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干爸带我进入羽毛球殿尝

时间:2022-05-04 03:30:54

陈金:干爸带我进入羽毛球殿尝

陈金原名陈鹏飞,1997年改名。这一年,是他从老家邯郸来南京拜师学打羽毛球的第二年。师父名金超,是南京市下关区体校的校长,1997年认陈金当干儿子,陈金的“金”字正是干爸的姓。

“我的亲爸、干爸。亲妈、干妈的姓依次为陈、金、赵、盛,当年改名时差点叫成‘陈金赵盛’,后来觉得听起来有点怪,也太长了,于是改作‘陈金’。‘金’字寓意金牌,是希望我成为金牌运动员,能够为国争光。”

陈金没有辜负这个名字。2001年底进入国家队后,他不但在2002年、2004年连续两次获得世青赛冠军,还因在十运会上力克老将夏煊泽从同辈选手中脱颖而出,更被教练和球迷称作男单未来的“希望之星”,甚至丹麦名将皮特·盖德也认为他将是“未来统治羽毛球的人”。

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陈金最感谢的就是把他带上羽毛球之路的干爸。如果当年不是干爸把他领回家,陈金的命运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和干爸初次相识

1996年一个仲夏的午后,陈金的爸爸陈勇带着儿子风尘仆仆地从邯郸坐火车来到南京。此行是专程带儿子来拜师的。

江苏省是国内羽毛球运动的强省,陈勇从1976年开始业余爱好羽毛球,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儿子送到南京学习专业羽毛球技术。经安徽羽毛球队的一个朋友介绍,陈勇结识了羽毛球教练金超,并约定暑假带孩子到南京拜会。

金超第一眼看到陈金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当时大夏天的,小家伙头戴一顶雷锋式的毛边皮帽,尽管有点土气,却很可爱。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睛,大大的,特有灵气,像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别人的心似的。”陈勇现在依然记得金超见到儿子后说的第一句话:“这孩子不错,我要了!”

只是让陈金做了几个简单的羽毛球动作,甚至连基本情况都没问,金超就决定把陈金留下。金超自己都觉得奇怪,“可能是我和这个孩子投缘吧”。

金超的这个决定陈勇也没想到。从邯郸出发时,陈勇连毛巾牙刷都没带,原打算和儿子在南京最多呆两天的。“我起初没抱希望。来时想,教练要是愿意教,以后就逢假期送过来学;如果人家不愿意,就当带孩子出来见见世面了。”

金超决定收下陈金,并且打算长期收留这个徒弟。当时南京市体校没有寄宿,陈金的食宿成了问题。金超知道陈勇在南京没什么朋友,让陈金天天住宾馆,陈家也没这个经济实力。于是,金超向陈勇提议:“要不让孩子住我家吧。我们两口子没孩子,他住我那儿,我教他打球也方便,住宿费我也不要。你看行不?可以的话我给我爱人打个电话说一声。”

就这样,金家的两居室腾出了一居给陈金,屋子里床、衣柜、书架样样不少,金超的爱人还给陈金专门准备了一套洗漱用品。

陈金现在还记得,第一天住在干爸家的清晨,刚一起床,干妈就招呼他去吃早点。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那是金超的爱人天没亮便起床,专门为他做的。从那天开始.陈金把金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懂事的孩子惹人爱

从10岁来到南京开始,陈金就已抱着不学好羽毛球誓不罢休的决心。他知道,能来南京训练是一个莫大的机会,他要从这里开始实现他从小的羽毛球冠军梦。

四五岁开始,小陈金就成了爸爸身边的小观众。陈勇还记得,小陈金一向活泼好动,但只要看自己打球,就会像小猫一样乖乖地坐在旁边,不出声也不捣乱,就像一位内行的小观众。看到儿子和羽毛球有点缘分,陈勇每次打球都会带上儿子,直到陈金7岁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把他送进了邯郸市体校的羽毛球队。然而,邯郸的羽毛球水平毕竟差强人意,因此有了陈勇父子的南京之行。

金超刚带陈金时,陈金几乎没有任何羽毛球的底子,除了基本步伐之外,几乎谈不上什么技术。到南京的前半年,金超几乎每天下午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都会给陈金补课,教他网前技术及搓球、推球、钩球、网前球、过渡球的处理。为了锻炼陈金的体能,金超要求他隔一天跑一次从家到训练场的4000米。很快,陈金打球的手感越来越好,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金超和妻子大致分了一下工,他负责孩子的训练,妻子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那时,每天训练回来,金超的爱人都会主动给陈金按摩放松,开始时陈金还有点别扭,可时间一长,他发现金超夫妻俩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也就不再不好意思,甚至会主动要求按摩,就像在邯郸自己家里一样。

