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时间:2022-05-04 05:26:23

【声犹在耳,他们却老了】

“常回家看看”被立法并正式生效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先回爸妈家吃饭。那天晚饭的话题当然也跟着这件事。爸妈的意见倒是相当开明,妈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是时间精力不允许。”爸则说:“这事儿强求不来。你说,就算回来了,可是相处得不愉快,不是找不自在吗?再说,人老了,跟这社会脱节了,也就无趣了。谁愿意跟一个无趣而且有可能越来越古怪的老人在一起?”我说:“这事儿在咱家不用讨论,第一呢,咱们住在一个城市,不管我结不结婚,我都打算住在离你们不超过五站地的地方,而且自己家不设厨房。第二呢,咱家的代沟问题一直被解决得很好,其乐融融。所以,这套法律在咱家派不上什么用场。”

那顿饭,一家三口吃得很快乐。

晚饭后,爸妈心情好,坚持要送我回出租屋,权当散步。天色尚早,我也就没拒绝。爸妈家的楼下就是公交车站,可是,爸爸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地铁都开了快一年了,我和你妈还没坐过。”我笑了:“那今天就带你们坐回地铁吧。”

到了地铁站,看着爸妈对着售票机有几分敬畏的表情,我才明白,地铁开了快一年了,他们还没有坐过。不是舍不得比公交贵的那几块钱,而是压根儿不会操作这全自动化的售票机,更怕迷路。

我哑然失笑,笑他们的要面子,然后帮他们买了票,划卡进站。爸爸学得快,照着我的样子也进来了,可是,妈妈的刷卡机却一直在叫,我刚想折回身去笑她一下,但她脸上那几分无助与难为情一下子让我的心狠狠酸了一下。她看着眼前尖叫的机器和紧闭的栅门,又看看我和爸爸,几乎快哭出来了。我飞速冲了过去,小声对她说:“把卡放在圆圈的地方门就会开了。”

老妈终于进来了,脸上的表情也由不安转为兴奋,开心地对我说:“你看我笨的,这么简单的事,都弄不明白。”

那天,我带着爸妈在地铁里转了将近三个小时,告诉他们如何买票,怎么出站,如何换乘。说实话,让他们弄懂那些已经标注得很清楚的路线图并非易事。在青年大街的换乘站,我先带着他们走了换乘和出站路线,然后给他们出题:“换二号线,去往黎明广场怎么走?去往中街方向又怎么走?”三个人一遍遍地演练着,直到他们准确无误地弄懂换乘的路线。他们脸上那认真而紧张的表情令我感到一阵阵惭愧。他们老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令他们那么不安,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等送我到家,他们却很坚决地表示不要我送他们回去,因为要活学活用地玩转地铁。妈妈说:“到家就给你打电话。”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而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转身离开,而是远远地跟着他们,远远地看着他俩买票,跟着他们进站,并跟着他们一起坐错方向。一站路后,他们终于发现方向错了,又下了车,换了方向。令我感到开心的是,在青年大街的换乘,他们换得很顺利。目送爸妈出了地铁站后,我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儿子,我们出地铁口了,马上到家,放心吧。”

“你们真棒。”说完这句话,我迅速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忽然感觉声音有些哽咽。这句话,是他们曾经经常对我说的一句。声犹在耳,他们却老了。然后,我决定不让他们被这个时代落下,我要带着他们,跟上这个世界的节奏。

【他们学得吃力,我教得恼火】

几天后,我把爸妈手头的老人手机换成两部智能手机。老爸还好,对新手机持接受的态度,而老妈,好不容易教会她如何触屏之后,她按一个固定电话竟用了半个小时,不是按错了键,就是错销了号码,她的耐心终于用完,彻底耍熊:“儿子,这手机我用不了,你退了吧。”我态度坚决:“现在人家都用这种手机,它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购物、听音乐、发微博,啥都能干。不会用咱得学啊!不学就跟这个时代有代沟了,你懂不懂?”

