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砂雕塑

时间:2022-05-04 08:57:41

漫谈紫砂雕塑

摘 要:宜兴紫砂是全国优秀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鲜明的地区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海内外,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关键词:紫砂;雕塑

1 明代的紫砂雕塑

徐友泉是明代万历年间制壶名家,与其子有“大小二徐”之称。这是用紫砂雕塑成像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见现代谓之“速塑”,在紫砂陶的历史上也早已有之。徐友泉塑牛,时大彬赏识,只是泥牛入海无踪影,佳话犹存传至今。而真正以紫砂为材质进行人物创作的鼻祖,当推稍后的陈仲美。

明代周高起所撰写的《阳羡茗壶录》是这样描述陈仲美的:“……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缦,不可思议。”陈仲美并非“正统”制壶陶工出身。他是婺源人氏,早年游学浮梁(景德镇),与瓷塑有相当造诣。紫砂可塑性能不亚于瓷土,他用紫砂泥塑观音大士像,驾轻就熟,亦非难事。然在看惯宜兴缸甏砂锅的江苏士大夫眼中,免不了大为惊讶,故将其列为“神品”,不足为奇。

陈仲美天资聪颖,惜“心思殚竭,以夭天年”。其后数百年,紫砂人物雕塑鲜有人为之。人像雕塑必须有较高的美术修养,短时期内亟难成就。但宜兴人受太湖灵气所钟,锦心绣手,以造化为师,潜心创作了许多以瓜果花木、鱼龙虫草为形的茗壶,将雕塑技法融会贯通于制壶工艺之中,争艳斗妍,形成洋洋洒洒的所谓“花货”传统。

2 建国后紫砂雕塑的发展

紫砂雕塑向中国古代雕塑学习,并吸取西方雕塑艺术的精华,是当代紫砂雕塑工作者提高自身雕塑技艺的必经之路。东方艺术的神秘理性化特点,从中国大量的佛教造像中得到见证。无论是著名的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43尊神态各异、手中各有所奉的彩塑;还是四川大足石窟面含神秘微笑,头带凤珠皇冠的日月观音,无不体现东方文化的气息和特征,表现出一种高雅含蓄之美。西方雕塑与东方文化的不同点在于以写实手法为主,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阿波罗”、“维纳斯”、“掷铁饼者”、“胜利女神”至今仍是我们学习临摹的典范。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雕塑家首推乌东、吕德和罗丹。罗丹的“思想者”、“青铜时代”、“吻”等经典之作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顶峰。每当看到一件件艺术大师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的震撼力是无穷的,产生的共鸣是挥之不去的动力。造型的完美无缺、工艺制作的精美绝伦,无不折射出艺术大师们高超的雕塑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来源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善于捕捉生活中点滴之美,并提炼概括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3 总结

近年来,随着陶艺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一种时尚的职业,陶艺带有雕塑性,又兼容器皿性,自由发挥余地大,手法各异,能充分表达个人情感思想的寄托和渲泄。近几年来,尝试制作了一些雕塑性的陶艺作品,取得一些收获,有交流就有提高,泥塑艺术表达情感的形式是多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位置是重要的。紫砂泥塑手法也是层出不穷的,写实、写意、抽象、夸张、变形,凡此种种。

上一篇:浅析“秋韵壶”的创作之感 下一篇:茶具之首推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