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地方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应用

时间:2022-05-04 02:11:29

鉴于地方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应用

一、开发背景

企业信用信息是一种资源。企业的信用缺乏,信息不对称,已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诱因,部分企业为顺利通过银行的层层信贷审查,隐瞒其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使得银行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银行在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时,除需要掌握企业的主要经营和财务信息外,更希望了解企业在遵纪守法、工商税收、水电费、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希望在对企业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监管工作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跟踪、查询、分析,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当前,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是企业在银行的信贷信息,而企业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大部分仍然分散在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运行在省电子政务内网的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正是归集了全省40个省级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资质/许可信息、缴纳税信息、荣誉信息、处罚信息等,并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充分利用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简称: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信息资源,构建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开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政府信息)的服务工作,通过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信息资源的有效互补,能为金融机构拓展和管理企业信贷业务提供大力支持,以达到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也是提高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利用价值的重要举措。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易用性。系统采用B/S结构,所有的数据及应用都统一在服务器端维护,用户端只要支持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实现零客户端维护,系统管理有相应的可视化的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安全性。安全性包括软硬件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网络安全。保证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模型、系统架构,用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功能扩展、规范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从网络设计、应用设计到业务流程设计都符合统一规范。

2.网络结构分析

以数据安全、使用方便为原则,实现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与金融机构的网络对接,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与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物理隔离。通过数据导入处理及管理功能,将需要的数据从省信用信息系统人工信息交换同步到省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省信息中心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是点到点网络关系,金融机构以租用电信或其它通信运营商专线方式与省信息中心连接,金融机构用户终端只要内部可联接专网,就可访问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在省信用中心内部通过部署边界防火墙设备、千兆交换机,构建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专用服务网,通过VLAN等手段,对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不同功能的服务器进行逻辑上划分,实现网络隔离。设立使用权限,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查询及服务内容,系统将记录整个服务过程,实现安全审计,保障了信贷服务系统应用的网络物理安全。系统物理结构见图1。

3.系统数据分析

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运行在省电子政务内网,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运行在专网中,两者之间物理上隔绝。信贷风险服务库逻辑架构见图2。在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用于提供服务的信息数据项和展示形式。信息主要分为企业基础信息、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良好信息、企业不良信息四大类,再根据一定的整合、抽取数据规则(数据映射关系,包括数据项的对应关系、数据过滤条件和数据处理条件等),将多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生成信贷风险专题数据库。数据文件通过介质拷贝,由人工导入方式的形式传输到信贷风险服务专网内,数据文件经过解析后导入专网内的信贷风险数据库。专网内的异议申请信息等相关数据也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导出后通过介质拷贝到内网专题数据库中进行处理。信贷风险服务专网中的系统数据库保存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必要数据。信贷风险数据库和系统数据库为构成信贷风险的WEB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4.内、专网数据交换

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信息更新周期是随着政府部门数据的归集周期而变化的,一般是按月进行数据处理,所以专题库数据的生成也是按月进行,为了确保内、专网数据的同步一致,数据交换采用全量的方式,这是单向的数据导入。双向的数据交换主要是用在信息服务过程中提出的异议信息处理,对异议请文件以及异议结果文件采用XML格式作为存储和数据交换的载体。异议数据文件通过介质拷贝到内网,通过内网的异议处理流程,形成异议处理结果信息,异议结果文件再通过介质拷贝到专网,导入专网系统中。

5.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采用标准的权限安全控制模式,采用分级设置的方式,即系统管理员只负责设置中心业务主管和金融机构业务主管的权限,具体每个金融机构内部的权限,由各个金融机构业务主管进行设置,以保证权限设置的准确性。为每个用户设置角色,不同类型的用户能够使用不同的系统功能。选用ORACLE作为数据库,并明确权限和表空间、表对象的关系,严格区分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修改权限。

三、主要功能

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由三大子系统组成,互为关联,构成整体。一是运行在电子政务内网的数据整合交换子系统;二是运行在专网的中心管理子系统;三是运行在专网的信息服务子系统。

1.数据整合交换子系统。

该系统是建立在中心内网端的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是依托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基于信息服务目录,通过数据抽取整合,定期生成省电子政务内网的专题应用数据库。将相关数据生成文件,按照省电子政务内网系统信息交换管理规定,使用人工导入导出方式,实现与信贷服务数据库数据传输和同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接收信贷服务系统导出的异议信息申请作业数据,导入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进行相应的异议信息处理,并将异议信息处理结果反馈给信贷服务系统等功能。

2.中心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是建立在专网的信贷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银行管理、数据导入、异议结果导入、查询统计、异议申请接收、异议结果反馈、通知公告等功能。

3.信息服务子系统。

该系统是建立在专网的信贷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面向金融机构的信息主管、业务人员、核查人员等3类用户,协助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通知公告、查询统计、信息校对、异议信息上报、异议结果查询、信息查询、报告打印等功能。四、系统的应用企业信用信息的服务对象很广,既可为政府机关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服务,也可为企事业及个人服务,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相辅相成,既可分开独立提供服务,又可联合应用。利用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信息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服务是一件意义重大、效益明显、影响深远的工作。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已在部分商业银行、省小额贷款公司使用。该系统的使用将为银行信贷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用户可以用部分信息来鉴别企业的合法性,对贷款企业进行资质审核,起到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五、结束语

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工作,既充分发挥了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的作用,使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处可查,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失信企业,促进守信企业的发展。对守信企业来说是保驾护航,对失信企业来说将起到威慑作用。在目前建立信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查询工作基础上,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逐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范围,提高数据质量,采用知识挖掘、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信用产品。同时还需要继续深化应用,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为用户量身定做各种信用服务。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 下一篇:职教城乡平衡发展缺陷体现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