妈懂是懂了,可是,她学得那个费劲,中途多次求我放过她。我一看这也不是办法,于是,拿着新手机对着她一顿狂拍,一顿狂录,然后,把拍的照片和录的视频放给她看,并让她挑满意的,准备发到网上去。这下她的兴致提高了许多,问我:“那是不是以后我可以自己给自己拍照片了?”我说:“那当然,你还可以走哪儿拍哪儿,什么你做的菜、市里的肉价、叫不上来名的花。”老妈越听眼睛越亮:“那你赶紧教我吧。”

那天起,每天晚上,我回到家里除了吃饭,就是教他们如何用手机。每一次,都是和风细雨地开始,然后暴风骤雨地结束。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摔门而去,对他们说:“我就不该给你们整什么智能手机,纯属花钱找罪受。”好多次,我真的觉得教他们用手机实在是一个错误,他们学得吃力,我教得恼火,觉得他们可能真的不可能学会了。

可是,每当我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他们就会给我点儿柳暗花明。

又是一个不欢而散的晚上,我都快崩溃了,开始教他们发微信,没教会,然后想找点成就感,考考他们如何拍照片和上传照片,结果,憋了一脑门子汗,最后他们也没想起来。我开门就走了,一点面子都没留给他们。没承想我妈对着我的背影喊:“儿子,妈就不送你了。就你现在这样,我再在你眼前晃悠,怕你都能对我动手。”

我当时就气乐了,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回去,回去还得被气个半死。结果那天我刚到家,就收到一张照片和一条短信,照片是老爸老妈的合影,各自伸着经典的剪刀手,从嘴型来看一定喊的“茄子”。短信里说:“儿子,消消气,明天继续回来给我们扫盲。”我一个电话打过去,老妈兴奋地说:“想起来了,你一走,我俩一冷静就想起来了。打那几个字挺费劲的,差不多用了半个小时。你爸说,再打慢点,你就得半夜才能收到了。”

电话那头儿,老妈笑得十分开怀,我更是乐不可支,同时也为自己教学方法的简单粗暴小小地自责了一下下。

【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终于,老爸老妈学会了用手机发微博微信、拍照片、听音乐。晚上遛弯,两人的耳朵里都塞着耳机,边走边听音乐,那样子,要多时尚就有多时尚。你能想象,偶尔带他们出去吃一顿饭,菜上来了,两个老人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迅速地从兜里掏出手机,对着桌子一顿猛拍的样子吗?虽然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可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这般行动时,我和我的食客小伙伴们的确都惊呆了……

最令我感到震惊的,还是去年8月中旬沈阳的那场暴雨来临时他俩的作为。两人没有窝在家里看雨,而是带着手机就上街了,边拍边用他们的微博直播灾情:“青年公园地下通道已经灌水,大家不要再通行;青年大街沿线的公交已经停运,地铁还在通行,大家可以选择地铁出行……”其中被转载最高的一张照片是这样的:三个人坐在公交站点的栏杆上,脚下一片,他们同时望向公交车可能会来的方向,而这时,公交已经停运了。老妈的图片说明是“我等的船还不来”……

那天,沈阳的很多群里都转发了老妈的这张照片和图片说明。可是谁能想到,这张照片来源于一个65岁老人的现场报道呢?

晚上,我下班后雨已经停了,乘地铁回家,一进家门,差点儿被巨大的姜味给撂倒,再一看,两人正咕嘟咕嘟地喝姜汁可乐呢。看着喝得满头大汗的二老,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但也提出了严正的警告:“这样的天气,下次一定要记得个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年纪都不小了,别没事乱发少年狂。”

结果,两人同时不高兴了,质问我:“你说谁老啦?!”老妈更狠:“你再敢说我老,我就上微博把你从小到大的糗事都晒出去,让你打一辈子光棍儿。”

我做求饶状:“妈,我打光棍事小,影响您抱孙子事大。要三思啊。”于是,一家笑作一团。我在想,如此欢乐家庭,想不常回家看看都难。

那天,回到我自己的出租屋,我在临睡前微信老妈:“人老咱不怕,就怕老人拿着微博微信看天下。”

她很快便回复了:“亲,移动改变生活,网络令我返老还童。发自己的微博,让有些人羡慕嫉妒恨去吧。”

老了老了,他们就这样成了时尚的潮爸辣妈,我的内心,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想想几个月前,当老妈被地铁的铁手臂拦在外面的样子,恍若隔世。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她的惊慌无助,那个表情提醒我:被时代甩下是一件非常可怕,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会让一个人充满深深的无力感。而我,只是利用每天晚饭后的那点儿时间,陪着他们,慢慢地,跟上这个世界的脚步。

上一篇:换一副心肠和你相见 下一篇:请给张曼玉2000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