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艺术影响生命 灵魂拯救人生

时间:2022-05-03 10:59:14

《爱乐之城》:艺术影响生命 灵魂拯救人生

《爱乐之城》是一部关于爱与人生、艺术与生命的哲理深刻的艺术作品。这部作品以浅表的表象建构起了艺术对生命的影响,更在细节处理过程中诠释了爱与现实的悖反以及爱与理想人生的悖反。同时,亦以灵魂与人生的拷问,将灵魂置诸于形而上的高度,使得理想、人生与灵魂并行不悖。比起整日耳鬓厮磨、缠绵悱恻,在《爱乐之城》中,男女主角与其在悖反的负面影响中相濡以沫地厮守一生一世到老,反而不如放飞彼此灵魂的相忘于江湖来得更加高尚。

一、 艺术对生命的影响

(一)艺术对生命负面影响的消解

《爱乐之城》一片中,内置了足够的情感张力要素,这些情感张力要素与艺术解构要素一旦触碰到一起,就必然会形成一种以艺术要素释出激情的情感爆点。而情感张力的最佳实现,并非能够靠一味地以艺术要素助推即可完美地建构出来。在许多情况之下,反而是要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反向情感刺激的艺术技法,方能更加有效地达成,在本片中即多处采取了这种反向情感刺激的艺术技法。例如,影片开篇中的立交桥上的载歌载舞,就是一种对于现实痛苦的艺术化解,将拥堵这种生命中的新常态痛楚解构为一种艺术化的乐观豁达,从而实现了艺术对于生命的负面痛楚的一种理想化消解。《爱乐之城》虽然并不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歌舞片,但是,歌舞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在建构情感张力的过程之中,载歌载舞的环境氛围为这部影片数次提供了将情绪推向燃点的高潮临界爆点。

(二)艺术对生命负面影响的充实

任何生命都难免会遭遇到种种痛苦,而如果能够将乐活的态度作为一种生命的新常态,则许多痛苦都能够在乐活的过程中被消弭于无形。这既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又是艺术对于生命的最为重要的利好影响。在《爱乐之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诸事难顺的女主角,与一位诸愿难谐的男主角,而唯一幸运的是,男主角与女主角的内心深处都拥有着对于艺术理想的锲而不舍的无尽追求。本片并未过度地对生命历程中的负面影响加以渲染,而是适时地针对这些负面影响进行艺术化充实。例如,影片中女主角直挺挺地摔在床上的镜头,即以充满阳光、希望、向往的画面加以充实,这样的充实事实上已将本片的主题溢出到屏幕而外。以艺术视角审视这部《爱乐之城》,这部影片中的许多画面既充实且又饱满,而上方的天空亦作了较多的留白,这种视觉效果的打造显然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则为观众放飞想象留足了梦幻的空间。[1]

(三)艺术对生命负面影响的融入

《爱乐之城》一片中,艺术对生命中的负面影响的直接融入,首先是从女主角的自我代入式觉醒的融入行为开始的,出浴后女主角在镜子前的微微一笑,即已将其此前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全部化解、一笔勾销,似乎其所有的烦恼都已经云开雾散、冰融雪消了。同时,这部影片中的歌舞场景更是十分热烈且充满活力,但其与既往的歌舞片中的极致歌舞表现亦有所不同。这部影片中的歌舞较少采用那种极致的歌舞凌人的气势,反而是采取了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爱式的歌舞氛围,因而赋予了观众一种更为强烈的无缝融入感。并且,影片的主创者以长镜头表现的歌舞场景更赋予了观众一种身历其境的现实感、参与感、沉浸感。这种艺术化感染对于强化整部影片的艺术化效果至关重要,正是影片中多元化的艺术化融入,才令这部影片一举掳获了14项奥斯卡提名。

二、 灵魂对人生的拯救

(一)逆境中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拯救

在《爱乐之城》中,艺术对生命的影响无处不在,消解、充实、融入三者分别负担起了建构这部影片和谐性因素、丰富性因素、穿透性因素等艺术工作,这些艺术工作为这部影片的灵魂对于人生的拯救提供了较好的铺垫。这部影片在表现人物、情绪、情感、画面、氛围等艺术化表达的过程当中,拍摄的视角与运镜配合得天衣无缝,复古中有可喜的创新。虽然所有的场景都是在露天完成的,但是,从专业的眼光审视,所有的画面都有一种浓浓的棚拍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穿透力。这种艺术感染力与情感穿透力在男女主角的自我觉醒过程中有较佳的呈现。透视影片中男女主角的人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人生的关键转变不是任何外力的施加,而是男女主角的自我觉醒,以及自我觉醒之后的相互促动。由此可见,对于身处逆境者而言,幻想式地期待外力拯救毫无意义,只有尽快实现自我觉醒才能获得最佳的自我拯救。

(二)契合彼此心灵以相濡以沫

男女主角的星光之舞甫一结束,即以斑驳的光影再现了以爱情的维系为主题的男女主角的平凡人生。实际上,这段人生并非男女主角亲历的人生,影片的创作者以这种虚拟现实嵌套虚拟现实的技法最终诠释了男主角的“一个我所不能实现的梦”。当这梦变得越发清晰之时,竟成为男女主角从梦幻中觉醒的一种先验契机。影片的主创者既圆了男主角的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同时,亦为观众织造了一个窥见男女主角人生交汇的梦。《爱乐之城》中大量集成了前人的艺术成果结晶,从上个世纪的许多传世歌舞片中,汲取了许多可资镜鉴的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以光影的形式在这部影片中的重生般的闪现,为这部影片提供了太多的神来之笔。同时,亦为这部影片提供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灵性辉光,显然,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够获得好莱坞专业级影视艺术大师们认可的一个方面。[2]

