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论原理指导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04 05:48:22

用信息论原理指导研讨论文

摘要: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论的原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应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研究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信息论;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论中信息的输入,存储,转换,输出,反馈,控制等过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研究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材是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对于知识信息的选择、改造、组合而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信息交换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输出者,都有一个输入(接收)、存储、交换、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1知识信息的输入知识信息的输入,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内容,并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与迁移。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中心、重心。对学生施以多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等于开通了丰富多样的信息通道,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1.1精心设计开讲。一个生动、鲜明的开讲篇可以诱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情感相通,目标一致,形成课堂上的第一次信息沟通,为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1.2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是教材信息的高浓缩产物,是教材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的有机结合。板书要语言准确,层次分明,形质兼美。1.3准确运用语言、语调、表情、姿体动作等传递信息。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准确适度的启发,有声有色的叙述,深浅适宜的评价,都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反响,反之会死水一潭,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动作、姿势等体态语言也具有暗示、传达、指挥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信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给学生以温暖、启发和鼓励。1.4要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在信息反馈中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然变化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1.5巧妙结尾。一个美妙的收尾既是一节课的圆满结局,又会给学生带来信息的回荡,无穷的余味。激疑式结尾,更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游戏式结尾,是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总结式结尾,则使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有整体感知,印象加深。2知识信息的记忆知识信息的记忆,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已接收知识和信息的记忆。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学生大脑,这个过程总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t。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信息量过多,学生不能吸收或吸收甚少,学习效率低;信息量过少,效率当然低。根据香农-维纳公式:,即传递最大信息量S,由传递信号的频带宽B、传递时间间隔t、信息平均功率P、噪声平均功率N决定。因此,在一定时间内,频带宽愈大,信噪比P/N愈高,传递信息愈多。对于人的记忆而言,研究已证明,如果时间间隔t太短,小于短时记忆的平均时间0.5秒,则人是难以辨认和储存其信息的。如果时间t大于一定时间,如大于长时记忆的平均时间8秒,则该传输的信息可以由短时记忆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去。另外人的记忆是按组块进行的,组块是信息量的一个单位,是测量人的短记忆的最小单位,实验已证实,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小于或等于5个组块时才能牢固地将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因此,设计教学结构时应遵从S≤5原则。3知识信息的变换加工知识信息的变换,指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再加工,它决定了接收者对教材意义理解的速度、深度。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变换形式有三种:3.1知识信息的重新组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教材变换为教学计划和教案,在这个知识信息的组合形式的变换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案,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对于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普遍实用性。3.2活动信息的形式任何教材和教案都是知识的静态结合,要使教学信息产生作用,就要将静态信息变换为动态信息。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变换的重要环节,这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保证教师输出信息的最优效率。要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尽可能不要自问自答。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和解答问题,促使学生再现储存的信息。二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表情态度都是大脑活动的反馈,要准确判断学生的领会程度,并进行适当的引导。3.3信息交换的最佳效果促使双方进行最优的信息交流,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运用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读、说、写、编等形式,对已接收的知识信息进行变换输出。为了加强交流效果,教师还应充分重视课外的学习指导。4知识信息的输出知识信息的输出,对于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对教材加工后的教案和授课。对于学生而言则是指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完成作业。我们“记”的目的是为了“忆”,输入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提取。信息输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还原输出和创造性输出。还原输出指在大脑中再现出过去输入的信息。创造性输出指凭借过去输入的各类信息构思并输出新的信息。无论是信息的还原输出,还是创造性输出都很关键。平常说的“有理说不出”,“茶壶煮饺子,肚里有嘴上倒不出”等,都是强调信息输出的重要性。信息的创造性输出,实际上就是对输入存储信息的运用,这才是信息储存的目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您储存的信息必须能够再现出来,才能被运用。如果大脑中根本就没有储存多少信息,那么自然就不会输出更多的新信息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越渊博,那么他就越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创造,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越低,那么他的创造能力必然要受到限制。5知识信息的反馈知识信息的反馈,就是信息输出者把变换加工后的信息作用于接收者后,再将产生的后果接收回来,并以此影响再输出信息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回答问题或作业)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如赞许、否定等。学生则从老师的反馈中得到鼓励或感到自卑。教师的反馈信息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降[文秘站:]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疑惑或理解是对老师的一种反馈,教师可以据此考察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进行改进或纠正。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呈双向的,为促使教学信息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各自 行为的积极调整和控制,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控制控制,就是系统中的主动者利用信息反馈对其对象的活动过程施加限制性调整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授课的形式、内容进行变更和再加工等。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向教师的要求靠拢。7结束语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信息传递过程。只要把握好知识信息的输入、存储、变换、输出、反馈、控制这六大环节,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不失时机地实现智力的发展,获得发展认识科学的基础。参考文献[1]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2]张国忠.信息记忆理论的应用原理[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_,23(12):152-154.[3]吕淑萍.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艺术[J].教育科学,1995,(1)59.[4]陶永元等.用信息论原理指导多多媒体课堂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__21(10):85-87.

上一篇:淮南市中小学生安全常识 下一篇:延期付款合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