,凡考取秀才者奖银四百两和良田二石;临终时遗嘱捐杭坪义庄108亩良田,庄屋五间,园地四分六厘,以每年的租息资助全县乡、会两试。县内受过灵岩公资助或奖学的人才无数。提督学院王杰送来“泽洽胶庠”匾额,金华知府杨志道赠给“惠及儒林”匾额,浦江知县薛鼎铭、金华知府凌广赤、张鼎治赠给“奇英重望”、“维持教育”匾额。受过资助的举人薛砚封写对赠楹“积公累仁留名乡国,继志述事为贤子孙”,赞颂灵岩公为浦江及婺州大地教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灵岩公发迹后欲建宅定居,寻基至前山畈路上碰到风水先生而帮助定基。乾隆五年(1740年),灵岩公举家迁至应家畈诒毂堂,即廿五都朱宅新屋,时称灵岩大庄园,民间俗称廿五都朱宅新屋,灵岩大庄园以S形茜溪为界,与朱氏宗祠成为阴阳太极图案。

这里,每一座门厅到每一道额坊,每一尊石柱到每一块砖头,各种雕刻细腻地装饰着古村落的每个局部,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古庄园给我们的不仅是怀旧,更是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感,传授的是伦理学、民族学、建筑学的沐浴以及真、善、美的社会正能量……

已达二百六十余年的古庄园现存建筑,构思独特、规划气派、匠心独具、四进厅堂和66问厢房规模宏大,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街巷两横两纵,成为一个井字,寓意数字最大的9,是田大田多之意。厅门面朝元宝山,又寓意财源滚滚。二百六十年的墙上设有古代路灯,全国少有。原有的读书园、种学园、儒林园、明哲园、儒丰居、立考亭、务书堂、徽班剧团、龙虎旗队、板凳龙及民间书画等极具教育文化特征。

至今还留存16幢房屋的古庄园,气势不凡,廿九问里、润德堂、敦睦堂、昆山书房等,极富文化气息,可谓是花园、住宅、排水、绿化、硬化、亮化和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庄园的石子路、石板墙脚、石板天井、石窗架、石门架、石门槛、石爽子、石转角、石用具到处都有,四进大厅堂、四码头、六码头、八码头层层攀升,六幢66问厢房井字形排开。尖顶、圆顶、码头顶;方窗、圆窗、六边窗;巷门、台门、门牌坊;三间井、七间头、十三间头、廿九间里等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辉映,构成一座高档次、高品位的古民居博物馆。

青砖黑瓦码头跳,窗台斗拱石门架。单幢古屋最大的廿九问里,大台门气派漂亮,砖雕“北极呈祥”熠熠生辉,另有两个小台门各有特色,其中南面设了一个“水门”,以镇住火龙而消灾,东面墙上设有方窗、圆窗、六边窗,妙趣横生;楼下回廊设有多个围门,上装粗犷木雕,楼上也有回廊。三问厅的润德堂居中,门顶“宜俭宜勤”为家训,两个大天井相隔,四周成为住房,六扇全堂门,门窗装有抽板,通风、启亮方便,窗门、窗花做工精细,铜制圆拉手、方拉手小巧玲珑、美观漂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几百年来,多少古建筑淹没在历史的风雨中,而灵岩古庄园却奇迹般地存留至今。行走在朴素古老的庄园里,我的内心充满了遐想:桂芳轩里,“松竹友人”行云流水书写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美鱼楼”里,久居深闺的大家小姐精心饲养当时罕见的红金鱼,打发寂寞时光;

“诒毂堂”前,刚获武秀才功名的朱绍粟,拿到了十石稻谷奖励……这座江南“乔家大院”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和历史,还有难得一时的简单生活、惬意心情。当走进这样的老房子,时间仿佛变得缓慢,阳光显得分外灿烂。

灵岩古庄园,像埋藏于我内心深处的悠长记忆,是一个最原始的符号,一份最缠绵的情愫。

上一篇:乡村腊月的味道 下一篇:曾春梅散文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