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户口很给力

时间:2022-05-03 01:24:30

农业户口很给力

老家二哥,儿子10岁了2010年又要了个女儿。侄女出生那天,除了报喜之外,二哥还给我出了个难题:小丫头是上城区的户口,还是上农村的户口?由于二嫂是市辖区的城镇户口,二哥是农业户口,按政策子女可随母随父落户口,所以哥嫂俩意见出现了分歧。

目前,二哥户口背后的“福利”有:稻田两亩、山地近十亩、宅基地120平米及数分菜地。这些确实较有诱惑力,也让二哥动心。单说他那近十亩山地,目前就是没有收益的荒山坡,一旦被承包了种果树、药材或者被圈为养殖场等,一年该有近千元租金收入。

二嫂坚持让侄女入户城区,为今后上学、看病方便。她认为,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城镇户口的保障还是比农村要完善些。目前农村户口要上城里的小学还是不容易的。

我给他们分析了两点:一、“农转非易,非转农难”,要想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很容易,反之几乎不可能;二、农村女孩没有宅基地,出嫁后所有的山地田地等将被村里收回重新分配。

虽说小侄女最后还是落户城区,但艰难的选择也足见农业户口的魅力。而日前大家纷纷关注的重庆市大中专院校学生不愿转户一事,更彰显了农业户口的给力程度。

20lO年重庆各大学新生报到后,网络传出学生被“农转非”。此事因该市高校动员农村大学生将户口转到学校,许多学生不愿转,遂在网上发帖而起。我想,学生担忧的是:一、户口迁出后,一旦毕业找不到稳定工作,很难享受到城市完善的保障;二、迁出后,老家的宅基地和农田使用权将被收回,未来老家出现征地、土地规模承包等,其相应的补偿、租金便与他们无关。

对农村学生来说,要成为城里人容易,但要在城市真正扎下根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正如唐代诗人顾况以自居易的名字开的玩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现如今是“北京房贵,居忒不易”。高房价将在―二线城市上学的农村学生逼回三四线城市生活,而三四线城市上学的农村学生干脆将户口留在村里。当然对于其中的优秀者,也会如情况改口所说“有才如此,居易何难!”

事实上,如果户口不迁出,对日后考研、考公务员和找工作几乎没有影响。于是,学生认为转出户口不值当而放弃转户。

重庆的农业户口尚且如此,东部沿海省市的农业户口更是炙手可热。20lo年10月,浙江省义乌市政府出台新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该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可以“非转农”,并首批公示了s4位“非转农”毕业生。在义乌,农业户口的收益包括宅基地上的建造房屋出租,获得征地补偿费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等。有“好事”媒体甚至计算出每一义乌农业户口有超百万的收益。按此法计算,随着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备大中城市郊区农业户口的收益,几乎个个数十万。

曾几何时,考取大学,将户口迁到城市,“跳出农门”,是多少农村莘莘学子追求的梦想。而如今他们却努力把户口留在农村。农业户口如此“吃香”,说明了其背后的潜在收益大大增加。

反之,城镇户口不那么吃香了,尤其在入户几乎没有门槛的中小城市。如果政策允许市民入籍农村获得宅基地的话,相信会有很多市民会放弃城市户籍,流向农村。

相比“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农民工始终处于城市边缘。为了支援城市发展,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限制农业人口进城。“农民工”这一称呼直接与该政策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他们处于城市最底层,既享受不到居住地的社会福利与保障,也无法从老家农业户口得到任何收益。在那个年代,农村都是“倒贴”式种地,即农民工将农田交给亲戚邻里耕种,自己不但没租金,还得补交农业税及村里提留。于是,只种一季或抛荒的农田在各地都存在。好在那时,东南沿海农民工工薪相对城镇企事业机关工资来说,差距不大。

2000年之后,第二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工薪与父辈比增长较慢,与城镇企事业机关工资比、与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比,差距增大了。令他们欣慰的是,前些年国家不仅免了农业税,还逐年增加各种农业补贴。这样,农业户口愈发“吃香”起来,尤其随着城镇化迅猛发展,农村拆迁、征地成本、土地承包租金等渐趋高涨,于是出现义乌一个农业户口的宅基地价值数十万的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八成受访农民工不愿放弃农村户口。农民不愿意放弃农业户口,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全国普遍现象。

早在2008年,国家允许当年评出的1000名“全国优秀农民工”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在就业地落户。可据《陕西日报》2010年跟踪报道,该报所联系上的省内25名“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只有3人进行了转户,且均为女性。要知道,女性出嫁后,原籍村将收回其耕地使用权等权益。这说明农民工对国家的“优待”并不买账。

所以,媒体将这种“农转非”现象报道为某种“恩赐”,认为农民工终于“如愿以偿”了,我看纯粹是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媒体从业者的臆想。

今后,在农业户口及其所依附的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等使用权的转让收益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愿各地方政府不要急于城市化,推出各种非自愿性的政策让高校学生、农民工“农转非”,不要给“农转非”定指标、下任务,出现被“农转非”现象。那样只能打造出城市的“贫民窟”,这并非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上一篇:离开土地的成都农民 下一篇:老罗:说实话的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