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1体博会:“一路同行”,以“成人礼”的方式

时间:2022-05-03 12:18:17

2011年,是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一路走来的第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洗礼与积淀,5月16日闭幕的2011体博会以网罗境内外千余家企业参展、汇聚6大展区逾1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占据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全部展厅的不俗表现,给自己献上别有新意的“成人礼”,向“一路同行”的企业解读“进入成年”的体博会的深度与厚度。

2011体博会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体育用品业由沿海向中西部“深耕”之年举办,有着别样的意义。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2011体博会有着重大的社会背景。”5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一个背景是“十二五”规划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对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做出一些重点论述,也包含对体博会的发展要求。因此,本届体博会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在展品、展台搭建、服务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第二个背景是四川灾后重建,体博会从北京移师成都举办,表达出中国体育用品业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一份社会责任和爱心,通过举办体博会,为四川震后从悲痛走向豪迈作出一份贡献。

马继龙还指出,正是以上两大背景,加之体博会组委会的不懈努力和众多体育用品企业的积极配合,使得本届体博会无论规模、展商数量,还是展会品质、体博会自身品牌建设都登上一个新台阶。

虽然每届体博会都会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亮相,但本届体博会的新亮点更多。尽管成都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不及北京,但是众多参展商都积极响应来到成都,这显然与参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分不开。

展会期间,参展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奇胜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14家体育用品企业还与成都市政府和四川省体育局联合发起主题为“一路,我们同行”的爱心捐赠活动,向灾区中小学、业余体校捐赠了体育器材、装备、设施,帮助灾区的孩子们享受快乐体育,健康成长。马继龙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捐赠活动不仅体现企业的一份爱心与社会责任,还将作为体博会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为社会体育不断繁荣贡献力量的平台,不遗余力地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发展增光添彩。

与企业同行见证行业成长与发展

18年来,体博会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也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壮大……18年的精耕细作,体博会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买家重要的贸易和交流平台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记者在2011体博会现场采访了多家企业,这些参展企业普遍反映,体博会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指导方向,带动了它们的飞速发展。参加多届体博会的台商――乔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许朝钦告诉记者,体博会助其打开了广阔的大陆市场、接触到许多大陆经销商,目前公司产品在大陆健身器材市场所占份额已经超过25%。

带着对市场的良好预期、带着对2011体博会的殷切期望,阿迪达斯、安踏、李宁、361°、回力、兰狮、美津浓、红双喜、双鱼、斯伯丁等众多国际、国内品牌来到了成都。其中来自浙江上虞的体育器材企业――大康体育携旗下篮球、乒乓球等高端器材再次亮相体博会。

2005年,当时还只能生产室外乒乓球台及一些简单路径器材的大康体育首次参加体博会。在2007体博会上,大康体育订了一个标准展位,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但在展会开幕当天,大康体育就接待了不少客户,并定下了几家意向经销商。而到2008年体博会时,大康体育不但带来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室外乒乓球台,还将展台布置得颇有特色,专利技术、最近科技成果等都通过图片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展会开幕当天,大康体育就签下了5000多台的意向订单。经过几年的努力,除继续巩固其室外乒乓球台这一传统强项外,大康体育还涉足室外篮球架等领域。不仅如此,大康体育在实现技术升级的同时,还参与了新国标的修订工作。

大康体育相关负责人在展会现场向记者表示:“大康体育这几年的发展经历表明,体博会是我们中小企业发展值得信赖的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与体博会共同成长,取得更大发展。”

考虑与大型赛事同行体现发展新思路

“大规模、多类别和好氛围,是体博会在北京已经形成的一个品牌形象,来到地处西部的成都,难免在规模和氛围上会受到影响,但此次体博会的实际参展情况比预期要好得多。”马继龙介绍说:“成都当地的几位朋友说,此次在成都举办的体博会特色更加鲜明,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本届体博会的视觉核心图形、色彩元素的运用,得到众多展商、观众还有媒体的认同,这也是体博会这些年来不断深挖自身文化内涵的一个表征。

随着不断发展,体博会的办展水平不断提升、品质日渐提高、亮点逐渐增多。“未来,体博会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不过,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马继龙说:“今后,我们将借鉴欧洲办展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提升举办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我们要不断提高体博会的品牌品质,通过集中展现众多体育用品品牌以吸引更多国际观众。此外,我们还要让国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意识到体博会是其进入中国市场极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

