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消失水下的古代文明

时间:2022-05-03 01:06:47

抚仙湖:消失水下的古代文明

彩云之南的天是湛蓝的天,这样的天上落下的水是清澈的水。万涓成溪,流入滇东高原上的坝子,滋润着一处溪水如玉的湖――抚仙湖。有人说,抚仙湖的每一滴水珠都渗透着画意,每一丝湖风都萦绕着诗情,每一纹清波都涌动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位神仙云游至此,被美丽的湖景所吸引,相抚呆看,立化为石,因而此湖得名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高度为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

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遗迹。2001年6月,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抚仙湖进行,但参与专家各抒己见,水下遗迹的身份依然扑朔迷离。近日,研究者们对这个遗迹的身份有了新的认定……

水下城市的宏伟轮廓令人惊诧

2005年年底,耿卫在云南澄江县披露了近两年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为16米,从声纳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而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耿卫仔细观察后发现,很多青铜扣饰(一种青铜质地的圆形小饰品)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耿卫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曾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体育场,耿卫表示不能赞同,“如果是舞台建筑,过于奢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几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经兴盛500余年的古滇国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建筑的遗迹,这更让耿卫猜测,湖底高大的建筑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在古县志中多有记载。

耿卫认为,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直径8-15厘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在水下建筑上,他也发现很多类似的孔洞,有些内部边缘还有石钉。最初他一度认为这些孔是来连接石板的,后来发现这些圆孔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铜器图案发现,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耿卫认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长方形,完全符合杆栏式建筑的基础。他由此推断,所谓海马的脚印就是杆栏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础,抚仙湖水下古迹一定与古滇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抚仙湖悬念牵动世人神经

在人们猜测着,俞元古城究竟在澄江的什么地方,抚仙湖水下的古城是俞元古城还是史前文明遗址的时候,有些媒体大肆渲染报道了抚仙湖种种传说和许多难解的谜团,最突出的是悬念和九大千古之谜,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抚仙湖,使本来就很神秘的抚仙湖越发神秘莫测了。

2001年6月2日,就是中央电视台准备作水下探秘直播的头一天,《春城晚报》发表了记者李跃云的文章《抚仙湖悬念》。文章说,清澄透明的抚仙湖美丽而神秘。1995年云南澄江县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包发现了距今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被世界生物学家誉为“古生物圣地”。今天,抚仙湖水下建筑的出现,使得各种悬念应运而生,各种解释纷至沓来,明天的水下探秘,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这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

悬念一:拦水坝

云南省文物管理处原处长、研究员邱宣充至今持这样的观点。

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张家康认为,如果是拦水坝,恐怕也不需要搞其他造型的石材,会不会是带观海性质的拦河坝?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64岁的张增祺在考察之后否定了这种说法。他原先也有这种观点。

悬念=:码头

《云南日报》记者在下潜后,从石条中发现了很像石钉子的石器,曾猜想是用来系船的。由此推断这里曾经是码头。

悬念兰:石龙

当地老百姓说是天生的。《云南日报》曾采访过一位老人,他说:那条石龙呀,我七八岁就曾在上面走过。湖里的石头堆多了……也有不少村民称,抚仙湖里就是有城埂,他们祖辈曾从这里捞起过石块来砌捕鱼的水沟。

悬念四:祭祀台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宗品曾持这个观点:云南先民有石崇拜的习惯,从宗教角度来修造的,会不会是相当于祭祀台之类的建筑物?

悬念五:古滇聚落群

持这一观点的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教授于希贤。其在今年3月下潜到抚仙湖水下后说,石墙的石料与路南长城属同时代……有朝一日抚仙湖水底的“滇王宫”向世界游人开放,这决不亚于地中海海底的“亚历山大港”和“赫留赫王宫”,定会展现出辉煌的古滇国文明。

悬念六:古城墙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蒋志龙副研究员认为,目前云南发现的古城有土城,元代是土石结构,明清时袁面是城砖了,但如果抚仙湖水下发现的是古城墙,那可能是更早时期的城。

悬念七:抚仙湖底有什么?

据说,抚仙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少翻船的灾祸,奇怪的是,尸首从来捞不上来。

澄江县志中记载有浑身光洁如玉,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的白马……

1991年10月24日深夜,抚仙湖突然升起一道巨大的圆形光环,直冲云天……

悬念八:人工建筑如何潜入水下?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认为,这一人工的建筑遗迹可以推测是在陆上建的,后被水淹没或陷落……乾隆五十四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湖边的矣渡村子沉没湖底。

这悬念,有的确实神秘莫测,令人难解,有的很容易被澄江人,认为他们对澄江的情况不完全熟悉。比如:张增祺研究员说的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30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这一事实不能成立。因为那时的河阳县城是在今天的凤麓镇,1570年澄江知府徐可久就将府县治地从旧城的金莲山迁来凤山脚下已有160年,至今这座城还保存完好地坐落在凤麓镇。

规模不逊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卫却对“俞元”两字有独特的诠释,他认为,“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卫说,“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链接 古滇文明的由来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矫率领大军直扑滇地(现在的云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正当庄硗准备班师之际,偏偏赶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国的后路。庄硗索性就在滇地称王建国,史称“庄硗王滇”。

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落,融入中原文明。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切,逐渐湮灭无闻,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之谜。

上一篇:污水“围城” 下一篇:内涝,最宓某鞘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