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资源在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04 05:10:02

隐性知识资源在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分析了隐性知识资源的特点、价值和图书馆微书评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隐性知识资源在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其应用的范围及方式。

[关键词]隐性知识;微书评;应用

1概述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 “隐性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部分”。[1]隐性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个性特征,它以人为载体,隐藏在个人或集体的行为习惯中,不易被发觉和利用。正因如此,许多机构组织将其内部的隐性知识称之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界也应对其加以利用。

微书评以“书”为对象进行简单介绍或评论,篇幅短小,每评字数不超过140,内容简洁、观点明确,其基本职能是指导阅读和欣赏。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微书评工作并未正式纳入图书馆工作流程中,但利用前景可观。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化阅读增长幅度较大,从2011年起开始步入全民阅读的微时代,微书评也被誉为中国数字阅读的导航者。[2]紧跟时代潮流,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2定位

微书评是书评服务功能的延伸,它较书评而言有较强的信息导向性。图书馆微书评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是读者读书心得的交流平台,也是馆员信息资源传递的新方式,它丰富了馆内的服务方式和文化内涵。同时,图书馆微书评也是淘书指南,是馆内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模式,也是馆内服务主动性和人文性的体现。

隐性知识资源整合与图书馆微书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隐性知识无处不在,需要深度挖掘并将其显性化,方可利用。我们可以将图书馆微书评工作定义为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整合的新模式,在工作过程中,图书馆部分隐性知识资源也显性化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能够为图书馆微书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资源。这样,图书馆即可在实现隐性知识资源整合优化的同时也顺利开展微书评工作。

3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的应用

隐性知识资源是普遍存在的,但使用程度不高。这归根于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程度不够,在图书馆内部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读者通过精心阅读,评价了部分图书――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质量优秀的微书评,当其他读者有相同或类似需求的时候,他们无法使用前面读者的有效经验,从而又得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书目的选择上。此类信息沟通障碍造成重复劳动,是人们对隐性知识资源的认知和挖掘应用层次不足的体现。本文从隐性知识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1 范围

吴蔚慈老师在《图书馆学基础》一书中指出“隐性知识一般是蕴含于个人身上的主观的洞察、直觉、预感、经验、技能、诀窍等”。[3]因此,人是隐性知识资源的主要载体,隐性知识的应用应先从人开始,再深入到组织结构当中去。首先要判断一个组织机构里人员的隐性知识承载量及价值,进而分析该组织结构的隐性知识资源功能的发挥利用,深入挖掘将其显性化。在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可利用的隐性知识资源通常体现在:馆员的隐性知识资源、组织结构的隐形知识资源以及用户的隐形知识资源。

3.1.1 馆员。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他们分门别类地负责图书馆各个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图书馆的主体组成部分,馆员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普遍能够有意识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尽最大能力将其优化。在隐形知识资源的挖掘过程中,馆员的主动配合意识优于他人,是应当重点挖掘利用的部分。图书馆的微书评,要求馆员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心理分析能力,能将一本书适时、适度地推介给读者。采编部的书目采访工作会较多地接触书评,对书评的熟悉程度较高,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馆员书评知识储量相对较多。流通部门馆员对读者的接触较多,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有机会优势。除此之外,其他部门的馆员也应积极利用,通过一些活动使他们参与微书评工作,尽自己所能,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有用知识,为读者服务。

3.1.2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隐形知识资源相对个人隐形知识资源而言较为抽象,它包含管理氛围、制度规范、历史文化、组织价值观和发展节奏等因素,笔者将其理解为组织的生存方式的文化渲染力。这一部分隐形知识资源的特点是公平性,它平均分布在组织里面,任何一个走进该组织范围的人都能平均享用这一部分资源,但享用程度因个人的信息素养和综合水平而异。

3.1.3 读者。读者是微书评的受众,是使用微书评最多的人,他们从自身出发,能明确自己的需求以及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导向。因此,他们能够准确地根据自身心得体会去写微书评,这样的微书评质量未必是最好的,但会是其他读者想看的。此外,图书馆馆员数量有限,仅仅依靠馆员来完成微书评的所有工作是不现实的。读者资源的利用是大势所趋,隐藏在读者身上的隐性知识资源有待深入挖掘利用。

在用户资源中,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团体用户资源的利用,例如大学生队伍和其他文化机构的文化工作者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他们组成书评专家团队,为图书馆的微书评工作锦上添花。由于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对图书等发行物的要求较高,能做出正确的读书价值引导以及为微书评工作提供协助。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图书馆撰写大量优秀微书评,而且能修正、补充那些质量稍差的书评。这样不仅能扩充图书馆的微书评资源,而且能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微书评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使其功能最大化发挥。

3.2 方式

3.2.1 真人微书评。自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起,真人图书馆就开始在中国流传应用,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更是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了馆藏。由此可见中国知识资源的挖掘在不断拓展其深度及广度。笔者认为,可将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应用到图书馆微书评工作中来,具体化操作如下:1)设微书评咨询中心或咨询台,在馆内评选优秀微书评家,在微书评咨询中心或咨询台实行轮岗服务;2)设微书评角,将读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定期举行微书评交流会,可以由图书馆馆员进行组织,也可以让读者自发组织,要求有记录人员;3)举办微书评秀,录制、上传视频,或者举行线下的书评秀活动。这些真人微书评的顺利开展,会对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基本模式的探析 下一篇: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