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并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05 03:44:23

小针刀并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组采用痛点小针刀松解及推拿。结果:随防1个月到半年,本组82例中治愈70例,占85.3%,无效者为零,有效率为100%。结论:小针刀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 小针刀 推拿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且随着人们工作劳动强度增加,此病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笔者用小针刀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8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40~78岁,有外伤史劳损史70例,感受风寒史12例。

1.2 诊断标准 ①病史:患者有急性或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史。②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臀部和大腿外上方弥漫性刺痛,痛可放射到臀下和大腿外侧,极少数可至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③体征:多数患者可检及压痛点,其中以“出孔点”、“横突点”及“入臀点”压痛较为明显。有时推压痛点可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部分病倒可扪及痛性筋结或筋束,小腿皮肤感觉无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④辅助检查,一般腰骶部影像无特征性表现,血沉,抗“O”肌电图无明显异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出局部疼痛感觉障碍为主;③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痛点皮肤破损溃疡;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刺激;③严重出血倾向者;

2 治疗方法

2.1 小针刀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人主诉疼痛部位寻找压痛点,如能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的压痛点则为最佳,找到1~3个痛点,用龙胆紫标记。用碘伏擦洗两遍,带手套,铺无菌洞巾,在痛点皮肤内注射1%利多卡因0.2ml,使皮肤形成一皮丘,用汉章4号针刀,沿定点快速穿过皮肤,顺肌纤维方向切割深筋膜及髂骨表面,当病人感到麻窜胀痛,且向大腿外侧放射时,针尖所接触点为皮神经卡压点,应维持针刀的深度及方向,重点行粘连松解,沿皮神经走向纵向切割,再横向推移,感到针下松动,即可退出针刀。若病人感到难以忍受时应暂停,待病人感到疼痛缓和后再行松解,若病人对疼痛耐受较差,或有心脏病史者,则可在找到皮神经卡压点时,维持针刀深度及方向,另用注射器,注射1%利多卡因1~2ml于卡压点,再行粘连松解。出针后贴创可贴,并压迫针眼1~2分钟。

2.2 手法按摩 用掌揉法及滚法沿皮神经分布范围按摩5~10分钟,放松痉挛组织。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疼痛指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0为无疼痛、10为最疼痛,治疗前后由患者对自己的疼痛程度作为评定。治愈:治疗后疼痛指数为0,臀部疼痛大腿外侧痛消失;显效:治疗后疼痛指数为1,臀部疼痛基本消失,遗留大腿外侧麻木;好转:治疗后疼痛指数在2以上,但较治疗前下降,臀部疼痛及大腿外侧麻木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疗效结果 随访1个月到半年,本组82例中治愈为70例,占85.36%,显效为8例,占9.76%,好转为4例,占4.88%,无效者为0,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统计学分析疼痛视角模拟指数(组间T检验),82例患者疼痛视觉模拟指数,治疗前为6.5291±0.4006,治疗后为0.9221±0.03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

4 典型病例

占某某,男,40岁,个体商人,2004年10月6日初诊。因右侧臀部疼痛及右大腿外侧麻痛,活动受限一个月,起病前曾有长时间弯腰搬货物史。发病后曾多次敷药,输液治疗,症状无改善,反有加重,连上下摩托车变极其困难。查体右臀部外上方有一明显压痛点,指下有索状滑动感,按压时是病人右侧大腿外侧麻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于痛点行针刀松解,及局部掌揉及滚法按摩。术后即时觉疼痛明显缓解,右下肢活动时无明显牵拉感,1周后病人到门诊复诊,右臀及右大腿症状已完全消失,功能恢复。

5 讨 论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骨科常见病,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相鉴别。臀上皮神经行程长,在“出孔点”,“横突点”,及“入臀点”均有骨性纤维性管,是易致嵌压损伤部位。当不当,过度劳累,以及感受风寒导致肌肉紧张或痉挛,牵动筋膜,与筋膜间发生相对位移而损伤,局部炎症渗出,若反复多次刺激,局部炎症部位粘连和瘢痕化,导致臀上皮神经通道狭窄而造成卡压。痛点激素封闭,可减轻局部水肿而使皮神经卡压减轻,症状缓解,但易复发,反复封闭治疗易造成局部粘连,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小针刀疗法相当于一种创伤较小的神经外松解术,直接松解被嵌压的臀上皮神经。术后配合适当手法按摩能更好促进炎症水肿消失,取得良好疗效。而小针刀疗法则根据此特点直接松解被嵌压的臀上皮神经,术后适当手法按摩能更好促进炎症水肿消失,取得良好疗效。

小针刀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小针刀疗法,常见出现晕针及局部血肿。晕针常见原因有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肌饿、不适等。患者可在治疗过程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等。预防方法,术者在进针松解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最好边施针,边交谈边询问病人感受,不要连续施针,应切割1~2次暂停,待病人适应后再行施针。若患者耐受性较差,可在找到卡压点时,局部注射适量麻药,再行施针。血肿原因为误伤血管,出针时没有及时按压,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肿较大可持续加压针眼5分钟方可放开。

小针刀治疗优点:创口少,痛苦少,使用麻药剂量少,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简捷,术后即可离开,尤其适合门诊病人。术后适当推拿,既可缓解术后紧张及局部痉挛又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再粘连,作为小针刀术后辅助疗法。

参考文献

[1] 张伯勋,王岩.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

[2] 孙捷等.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1):17~18

[3]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上一篇:中医推拿对原发性痛经的辩证论治 下一篇:针罐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