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养生 祛病延年保健康

时间:2022-05-04 02:06:56

沐浴养生 祛病延年保健康

沐浴,《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沐浴”,包含洗头和洗身在内,不仅是单纯的洁身净体,润肤养生,还是隆重礼仪的先奏。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的说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沐浴礼制;南朝梁简文帝萧刚对沐浴格外钟爱,专门撰写了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谓是最早的沐浴专著。

沐浴养生是指利用水、日光、空气、泥沙、中药汤液等有形或无形的天然物理介质,达到沐浴锻炼、防病健身的方法。沐浴养生根据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浴、日光浴、药浴、空气浴、泥沙浴等养生方式,又以水浴养生最多见。水浴养生又可分为热水浴、冷水浴、蒸气浴、温泉浴、盐水浴等。目前,比较流行的养生沐浴是温泉浴、蒸气浴和药浴。

神奇温泉百病消

温泉浴是指应用具有一定生物学作用的温泉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温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包括某些盐类、活性离子、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

利用温泉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我国在两千年前成书的《山海经》中已有温泉的记载。在我国北魏时代《水经注》就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说的就是古人用温泉水进行饮疗、浴疗治病。明代李时珍曾将我国的温泉水分为硫磺泉、朱砂泉、矾石泉等不同性质的泉,记述了它们的治病方法。温泉浴的医疗作用,即利用温泉水的温度、浮力、压力和所含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温泉浴既有普通淡水浴的作用,又有其特有的化学治疗作用,如钠泉和硫酸钠泉,主要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温泉中的钾、钙能增强心血管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温泉中的镁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所以,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

温馨提示:温泉浴虽好,但泡起来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泡温泉时,连续浸泡最多20分钟后需休息一下,一天浸泡累计不超过80分钟。应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吃饭时间至少间隔一小时。过烫过酸的温泉不要泡,温度在30℃-45℃比较适宜。如果浴中出汗多,或口渴,可饮少量开水或其它饮料,用来补充体液的消耗。

禁忌:皮肤过敏者、孕妇、手术过后者、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不适者不宜泡温泉。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宜长时间浸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使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长时间身体过热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意外。

热气腾腾调身体

蒸气浴是指在一间具有特殊结构的房屋里将蒸气加热,人在弥漫的蒸气里沐浴。

在我国,蒸气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保健疗法。中医学认为,蒸气浴时,人处于湿热空气的蒸腾中,腠理、口鼻同时感受,外至肌肤,内及脏腑,都得到濡养,既可升发阳气、振奋气机,又能滋阴润燥、利水消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蒸气浴对人体的作用因素,是高温及空气湿度和冷空气或冷水刺激的多重影响。它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利于缓解疲劳和修复损伤组织,对神经系统功能起调节作用。

温馨提示:蒸气浴时,宜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定适当温度、湿度和停留时间。健康人在干热蒸气浴(气温80℃-90℃,气湿20%-40%)室内,耐受时间为17分钟左右;在湿热蒸气浴(气温40℃-50℃,气湿80%-100%)室内,一次最多可停留19分钟。降温时所用冷水温度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原则上不应出现寒颤或不适感。最好以温热水浴足结束沐浴。浴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同时喝些淡盐水或果汁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每次全过程约需1.5-2.5小时,一般每周一次。

禁忌:蒸气浴室的通风一般不会太好,故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在过浓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一般人不会受到太大伤害,但也有人会有暂时性不适反应,如浴后头痛、恶心、心慌等。因此,患有心脏病、重症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肾炎等疾病的人,一般不宜进行蒸气浴。

良药沐浴利健康

药浴就是在浴水中放入中药或西药,以起到治疗保健之功效。药浴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屈原在《九歌・云中君》里就有“浴m汤兮沐芳”的诗句。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大量的美容药浴方。后来,宋代的名医钱乙将药浴继续发扬光大,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浸浴和熏蒸浴两种,其中,浸浴又包括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药浴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等作用。局部药浴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透局部皮肤腠理,使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而中药熏蒸则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诸多特点,通过熏蒸的蒸腾作用,药物经皮肤可直达身体各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也要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温馨提示:虽然药浴养生有这么多好处,但也要讲究适用与适度的原则。如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全身沐浴。饭前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沐浴会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等等,所以沐浴养生还需我们认真对待。

禁忌:有急性传染病、妊娠和妇女月经期不宜进行;年老体弱者,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照料。

简单药浴小妙方

1.风油精浴:在浴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会浑身凉爽,防生痱子。

2.十滴水浴:将十滴水(中成药名,暑剂)3-5支加入浴水,洗浴后,双目清明,体表凉爽舒适。尤其适用于小儿初生痱子。

3.翠衣浴:取翠衣(西瓜皮)若干,去皮后捣汁,涂抹身上5-6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或直接用瓜皮搓擦十来分钟,再用水冲净。此法不仅可防痱子,常洗还可使皮肤细嫩。

4.浴:取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洗泡20分钟左右,再用水冲净。此浴有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之功,最宜脑力劳动者洗浴。

上一篇:郑杰:SUV里我们是最强的 下一篇:聪明可爱的卷尾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