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艺术形式

时间:2022-05-03 12:34:07

解析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艺术形式

摘要: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该画的独特之处,在二战的背景下,这幅充满情感、触动人心的作品以立体主义的形式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它映衬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及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毫无疑问的.毕加索怀着对法西斯、对战争的不满用满腔的热血将法西斯屠杀人民罪恶残暴的行为淋漓尽致地展露于世人面前。他绘画时的情感以及画面所带给人的强烈冲击力是我解读《格尔尼卡》的目的。

关键词:立体主义;情感;格尔尼卡;毕加索

有人说,“上帝第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第八天造毕加索。毕加索之创造新的风格,宛如魔术师之探囊取物。”他被誉为现代艺术大师,对毕加索的作品,无需旁征博引,牵强附会,而从历史观点来看这类手法的多变,应该视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统一体。本文将会运用形式分析的方法,透过对毕加索壁画《格尔尼卡》完整的分析,从各个方面揭示了《格尔尼卡》意蕴的产生和所折射出来的思想内容。

一、艺术形式是刺激欣赏者感官的有力武器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是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新鲜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艺术效果上来讲,画家如果只重视人物的貌而不重视人物的神,那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肯定是不成功的。一副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逻辑形式,它虽然是静止的,却具有一种逻辑的动态性。它在逻辑上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的运动与变化。毕加索通过其发杂奥妙的知觉形式和感情形式,在其艺术作品中展现了其独具特色的发现精神,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朗格提出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每一个艺术家都能在一个优秀的艺术品中看到“生命”、“活力”和“生机”。一个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赋予他的作品以“生命”。欣赏着《格尔尼卡》,深刻的领悟到了朗格的:

“艺术作品与生命形式在逻辑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安德烈・马尔洛写道:“只要毕加索活着,他就是胜利者。”以后他更确切的说:“只要存在着他的绘画,他就永远是胜利者。”

二、《格尔尼卡》的内容、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一)内容、创作背景

毕加索的人道精神及反抗意识开始在他的作品中昂首体现。《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反对二战而创作的政治题材一幅大型壁画,以及时地控诉和揭露法西斯暴行而享誉世界。画面中的牛,面目狰狞,头角狰狞,且具人体的雄性怪兽,开始出现在他的画中。

《格尔尼卡》中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也使人伤痕累累、悲痛欲绝的战争。

(二)艺术特色

1.构图

初次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第一感觉可以用杂乱、支离破碎来表达,但这似乎与狂轰滥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大胆,然而,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经过了缜密的构思,有着严谨统一的秩序,与第一感觉截然不同。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毕加索一直强调眼睛和眼睛那无休止的活动力,在《格尔尼卡》画面中的每一对眼睛不仅加强了构图上所必须的重点和节奏感,而且将惊骇、痛苦或哀求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色彩

《格尔尼卡》在这幅长方形的黑白画中,给我们看到的是一阕古代的悲剧,毕加索用时代的哀伤文体给我们抒写出我们的相爱即将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要像对某种难以忘怀的完美的事物那样作出生死决别的倾诉。作品画面中由黑、白与灰三种颜色组成,给人一种强烈的情绪冲击,沉郁、惨烈,好像被人用力掐住咽喉无法呼吸一样的痛苦。整个画面被笼罩在黑白灰三个层次的色调之中,更有效地烘托了画面的那种紧张与恐怖的气氛,表现出各种扭曲的痛苦、受难和战争的惨烈场面,将自己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表露出来,痛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灾难。

3.情感体现

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并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交相辉映,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有如炼狱般的惨状,嚎哭的丧子之母,惊惶失措的人畜,着火的房屋,这一切都以无声似有声的方式控诉着战争的残暴。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人们透过它看到了挖苦与怜悯,悲剧与诙谐,还有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

三、《格尔尼卡》艺术形式的创新意义

毕加索是极端自由肯定新颖,注定要轰动人世间的一个象征。“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生前能像巴勃罗・毕加索如此全面地受人赞赏,也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能在死后获得如此国际性的荣誉。”――多米尼卡。波尔乔。大家都知道艺术不是真实的,艺术是实现真实的一种假象,那不会有什么成果的。探索这个概念常常导致绘画出轨,使学术家堕入精神混乱之中,这可能是近代艺术的主要过失。为此,探索精神已经毒害了许多人,他们完全不了解一切有效的因素,以及从现代艺术得出的结论,而要让他们尝试描绘看不见的东西,因而也不能是描绘不出来的。我们应该汲取前辈的精华,续写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毕加索以立体主义的独特表现形式创作了《格尔尼卡》。他否定传统古典绘画中的定点透视,开创了动点透视,以多角度观察物体,并将不同面并置、组合来表现物体,彻底摒弃了传统的自然物体的形体和明暗统一的形象。《格尔尼卡》这件史诗般的作品的诞生,使毕加索的声誉达到顶峰,这件作品传达着噩梦般的信息,是任何语言和报道都无法达到的。现在联合国大厦会议中心竖立着《格尔尼卡》的复制件,它昭示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要在联合国的旗帜下,防止和制止反人类、反人道的战争,使世界人民在和平的阳光下享受安宁的生活。欧洲和美国的无数公众亲见了它,无不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被称之为“献给毁灭的纪念碑”。对于作品,毕加索说:

“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结语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在《格尔尼卡》中,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人们透过它看到了挖苦与怜悯,悲剧与诙谐,更有颤动的生命与静止的死亡。

爹考文献:

[1]法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p51

[2]《牛津版西方艺术大师百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3]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毕加索现代艺术魔术师》,河北教育出版社.

[4]苏珊・朗格著.《艺术问题》.中国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p75.

[5]雷纳托・库图索、马尔科・瓦尔赛希著,丁天缺译,《毕加索――我不是探索而是发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6月,p106.

[7]刘建著,《世界画坛年――20世纪杰出画家生活与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8]彭古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71第三版.p11.

上一篇:从三角造型看建筑空间的“上”与“下” 下一篇: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