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林生长变化情况研究

时间:2022-05-04 12:06:37

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林生长变化情况研究

[摘 要] 通过2002年和2012年两次对和龙林业局许家洞林场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十年间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样地研究结果表明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林胸径生长区间为0-11cm,平均生长量为4.5cm,其中胸径生长最快的1株样木为123号样木,胸径生长量为11cm,生长量最小的样木1株为3号样木,3号样木为被压木,生长量为0cm,单株样木生长量的整体分布服从正太分布。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生长量 胸径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90-01

森林是地球上生物量积累最大的生物库,关于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历史在许多文献中已有概述[1-4],兴安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树种之一。在东北,人工栽培的落叶松占人工林的95%[5],其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是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从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东北地区已培育了几代落叶松人工林。目前落叶松的发展规模仍然为各造林树种之首,并成为重要用材林树种[6]。兴安落叶松为喜光树种,生长快,木材富含树脂,抗腐力强,优良用材树种,天然分布广,是分布于寒温带和温带的树种,是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树种之一,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兴安落叶松在东北地区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是寒温带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7]。具有耐寒、抗旱,耐烟尘等特点,对土壤要求不严,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地自然概况:

和龙林业局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东麓,属低山地貌,境内山峦起伏,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下降,河流众多,全境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为甄峰,海拔为1676米,最低处位于红旗河与图们江汇合口,海拔5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8o21'-129 o00',北纬41o59'-42o33'之间,其中甄峰是图们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东部为南岗山脉,均属于长白山系,地跨和龙、安图两县,东与和龙市林业局相接,西与白河林业局毗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北与八家子林业局接壤,和龙林业局总面积170489.0公顷,全局林业资源和林产品资源丰富,是吉林省巨大的林业资源宝库。

2.样地设置

2002年在和龙林业局许家洞林场选择地势平坦有代表性的落叶松纯林,被选对象为14年大小的人工落叶松幼林龄,设置24.49×24.49样地一块,实测样地的面积为0.064hm2,其1/2对角线长为17.32m,对角线指向正东(西)和正南(北)的正方形。并对样地内样木胸径≥5cm的人工落叶松用墨汁进行编号,编号方式由北向顺时针编号,同时记录样地中心点的GPS值,中心点埋入矿泉水瓶,最后对样地内每株检尺样木根据垂直投影,在已经准备好的正方形记录纸上按照墨汁编号依次点点位,并根据样木号依次做标注,作为2012年样地复位之用。

3.数据采集

根据树号由北向顺时针方向每木检尺,对胸径≥5cm的样木均采用真值检尺,且采用两轮检尺法,如果两轮真值检尺相差大于0.2cm,那么进行重新两轮检尺,直到真值相差0.2cm以内为止,胸径记录数据保留一位小数。十年后根据前期样木图和GPS值对该样地进行复位,复位时样木测量方法和前期样地设置时相同,根据样地设置数据和后期复位数据,对人工落叶松纯林十年间的生长、变化、枯损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人工落叶松林在和龙地区的研究、利用奠定基础。

4.研究方法

对样地内人工落叶松林前、后期每木胸径数据做线性分析,根据线性图的走势研究林木胸径的整体分布情况,同时根据前、后期的林木胸径分布线图分析林木生长量的大小,前、后期林木胸径线性分布进一步对林木胸径分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认识。对样木的生长量以1cm一个区分段,做柱形统计图,详见图2。通过前后期样木生长量对比分析,对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中林木胸径分布、林龄与胸径关系等情况得到进一步认识,达到认识全局和为全局研究奠定基础的目的。

5.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office软件中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文中图1、图2采作图软件Sigmaplot 10.0软件所做。

二、研究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和龙林业局大小为24.49×24.49样地内有样木113株,总体郁闭度为0.84,通过自然稀疏十年后剩余样木78株,枯损样木株数为35株,郁闭度为0.79,前期样木的平均胸径约为9cm,年龄大小为14年,后期样木的年龄大小为24年,平均胸径约为14cm,表明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平均生长量为4.5cm。

三、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和龙林业局许家洞林场人工落叶松前后期胸径总体分布差异不大,均表现为平稳生长,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2002年人工落叶松林处于幼林龄阶段,2012年处于中林龄阶段,两次调查时间均处在人工落叶松林生长的前期,所以整体分布差异不大。由保留木的前后期样木线性分布图可以看出,前期胸径较大的样木后期胸径也相对较大,所以整体情况呈上升趋势,可以说明人工落叶松林林分的整体生长状况和林木的本身基数密切相关,但由于气候、土壤、竞争等各种因子的影响,所以林木生长量并非呈直线生长,其中胸径生长最快的1株样木为123号样木,生长量为11cm,1株生长量最小的样木为3号样木,3号样木为被压木,生长量为0cm。

由图2可以看出,和龙林业局许家洞林场人工兴安落叶松,总体生长区间为0~11cm,平均生长量为4.5cm,而且生长量主要集中在1~7cm,约占总体分布的75%,同时由图中趋势线可以看出,单株人工落叶松林林木的生长量总体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参考文献

[1] 胥辉.林分生物量模型研究评述[J].林业资源管理,1997,(5):33-36.

[2] 胥辉.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计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1998.

[3]胥辉,张会儒.林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4] 冯仲科,罗旭,石丽萍.森林生物量研究的若干问题及完善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3):25-28.

[5] 张新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问题[J].水利规划设计,2001,(4):4-8

[6] 何列艳.长白山过伐林区杨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7] 杨玉林,高俊波,曹飞等.抚育间伐对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5):21-25.

作者简介:王辉,(1972-),男,吉林长春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上一篇:桃树幼树如何防治冻害 下一篇:林木种苗的培育与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