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矛盾心理透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03 01:36:41

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矛盾心理透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社会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择业更加困难。职业院校学生既没有高学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过高的期望值极易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心理,进而演变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其危害不言而喻。文章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及成因,指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把关注视角转向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择业心理;就业;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75-02

当前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拟从职校毕业生择业的矛盾心理入手,探索解决方法和策略,对提高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稳定心态,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及成因

(一)择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就业难的矛盾

近年来职校毕业生的择业目标出现了“三高”趋势,即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而事实却是“就业难”。

首先是人多粥少,卖方市场超载。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宏观就业形势出现了“三峰叠加”局面――全国新增城镇劳动力1000万人,企业下岗职工超过8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超过1000万人。”

其次是门槛高抬,买方市场岗位有限。一是企业本身已沉积了大量冗员,“不想要的辞不掉,想要的进不来”,客观上加大了就业难度;二是卖方市场的急剧膨胀使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了“博士开价,硕士坐下,本科留下(简历),专科走吧”的情形;对于既没有高学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职校毕业生而言,其优势荡然无存。

(二)期望成才立业与害怕艰苦的矛盾

不少毕业生既梦想事业成功又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择业时追求轻松、舒适,把成就一番事业摆在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之后,一些国家急需、能真正发挥个人专长为社会创造价值,且人才匮乏的矿山乡镇、边远山区、艰苦行业,很少有人问津;甚至为数不少的学生宁愿回家待业也不到这些单位工作。

(三)具有竞争意识与缺乏自信心的矛盾

毕业生希望通过公平竞争,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是,面对竞争的巨大压力,又深感信心不足,担心竞争机制不健全,难以真正体现公平。择业时,宁愿等待国家包分配,也不愿主动去参与竞争,希望选择既没有风险、待遇尚可的职业和单位,真正能放下包袱,到民营、乡镇、农村等单位去工作的人极少。

(四)自主择业的价值观与体制滞后的社会现实的矛盾

传统体制的弊端不是短时间就能清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常有体现,走后门、凭条子、拉关系、吃喝送请、权利因素,都或多或少地渗透其中,再加上人才市场发育不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的公平竞争。

(五)所学专业滞后与职业需求领先的矛盾

社会选择人才一向强调“专业对口”,然而,由于毕业生在报考学校时多趋向于当时的热门专业,而当时的专业知识结构又不符合毕业后现实对人才的要求;另外,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学非所用,加大了就业难度。

(六)性别特点与社会偏见的矛盾

“职业院校学生择业难,女职业院校学生择业更难”,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因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作祟,不乐意接纳女性;另一方面毕业生本身性别的心理差异也影响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有些女生怀有性别上的自卑感,不能勇敢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常常失去本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这只能导致女学生择业范围更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压力更大。

二、解决职业院校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职业规划和体系建设两手抓

1.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极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职业目标,避免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学校应提前布置引导学生极早动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找准职业定位,增强职业竞争力。

2.紧紧围绕社会需求改进体系建设。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克服依赖心理,学会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课程中,同时加强对就业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就业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就业心理咨询,对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疾患及时治疗;利用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就业途径,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利用校友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等。

(二)透析就业形势,做好就业指导和求职咨询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择业过程就是主体条件与客观要求相适应的过程。因此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追求、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有一个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估价,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从而克服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提高就业成功率。

2.教育学生恪守弹性的择业态度。教育学生面对自我期待与社会需求的冲突要学会变通。如果缺少变通性,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一味追求最美满的结果,势必错过其他更好的机会,造成就业困难。

3.教给学生必要的择业技巧。指导毕业生全面掌握择业技巧是就业准备的关键。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扩大视野,取得竞争主动权,减少盲目性;第二掌握自我推荐的策略,写好求职自荐信;第三掌握面试面谈技巧,注意形象设计的训练和应对技巧。

(三)政府主动干预,社会积极扶持

创造一个良性的就业环境,对于减轻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至关重要。政府应伸出援手在就业政策上给予倾斜,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宽阔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于到基层、艰苦地区、西部边远山区的毕业生,应最大限度地在物质和精神待遇上给予实质性提升;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给予积极扶持,既减轻了就业压力,又能为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创业平台,创造一个法制健全市场规范的就业环境,使他们的就业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结语

当前,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小企业的萎缩和倒闭,失业人群的剧增,犹如雪上加霜,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没有高学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过高的期望值极易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心理,进而演变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其危害不言而喻。只有全社会各阶层伸出援手,才能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获得就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冉超凤,黄天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陈小悠.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作者简介:张翠云,女,河北鹿泉人,石家庄粮食技工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职业教育心理学。

上一篇:浅谈大学科技园模式的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 下一篇:浅谈材料抛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