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低场强MRI诊断

时间:2022-05-04 07:42:19

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低场强MRI诊断

摘 要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78

本文入选我院2004年11月~2008年6月间行低场强MR检查60例超急性期(

资料与方法

60例脑挫裂伤病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76岁,平均41岁。均经临床确诊或CT扫描、MR复查证实。首次MR检查均在外伤后24小时内进行,15例伤后3~31天MR复查。4例仅行T2WI检查。

MR检查设备为永磁型MR扫描仪,成像矩阵为512×512,扫描参数:SET1WI:TR/TE=500mS/30mS, T2WI:TR/TE=3000mS/120mS。厚层10mm。常规轴位T1WI,T2WI,矢状拉T1WI扫描。

结 果

60例患者共检出脑挫裂伤91处:颞叶36处,额叶20处枕叶16处,顶叶13处,基底节区2处,弥漫性2处,脑干2处。

其MR信号表现:①超急性早期(

60例脑挫裂伤后合并硬膜下血肿18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2例,其中2例合并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合并脑内血肿21例。60例患者检出对冲性脑挫裂伤18例,共26处。T1加权的混杂信号以等低信号混杂为主,T2加权的混杂信号大部分为等高混杂信号。

本组病例按伤后首次MR检查时间分成超急性早期(

讨 论

脑挫裂伤是最常见的颅脑外伤之一。其病理改变早期以出血、水肿、瘀血为主。低场强MR检查对出血性病变及可能存在的出血性病变同样高度敏感。①在脑挫裂伤超急性早期,出血病灶内主要由氧合血红蛋白组成,其T1WI、T2WI与正常脑组织或非出血性占位病变有相似信号。本文病例在超急性早期T1WI信号绝大部分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T2WI信号表现为病灶区信号不均匀抬高为主,这主要与病灶周围水肿有关。结合脑沟、脑回的解剖变形及临床资料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本组1例外伤后1小时MR检查仅发现右枕部硬膜外血肿,4天后MR复查发现右枕叶脑挫裂伤,T1WI、T2WI均呈高信号。这提示如T1WI、T2WI均呈等信号改变,超急性早期轻型脑挫裂伤的MR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合并较大颅内血肿的病例MR检查诊断并不困难。②脑挫裂伤的超急性晚期由于出血病灶内血红蛋白的分解,去氧血红蛋白(DHB)渐增,红细胞膜破裂后DHB因有4个不成对电子而局部水分增加,低场强MR设备可使之T2WI呈高信号。本组病例在超急性晚期病灶区T1WI以等信号机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也明显增加,T2WI均有明显信号抬高,全部为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提示MR检查对诊断超急性晚期挫裂伤有较大价值,优于超急性早期。

检查时间长是妨碍MR检查在急性脑外伤检查中广泛应用的主要缺陷。本组病例绝大部分是在CT故障时改用MR检查所获,其中4例因病情不稳定而只作T2WI扫描,由于超急性期脑外伤(包括脑挫裂伤及脑血肿)T2WI优越于T1WI,故在紧急情况下仅作T2WI也能作出大致正确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诊断依据。

此外,对于有明显持续性的意识障碍且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可考虑首先行MR检查,这类病人可能有明显的原发神经元损伤而MR检查较CT显示这些非出血性病变更敏感。此外,对于病情较重而CT检查结果相对较轻者也可MR检查进一步了解CT可能漏掉的重要损伤,以便全面评估颅脑损伤程度。

低场强MR检查对创伤性脑挫裂伤的分类普遍认为较CT优越。这主要由于MR检查对出血性病变与非出血性病变均较敏感,对于外伤病人发现病灶范围并准确定位,对指导其治疗,评价远期预后尤为重要,这正是MR检查的长处。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MR检查除了易于显示颅底、脑干、后颅凹等处损伤外,能准确显示各部位挫伤大小,形态范围并据此进行分类。

常用监护设备对低场强MR的磁场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但能干扰高磁场。所以对于危重病人可携带简易监护设备进行检查,增加了MR检查对急性颅外伤MR成像的安全性。

低场强MR检查在急性颅脑外伤检查中目前还远不如CT普及,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MR检查的价值逐渐被人所认识、接受,尤其是条件允许下的急性颅脑损伤,低场强MR检查对于脑挫裂伤也有特征的MR信号改变,同时认识MR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不足,发挥长处,可以全面了解伤情,发现有价值的重要损伤,指导临床治疗,赢得抢救时机。

上一篇:呃逆的临床治疗观察 下一篇:362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疫苗联合应用分析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