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探讨

时间:2022-05-04 05:20:5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拓展他们创造性思维成长的能力,就必须要从小提高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成长。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40-01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1.改变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教学新理念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理清思路、找茬补缺且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跃的学习思维形成,进而全面推进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和课改的实现。全力开展复习课程,加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思想与新的教学理念。

2.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开放性思维成长

封闭式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突出特征是把学生当成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忽视学生的个体理解、想像和创造。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而开放式教学,是针对"封闭式"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教师的"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使得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培养了他们开放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呈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

3.增强师生交流,使得学生无碍思考

课外常与学生交流。有的教师习惯于课堂之上管学生,课堂之外放任学生,认为课堂之外,学生的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这严格地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是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热爱学生,就是要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关怀学生,也要在课堂之外关心学生。许多小学生对教师是避而远之,课堂问题回答也往往惧怕,对教师感觉很陌生,这种具有严重隔阂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能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如,不能放松心态的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封闭,也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施展,不利于对他们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中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势必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业上的交流实施起来更容易。小学数学教师要使自己的数学课受学生欢迎,想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掌握和形成运用能力,那就必须善于和学生建立感情,因此就少不了课外时间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关心,感受学生的心跳,让他们看到一个朋友式的数学老师。

4.创设情景问题,激发认知兴趣

长期以来,在我国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学生的定向思维固定,不能产生联想,禁锢了他们的思维。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5.思维策略要多样化,形成发散性思维

创新思维的核心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发挥程度,如果发散思维不存在就别说思维的集中了,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与求异。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其实会有多种不同方案来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使其产生更多、更新、更独特的解题策略。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时,使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拓展学生对问题认识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途径,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强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优化。

6.从训练中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顺利按计划。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因素,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贾宝芹:《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文教资料》,2005年第24期。

上一篇:百花齐放开启幼儿阅读兴趣 下一篇:经济发达乡镇高中地理科普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