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哥”托起无疆大爱

时间:2022-05-04 06:31:20

2012年6月18日下午5时多,浙江宁波上演了惊险的一幕:家住筱墙巷39号3楼的一名小男孩,因家中无人而爬出防盗窗,结果整个身体钻出防盗窗空当,只有头部卡在防盗窗的铁杆之间。住在对面楼里的四川青年罗荣,徒手攀爬到三楼,一只手抱住孩子身体,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防盗窗。约20分钟后,民警和消防人员相继赶到,将小孩和罗荣平安救下。

19日,浙江多家媒体对罗荣托举小孩的事情作了报道,称他为宁波的“托举哥”。接受记者采访时,罗荣回忆,事后,被救小孩的家长专程提着水果到罗荣家里,并掏出现金要感谢他,但被他拒绝了:“大家都是打工的,举手之劳,没有什么,水果我收下了,钱我说什么也不能收。”

【运用示例一】

当宁波的“托举哥”罗荣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救下被卡在防盗窗栏杆间的小孩后,孩子的家长掏出现金感谢他,但被他拒绝了,他说:“大家都是打工的,举手之劳,没有什么,水果我收下了,钱我说什么也不能收。”

“托举哥”罗荣的一句“举手之劳”,比“托举”本身更能令人感动,值得大书特书。

“举手之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中华民族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守望相助”的精神,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而“举手之劳”作为一种精神,则深刻地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仁爱”宏旨,是传统“和”文化的现代传承,表达了对于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真诚诉求。

【运用示例二】

“举手之劳”的精神,所倡导的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这与社会主义道德观要求的团结互助相吻合,同时与现代的“志愿”精神异曲同工。因而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时下,人人向往和谐社会,向往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怎样和谐共处,坐而论道的人不少,身体力行的不多。其实,构建和谐社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举手之劳”。这种“举手之劳”给人以善良、纯朴、真诚、勤恳。而和谐正是从这种“举手之劳”中来,伟大也是从这种“举手之劳”中来。

和拥有这种“举手之劳”的人交往,如春风荡漾人们的心田。而有“举手之劳”的人,能够得到生活的回报,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过好平平实实的每一天。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波的“托举哥”用他的憨厚、善良、淳朴、无私的本色,让名利无藏身之地,为我们托起了文明的新标杆,直白而鲜明地启示我们:只要心里充满了爱,充满了对国家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他人的爱,我们就可以在“举手之劳”中铸就非凡,在“举手之劳”中成为“中国好人”,让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茂县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影响 下一篇:热课改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