与大型赛事联动,结合起来办展会,是体博会组委会正在思考的一个课题。大型综合赛事对场地设施和竞赛训练器材有客观需求,其涉及的不仅仅是赛事本身,还涉及到诸多相关行业。配合赛事办展会,为广大商家和赛事架起沟通的桥梁,能够快速解决赛事的各种需求,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体育市场等。”马继龙表示,与大型赛事结合起来办展会,究竟办什么样的展会更为合适,需要不断摸索。

中外企业“深耕”按摩健身器材市场

“参展前两天,我们便收集到600多张观众名片,其中近400张为潜在商的名片。”谈及参加2011体博会的感受,首次参展的健身运动器材生产商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这正印证了“人们对按摩器材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按摩健身器材市场容量惊人”的说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占据了4个展厅的健身康复器材展区俨然被打造成了2011体博会的“展中展”,规模为所有展区之最。可就是这样的规模还是无法满足健身器材企业的参展需求。为了维持行业平衡,让更多企业得到参展机会,组委会不得不限定每个企业的参展面积不能超过400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由好家庭、澳瑞特、英派斯、乔山、舒华、BH等知名品牌“捧场”的健身康复器材展区,因占据4个展厅成为本届体博会的最大看点。而作为健身康复器材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摩器材企业展区则由以往的半个展厅增至一整个展厅,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

据记者观察,在本届体博会上,中国健身器材品牌稳步前行,积极“深耕”按摩健身器材市场。

国际巨头抢夺市场

“按摩器材商的参展热情,反映了跑步机经过几年的‘狂奔’后,市场已经形成了焦灼的竞争局面,中国健身器材行业需要一个新强势品类作为支点,支撑行业未来十年发展。”与记者聊及按摩器材商的参展情况时,来自上海的采购商周先生认为。

记者从本届体博会上了解到,目前,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已达100多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达30%。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递增,中国按摩健身器材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迎来井喷。

“未来5年,将是中国家用健身产品高速发展的5年,复合成长率可能达4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按摩健身器材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市场量。中国会成为继美欧市场之后的最大家用健身器材市场。”全球家用健身器材巨头――BH亚太区总裁林福海预测。

记者通过采访参展企业BH和JOHNSON(乔山)后得知,随着美国顶级家用健身器材品牌sole(速尔)的加入,包括欧洲最大健身器材商BH、美国最大健身器材商ICON(爱康)、亚洲最大健身器材品牌JOHNSON 在内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家用健身器材四巨头已经齐聚中国,并开始全力开发、抢夺中国按摩健身器材市场。

正是看到了这一机遇,中国健身器材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按摩器材领域。在本届体博会上,澳瑞特推出了最新研发的精锐力量训练智能测试系统;英派斯精心打造了以运动干预为核心,以膳食营养干预、生活习惯调理为辅助,以健康秘书及能耗仪为指导的监测介质,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的爱动健康管理服务;舒华大手笔呈现,不仅展示了舒华跑步机、舒华训练器等经典产品,同时还强势推介其新出的中高端产品――舒华欧塔库按摩椅系列……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纷纷驻足看产品、听讲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民族企业打造品牌

2011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过去10年间,中国健身器材品牌经历了创牌、立牌的艰难萌芽期之后,借由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带来的全民健身热潮,进入高速发展的扩充期。未来10年,中国健身器材企业将如何完成品牌的升级蜕变,借助产品创新突围?

“当竞争异常激烈时,企业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否则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也有可能促使市场重新洗牌,关键是看谁有能力抓住机会。”青岛英派斯健康发展有限公司华北区销售总监韩万里告诉记者:“目前,健身器材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市场大但利润小。只有坚守质量、不断创新、积累品牌,健身器材企业才能真正改变经营现状。”

厦门钢宇也意识到品牌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体博会,让新推出的自有品牌在全国打响。”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体博会和自己品牌的信心十足。

面对激烈竞争,一些优秀民族企业的积极参与态度让人们看到本是微利的健身器材行业新的发展曙光。

上一篇:汇康――创新先行者 下一篇:团购大潮下的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