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任务完不成原因之浅析

时间:2022-05-04 03:03:12

新课程(化学)教学任务完不成原因之浅析

【摘要】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新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摸索出更多的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化学;任务;浅析

New curriculum (chemistry)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end of mission reason

Hu Yu

【Abstract】How does the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 relate the destiny whic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 relates to a generation of student’s study effect, but achieves the basic question in the scheduled time which the new curriculum needs to solve, needs our general teachers to try to find out more new mentalities, the new action.

【Key words】Chemistry; Duty; Brief analysis

今年是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一年,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要求,高中化学课程周课时为3课时,每课时45分钟。那么化学必修1的四章内容,预设36学时,在一学期内完成。我校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一每周安排4课时加一个晚自习,每课时40分钟,在加上假期补课,在将近80多个学时内完成,按理说时间应该绰绰有余,但就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普遍认为还是存在课时不够问题。兄弟学校还存在教学进度没有完成造成教学失误的问题。纵观自己在本学期上课过程中的反思,我认为出现此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理念方法不更新,业务能力不提升,这是教学任务完不成的首要因素之一。对于曾任旧版本教学,且从教多年的教师们来说,让他们更新已经建立的传统教学观念,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搭建了多少年的脑海中以成型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本身就很困难。更何况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即使有一些可参考的案例,如果你仔细研究,发现还是挂着新课标的“羊头”,买着旧课本的“狗肉”,大多数教师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新课程还是老教法,这些都阻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

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人为拔高教学要求。很多高一年级的教师是上届高三毕业班转下来的,教师对以往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目标要求是轻车熟路,对新课程标准的各年段目标要求却并不熟悉,因此容易不自觉地用高三学生的能力标准来要求高一、高二学生,人为的增加了师生负担。

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呈现方式也不一样,教师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对内容深广度的要求,且在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时,不能清晰的知道该内容应处理到何种程度,而是“一步到位”,把选修内容提到必修中来学习,尤其针对必修部分的教材内容多,知识面宽,过去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的学习时间里,不敢“忍痛割爱”,大胆取舍,同时还用高考标准和旧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恰当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造成的只能是教师“困难的教”与学生“困难的学”,你的课时能不紧张吗?

我想如果我们要顺利推进新课程实施,在我们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确实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严格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控制目标。

另外,学校所配教学资料、教参左右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今年是我校高中课改第一年,教辅资料的内容多以原大纲要求设计练习,结果造成教师按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要求开展教学,但学生在做教辅习题时却常常遇到障碍。学生、家长的信心受到打击,心理恐慌和压力迫使教师加班加点去攻克教辅中的一道道难题,无形中增加了负担。如果教师自己不根据教情、学情对习题进行大胆整合,取精去粗,取伪存真,删繁就简。而是不分主次轻重缓急,大讲特讲,竭尽全力地从一开始就描画最新最美最合适高考标准的“图画”,则其不但领导了教师,同时也误导了学生,即使给再多的时间,教学进度也是完成不了的。

我个人认为,学校应以一套教辅资料为主,配合其他教学资料,每科由一位教师采集、筛选,另一教师试做,同组其他教师逐题研讨后再印发给学生;或者,同课头教师同时展开同一资料的筛选,最后在一块商讨后斟酌所选题目,以便全级使用。这样做,既减轻了老师备课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负担,又保证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节省教学时间。

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新内容和新教法不熟悉,也必将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如果对新内容和要求不熟悉,对组织小组合作、指导学生探究以及探究的“度”的把握等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出现一些形式化得低效和无效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一些教师针对新内容,因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或仍沿用传统的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样影响着进度。

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进度的完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新课程强调过程体验,但过程是为了结果而服务的,风风火火“活动”了一节课,学生到底学了什么都说不清楚,这往往是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造成的,我们强调“体验”是针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弊端而提出来的, 要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问题情境。然而,人类数千年积累的知识不是都能体验的,也没有必要进行体验,展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选择方法,过程与方法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需要并重。

过度的使用讨论法显得有些浮躁。课堂上动辄小组讨论,有必要讨论吗?学生会讨论吗?值得讨论吗?讨论能解决问题吗?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必须要有个人解决不了的有价值的问题或需要合作才能完善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必须有事做,思维才能打开,才能达到1+1>2的结果。如果是把教师的任务分配给个别学生,一切让学生自己解决,那么对少数优秀的学生可能起到拔高作用,但对大多数的学生效果不是太好。

曾经我们去外地听了一堂观摩课,学生在40分钟内讨论完成一道高考题。本题有三步要求学生完成。因为是观摩课,我个人认为老师在课前肯定做了布置,学生也应有所准备。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上去了三个学生,前赴后继的讲解了一节课,结果到下课了,解决了题目的第一步,并且学生还未将问题解决完整,分析时思维混乱,讲解前言不搭后语,对其他听课的同学无疑是一种误导,从课堂任务、课堂容量本身来说,这本身是一种失误,以这样的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所以在课堂上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的讨论,必须讲求效益,否则是得不酬失的。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新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摸索出更多的新思路、新举措。

上一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下一篇:慧眼扣字,锤炼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