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私塾 6期

时间:2022-05-03 04:30:40

蒲松龄当家教

蒲松龄学识渊博,但连试不第。位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当家教。不到三个月,蒲松龄便要告辞。财主问:“吾儿文章如何?”蒲松龄回道:“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又问:“不知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长进如何?”蒲松龄应道:“八窍已通七窍。”说罢便启程返家。财主赶去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胞弟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高山响鼓,声闻百里’意思是‘扑通扑通(不通不通);‘八窍已通七窍’意思是‘一窍不通’!”

小悟空提供(请作者速告知地址,以便奉寄稿酬和样刊)

老叔开讲:开啥讲啊?直接开唱吧: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蒲松龄,他聪明又伶俐,怀才却不遇。他家境贫寒一生清苦生活在山东里,他做过老师还写《聊斋》咿!哦伟大的蒲松龄,哦伟大的……(老编:唱,接着唱,居委会大妈打电话来问编辑部是不是在杀猪。)啊,居委会大妈是我的知音啊,他们听懂了我的惊慌。我为什么会惊慌?因为《聊斋志异》里有好多鬼故事啊!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花了三十多年写成的,又叫《鬼狐传》,说的多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还有一些奇闻异事。《聊斋志异》里大概有5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比较短小。至于他想要表达什么,就等朋友们亲自去阅读或者稍微长大点的时候,自己去思考吧。

老叔透露一下蒲松龄的写作大法,专治“作文绝症”:一是“大耳神功”,听到什么稀奇的事都收集起来,它们都是写作素材。二是“乾坤挪移”,到古人的书里找素材。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都不过一百来字,蒲松龄把它们融合起来,写成了自己的作品《崂山道士》。请写作文有困难的朋友悉心修炼,祝你们“早日康复”。

知识卡片

书名:《聊斋志异》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短篇小说集

作者:蒲松龄

陈子昂摔琴

唐朝诗人陈子昂在青年时,自忖所学足以立于当世,便前往京城求取功名,然而因各种原因始终得不到重视。一日,他在街上闲游,见一位卖琴者欲千金售一把古琴。陈子昂跑过去,毫不犹豫地按原价将琴买下,众人皆惊。陈子昂道:“明日中午请到我这来,我定当献丑。”

第二天一早,来听琴的人很多。陈子昂取出了古琴,猛地一摔,正当人们惊异之时,陈子昂高声说道:“我陈子昂从小饱读诗书,熟知经史,不想来到京都屡遭冷遇,甚是不平。今日不过是以弹琴为由,其实是想请各位观看我的诗文。”说罢,他从箱中取出一大沓诗文稿,分给大家。陈子昂的豪举及文名,一夜传遍长安。

百武西提供(请作者速告知地址,以便奉寄稿酬和样刊)

老叔开谢:欢迎大家收看大王TV节目。接下来请欣赏“你来比划我来猜”。有请编辑部两位长老:老叔比划,老编猜。

老叔:唐代诗人,长相有点野,不太有文人气质!

老编:……

老叔:四川的,很讲义气的那个,跟宋之间、东方虬玩得很好的!

老编(抓狂):你抓重点来说行不行?

老叔:就是写了《登幽州台歌》,里面有千古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人!

老编:陈子昂!

哦耶!回答正确!大家应该知道,唐初的时候,诗坛仍然流行着六朝留下来的诗风,诗文大多空有一堆好听的词语,没有实际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娘娘腔”的味道在里面。陈子昂比较看不惯:你们这些叽叽歪歪说的啥啊?半天整不明白,为啥不实在点呢?于是他自己写了《登幽州台歌》《感遇》等三十八首诗,反映现实生活,风格质朴爽朗,倡议要恢复“汉魏风骨”。这才有了现在我们感受到的刚健、清新、雄浑的唐诗诗风。

下面颁发“大王TV・感动唐朝十大创新人物奖”,请白居易先生陈述陈子昂的获奖理由。白居易:“陈子昂,才名括天地。有请陈子昂上台领奖!”(鉴于时间有限,大王电视台无法转播颁奖实况,请大家登录WWW.大王.com点击收看。)

知识卡片

姓名:陈子昂

别名:陈拾遗

朝代:初唐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感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登幽州台歌》

上一篇:分道扬镳 7期 下一篇:关注学生学习参与 促进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