陈金当时只有10岁,却很懂事。每次往返于邯郸和南京之间,他都不让家长接送,陈、金两家人放心不下,只好委托铁路上的朋友帮忙在路上照顾孩子。在南京的家里,每次吃饭时,陈金都会主动给家人夹菜;吃完饭也不像很多独生子那样筷子一扔就跑了,而是主动要求收拾碗筷、刷洗盘碟;回邯郸老家,每次他都不忘给南京的家人买礼物。认识陈金的人评价他,都会异口同声地用“懂事”两个字。

干爸的严格家教

陈、金两家经过数月的接触后,都觉甚是投缘,特别是陈金,在南京的生活让他没有半点背井离乡的感觉,反而到处是家一样的温暖。

“这么投缘,要不让孩子给金家当干儿子吧。这样你们两家不就成亲家了,对孩子练羽毛球不是更好厂一次在饭桌上,安徽的那位朋友向陈、金两家建议道。

此提议正说到两家人的心坎上,两家人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没过多久,两家人商量后,给孩子改了名,转了户口,金超甚至办理了法律上的认养手续,把继承权都给了陈金。

从那以后,陈金总会骄傲地和别人说:我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

金超花了很多心思培养陈金。为了加强他的自控能力,金超要求他每天写日记,并且不能间断;晚饭后看电视的时间严格控制在9点之前;训练中,5分半之内跑不够3000米,再罚一个1500米……

干爸的严厉让陈金害怕,但也令陈金敬重。从小到大,他只有一次让干爸生气过,正因为只有那么一次,也让陈金格外记忆犹新。

那是到南京第二年后的某一天,金超正在体校的办公室中思考训练计划。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你好,是金教练吗?我是陈金的老师,他三天没上课了。我想问一下你们的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最近没比赛啊!三天?怎么可能?这孩子天天都去上课啊!”

陈金长大后的第一次逃课经历就这样被戳穿了。一脸严肃的干爸把陈金叫到了办公室。

“你这三天的上课时间都干吗去了?”

陈金站在墙角,头低着,不敢说一句话。

“说话啊!男人要敢做敢当!”

“我,我……在家看影碟了。”金超还没来得及回应,只见陈金突然两腿发软、脸色刷白地晕在了地上。

金超吓坏了,赶紧跑上前把陈金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额头说着宽慰的话:“孩子,你怎么这么心重啊!我不怪你!”陈金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错了。”看着孩子真诚的眼神,金超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怜惜,眼泪夺眶而出。

腾飞的岁月

认金超夫妻俩为干爸干妈后,陈金能很自然地叫“妈妈”,却对金超叫不出“爸爸”。“他是我的教练,我还是有点怕他。心里叫他爸,但嘴上说不出来。”

逃课事件之后,陈金终于改口叫金超“爸爸”了。

也许是父子同心的力量,此后陈金的羽毛球之路越走越顺。1998年8月,他因在全国少年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单、双打两个冠军而入选江苏省体校,并在两年后入选省体工队,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2001年底,国家队选拔,陈金和其他十几个同龄人一起进入候选名单。进国家队不到三个月,陈金被派参加亚青赛,赢了韩国选手。回国后,陈金被大家刮目相看,得到和大队员一起训练的机会。

此后,陈金一发不可收.不但连续拿到2002年、2004年两届世青赛单打冠军;2006年,他更是连夺德国公开赛、成都大师杯两项男单冠军。本届汤杯,李永波更是把第一次参加汤杯的陈金放在了第二、第三单打的重要位置。对于陈金的汤杯处子秀,李永波给予高度评价,陈金也给自己打了90分。随着中国队卫冕汤杯,陈金也成为南京有史以来的第十六位世界冠军。

儿子终于拿到世界冠军,胜利的那一刻,邯郸的家中、南京的家中一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胜利时陈金最想做的就是和家人分享胜利的成果。十运会夺冠时,陈金把奖金分成了三份。给邯郸的亲生父母8万,给自己留1万,给南京的养父母10万。拿到了世界冠军,陈金最想的就是把所有的快乐和成功都送给他深爱的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

还有不到三年就是奥运会,陈金那时22岁,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所有人都在期待,在奥运会上能有一个比“超级丹”还要辉煌的“超级金”出现!

责编/王查娜

上一篇:只管努力不问结果 下一篇:男孩一冰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