(三)放飞彼此灵魂以相忘于江湖

在《爱乐之城》的最后,落拓的男女主角在实现了各自的人生理想并寻获到了各自的人生伴侣之后,无意中的一次戏剧化的重逢,成为了本片“以分为合”式情感升华与情感引爆的关键节点。这种缺撼式的不完美结局,演绎了一种巨大落差下的灵魂升华,男主角的一时语塞、委然顿坐、默然凝思等一系列动作,都为后文演绎那份早已升华于灵魂高度的人生追求作了最佳的艺术化表达。其实这样的结局又何曾不是对男女主角二人各自人生的一种拯救,而这也正应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那句“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最后的相逢时刻男女主角对视的眼神中,更能深刻领悟这人生真谛的意义。因为,男女主角相视的眼神之中仍然留保有着对彼此的爱意。这对于其时处境下的男女主角而言,显然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同时,这种“相忘于江湖”事实上也是对于男女主角各自的艺术生命的一种灵魂拯救。

三、 艺术・生命・灵魂共舞

(一)艺术与灵魂共舞

《爱乐之城》以一座城之名,写就了一段爱情演绎的艺术与生命深度融合的人生共舞,同时,更以真爱之名,写就了一段灵魂的独舞。影片中由男女主角所演绎的人生共舞与灵魂独舞各有千秋。男女主角在影片最后的那段伴着熠熠星光的共舞,可谓是全情投入。梦幻的背景似乎昭示着男女主角爱情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一场美丽的梦境,这梦境恰如夜空中的月与星,美丽皎洁看似触手可及而实际上却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共舞于星光之中的男女主角仿佛空灵得只剩下了其所追求的艺术与其纯净的灵魂,就是这样一种灵魂驱策下的生命之舞,才使得灵魂亦能够在艺术的承启之上,更加肆无忌惮地翩翩而舞。而若忽视这星空之舞的表象,那么,我们实际上透过表象看到的恰恰是一种艺术与灵魂的共舞,同时,这种艺术与灵魂的共舞也是一种以艺术对灵魂的形而上的救赎。[3]

(二)生命与其根性灵魂的共鸣

对于普通的爱情而言,可能艺术要素仅仅只能在其中扮演着次要的辅助角色,然而,就影片中男女主角这样对于艺术孜孜以求的生命而言,艺术要素在其生命与灵魂历程中则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引介角色。即便是抛开艺术因素,根性灵魂中的模因与生命的契合亦是如此的紧密,因此才会令人觉得似乎冥冥之中有着天意。而事实则是,二者之间既是若即若离,又是形影不离的关系。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了如梦似幻般的场景穿梭,这种场景穿梭事实上亦是男女主角共同爱情生活的一种超浓缩。在美轮美奂的爱情氛围的衬托之下,男女主角曾经的爱情,已经被升华为一种生命与其根性灵魂的共鸣,实际上,生命与其根性灵魂共鸣才能堪称是最为完美的生命历程。直到最后,透过对男女主角爱的场景的回顾,才彼此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地深爱着对方,正是这种深爱,才会令男女主角能够以一种超乎的生命与根性灵魂的共鸣,以艺术解构着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三)艺术与生命的伟大救赎

《爱乐之城》的艺术性,在于其并未严格地以叙事性将男女主角各自的人生理想加以硬性分野,而是以歌舞形式渐进式地进行着艺术化过渡,从而在艺术化渐进过程之中,悄然地建构着人物之间的自然而然的拟真现实关系,而却又以其陌生化游离于现实,建构人物的戏剧关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是一位年仅31岁的年轻导演呈现出的艺术与生命相依相系的绝美图景。影片中较多应用的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非但并未令观众产生丝毫的厌倦之感,反而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坠入男女主角真挚爱恋当中的一种无意识沉浸。而影片中对于男女主角一生历程的精彩穿梭与回顾,则摒弃了移情入境的长镜头,转而玩转起了这位年轻导演本就擅长的如花妙剪,将我们稔熟于心、了然于胸的好莱坞套路魔幻般地另类施展开来,形成一种艺术与生命的翩翩共舞,同时,以这种艺术与生命的翩翩共舞,亦形成了一种艺术对生命的伟大救赎。[4]

结语

《爱乐之城》与其他歌舞片的差异化,恰恰表现在其梦幻的生命之歌的一曲倾情,和人生共舞与灵魂独舞的各有千秋。同时,这部影片更以其独具的匠心,将男女主角本已相交的人生,以歌舞的绝美形式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解构,这种艺术化解构反而营造出了一种“相忘于江湖”的艺术影响生命进化,灵魂拯救人生性灵的一种更加高尚的心灵永恒契合的终局。这种心灵永恒相契的终局,显然是艺术影响生命,进而灵魂拯救人生的唯一结果。在这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艺术、生命、灵魂、人生的一种共鸣式交响,同时,更看到了生命与灵魂在各自共舞之后的一种更加自由的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李衍柱.生命术化 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新体系[J].文学评论,1997(3):126-133.

[2]支运波.本雅明论作为生命及其形式的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01-105,145.

[3]稻盛和夫.磨练更高层次的灵魂――《活法―人生的真理》序言[J].中外企业文化,2009(12):11-13.

[4]张建华.洞察社会、凝视灵魂、解读人生的艺术杰作――开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新的审美空间[J].外国文学,2003(2):90-95.

【作者简介】俞 阅,男,江苏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思政与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

上一篇:中外动物纪录片创作比较研究 下一篇:创作突破还是情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