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句式仿写奏响低段写话的新乐章

时间:2022-05-05 01:42:22

摘 要: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应善于引导孩子在教材中品味精彩语句,抓住契机,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捕捉生活小细节,进行各种形式的仿写与创作,逐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对今后中高年段的作文学有裨益。

关键词:句式仿写;品味语句;训练思维;捕捉契机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如果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就善于捕捉美文佳句,引导学生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逐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对今后的中高年段的作文学有裨益。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品味精彩语句

教材中有许多新颖别致的句式值得学生学习,也有许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值得学生借鉴。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精彩语言,同时找准有价值的模仿点,指导学生锤炼语言能力,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

如北师大一年级课文中许多句子值得孩子模仿借鉴。我们从一句话到两句话、三句话,再到一段话,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如教学《看花灯》一文,“各种彩灯真奇妙。”可以让孩子仿写一句话“ 真漂亮! 真好玩!”教学《水乡歌》,要求可以逐步提高,让孩子模仿“白帆片片像云朵”这句话,来仿写“红红的太阳像个 。 像小船。 像 。”再如,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时,“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天上仙女戴上它,一定会更加好看。”学习这段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明白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再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一起动笔试着写一写。学生这样写道:“彩虹是一条美丽的跳绳,看,两个小朋友把它摇上去了,其他小朋友正准备跳呢!”“彩虹是一条美丽的彩带,我想拿它在天空舞蹈,让彩虹具有更美的姿态。”

多美的语言啊!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句子的特色,学会了组织自己的语言,并能举一反三,写成优美的片段,较好地做到了“仿之有形”。

二、训练发散性思维

只要做个有心人,教材中处处都是可以进行小练笔的点。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例句的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致使写作内容单一,写作范围狭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不拘一格,写出自己的创意。如《问银河》一课中几个小节里都有这么一句话:“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我抓住诗歌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不仅说出写出了精彩的语句,如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美丽的花朵?有没有茂密的森林?你那里有没有可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像这样,因为有文本语言作为依托,所以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课文的样子进行仿写。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洋溢着童真童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习得思考和想象的方法,做到“仿中有创”。

三、捕捉练笔的契机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话语,以极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把“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下锅”。的确,学生的日常生活里有很好的习作素材,只是孩子不认为它是写作材料。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生活中寻找素材,即便是句式仿写练习也应不例外。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感受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作文就是自己生活的个性化表达。

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就和学生玩起了他们课间经常玩的“左一拳,右一拳”的游戏。首先,我虚心拜他们为师,请两个小老师来教我玩,在“生教师学”这个环节中,孩子的表现欲强,都争着要把游戏方法教给我,我就让他们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来“教教”老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接着我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写了一段话,再让孩子们仿着说,再写。

通过这样的游戏课堂,让孩子明白写话材料无处不在,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课间十分钟,课堂小插曲等生活小事,抓住契机,教师进行下水文指导,进行句式仿写练习,为今后习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句式仿写的练笔方式是低段写话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孩子在教材中品味精彩语句,抓住契机,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捕捉生活小细节,进行各种形式的仿写与创作,相信孩子语言积累会不断增加,在仿写中掌握写作技法,发展语言个性,培养创新意识,锻炼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如虎添翼,让仿写奏响语文课堂的新乐章。

上一篇:浅议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学美术课堂该“严”教还是“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