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时间:2022-05-05 02:06:02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使用于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方法,以及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供工程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引言

我国水利水电产业大规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科学的较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更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施工管理的进步,为工程项目投资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推动形成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我国急需系统的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管理方法。

1 水利工程质量含义

通常水利工程质量指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具备其各项使用功能,主要指的是水利工程的实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比如堤坝的强度是否满足堤坝各项荷载的要求,主体结构是否具有安全可靠的施工质量,以及通风、采光等是否满足规范的规定等。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更是延伸到了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其他所有工作的完成质量上。这个工作质量是指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体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工程项目业主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2 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2.1 全生命周期理论

水利工程的质量评价方法最先采用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就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论。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指的是由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全过程。对于投资方来说,水利工程投资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从具体的项目管理的时间上看,水利工程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构思即开始了,包括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经使用、管理、维护阶段,最终被废弃或再利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包括项目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还包括项目的各种活动质量极其成本控制。

2.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7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80年代初期由H.Gholamnzhad引入我国,是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新的简易实用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最适用于某些较难采用定量分析的复杂问题。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整个评价事件的系统中,按照所有影响因素的联系性,根据各因素的相关性,而将不同因素间的隶属关系分解成若干层次,在通过相同层次内的因素两两对比,逐层确定最低层次包含的因素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从而将一些主观的概念定量化,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较为容易学会掌握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所谓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的评价。如果只有一个影响因素时,评价的方法很简单快捷,只需要给评价的对象一个评价结果,根据各自所得分数的高低就可以看出被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但由于每个事物具有多种不同的属性,需要同时考虑不同属性对事物的影响,这就涉及到综合评价的问题。因为事物质量评价的内容都具有较为模糊的特点,所以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对事物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取得较为科学而准确的结果。这是因为模糊数学虽然是研究和描述模糊现象的一种数学工具,但它本身是精确的,是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去描述和研究模糊现象的。模糊综合评价是多因素识别和判决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对一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如果考虑的因素是单一的,则称为单因素评价,它是容易进行的。但当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则更合理。水利工程质量评价往往会设计到多因素影响的综合评价问题,在模糊数学应用到综合评价之前,人们更多地选择加权平均法来进行,从而可以对评价对象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数,从而以此评价其优劣。但由于水利工程中的众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而往往很难适用加权平均法得到评价结果,这是需要考虑模糊因素的影响,所以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管理体系中,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3 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科学而有效,能够为管理部门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需要坚持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1)预测性原则。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进行评价管理,是为了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水利工程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可以为地区的发展规划做出有利的决策,因此水利工程质量评价需要具有较为可靠的预见性,以科学有效地评价水利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发展规律。

(2)导向性原则。这一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政府工程管理部门的宏观质量管理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质量状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措施具有导向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具体通过在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及权重的设定来实现。

(3)综合性原则。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价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进步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各界基于自身角度对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认可也日趋复杂,所以要求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综合。因此,水利工程质量评价需要满足综合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作为公共设施的评价结果,对社会的发展规划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参与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的有关人员在评价工作中需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内涵存在多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系统综合原则,才能正确反映质量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6)规范性原则。水利工程质量评价需要根据有关的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合法合理地进行操作,并在标准的体系和方法下,根据预定的方案和程序,采用规范的表达形式汇总,呈现给读者。

(7)动态发展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的质量评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评价标准和处理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评价工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4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意义

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它带给人们将是灾难。1975年8月因设计对暴雨资料考虑不足,使暴雨洪水翻坝,造成河南板桥、石漫滩水坝的渍坝,结果使得86000余人罹难,这个血的教训是水利水电建设工作者应牢牢记住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好坏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体系来评价它,它应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指南。国标在宏观上对质量的底限做出了规定,但水利水电工程是复杂的,随着使用要求不断的提高,功能不断的完善,可靠度要求不断的提高,旧的质量要求,单一控制方法己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要,客观上提出了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系统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理论知识,主要总结了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原则。对于政府监控部门而言,按照本文所述的相关原则和方法进行水利工程质量评价,其结果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也能够保证其工作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光, 余蘅. 浅议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合理要求和控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2]叶祖毅. 现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3]黄文艳. 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法律依据的认识[J]. 吉林水利, 2003,(07)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 下一篇:探究GPS技术在土地勘界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