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黄栓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5 08:00:01

关键词:芪黄栓;直肠内给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40-02

芪黄栓是以中药组方研制的一种直肠内给药的栓剂,笔者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临床观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18~77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20a,平均4.2a。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制定的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无其它并发症。110例均为2007~2010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期间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部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芪黄栓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初发型5例,慢性复发型39例,慢性持续型11例;对照组初发型4例,慢性复发型38例,慢性持续型13例。治疗组直乙结肠型36例,左半结肠型15例,全结肠型4例;对照组直乙结肠型35例,左半结肠型17例,全结肠型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内窥镜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病情严重者给予流质饮食或者暂禁食,按需从静脉补充能量。

1.2.1芪黄栓治疗组采用本科研制的中药制剂芪黄栓(药物组成:黄芪、蒲黄、白术、五灵脂、槐花、川芎、薏苡仁、败酱草、白头翁、当归、白及,由本院制剂室按制剂标准加工制成栓剂)治疗。给药方法:每日3次,每次1枚(10g),塞入保留。

1.2.2SASP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每日2次,每次2g口服。

2组均治疗2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方法每日记录临床症状,隔7d查大便常规1次,2个疗程后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病理活检恢复正常;大便常规镜检连续3次均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舌、脉基本正常;肠镜检查病灶明显减少或缩小,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一级以上(+++++或+++);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镜视野在5个以下;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内镜检查病灶无减少或缩小,粘膜病变未恢复,达不到有效标准。

2.2治疗结果治疗组55例,临床治愈23例,占41.82%;有效25例,占45.45%;无效7例,占12.73%。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55例,临床治愈10例,占18.18%;有效26例,占47.27%;无效19例,占34.55%。总有效率为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溶菌酶、过敏等因素有关。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其病变主要发生于结肠的黏膜,且以黏膜的出血、糜烂、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本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嘧啶、氨基水杨酸、甲硝唑、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虽然有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辨证施治,采用汤剂内服、药物保留灌肠、针灸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与栓剂相比仍有应用不便的缺点。

本病属中医“泄泻”、“痢疾”、“腹泻”、“肠风”、“脏毒”等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其病因病机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肝木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肠,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从而形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治疗上急性期应重在治标,缓解期应重在治本。本药组方中黄芪、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化湿,蒲黄、川芎、五灵脂行气活血止痛,白头翁、败酱草清热解毒燥湿,消痈排脓,凉血止痢,白及、当归、槐花收敛止血、祛腐生肌,诸药相配标本兼治,切中病机。

本组采用中医传统组方,经多年临床筛选,研制成药物栓剂芪黄栓,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而病变局限于直肠,且以便血、脓血便、黏液便、泻泄为主症的患者,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经直肠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此种给药途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减少了治疗的不便,与以往的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进一步研究亦表明,芪黄栓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尤其表现为对病位在直肠、乙状结肠者疗效显著,对病位在左半结肠者以及中度的慢性间歇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亦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4.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9.

(收稿日期:2010-11-23)

上一篇:自拟调心散治疗心律失常98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蜂针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