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时间:2022-09-29 11:22:37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摘要】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忽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生活的体验、忽视习作的评讲等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等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境

Out of the dilemma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Luo Yanping

【Abstract】The curr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has ignored the training of basic skills,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to ignore the experience of life, ignore exercise on several undesirable tendency, and puts forward the change idea,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predicament;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如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训“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总体而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忽视基本能力训练: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地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2)忽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

(3)忽视生活体验。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学校,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4)忽视学生习作评讲。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作文讲评课,既是师生思想认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2 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良倾向和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的改革。

(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初中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3)课外练笔。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初中生的口语训练。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为书面作文服务。

(4)改进评改方法。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写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我了解,目前初中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初中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学校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初中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俗话说,作文即做人。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巨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上一篇:当代初中生逆反心理初探 下一篇: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