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时间:2022-05-02 10:30:36

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摘要:该抢答器可作为智力竞赛的评判装置。根据应答者抢答情况自动设定答题时间,并根据答题情况用灯光、声音显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可对答题情况进行加10分或减10分的操作。本文结合实际应用,用数码管显示分值,在分值的显示上我们采用ZCP、SEGD指令相结合。使分值的显示即准确、思路又清晰。本程序适合于三菱系列的PLC。

Abstract: The responder can be used as quiz judged device. According to respondents to answer in case automatically set answer tim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swer of light, sound display.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ff can answer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additional 10 points or less 10 minutes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using digital tube display scores, in scores of shows, we use ZCP, SEGD instruction combination. So that the display of scores that is accurate, ideas and clear. This procedure is suitable for Mitsubishi series PLC.

关键词:PLC;抢答器;梯形图;I/O接线图

Key words: PLC;responder;ladder;I/O wiring diagram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11-02

1抢答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操作人员按下发题按钮X0后,若10S无人抢答,则抢答器自动撤消抢答信号(有声音提示)该题自动作废,再次按下发题按钮后第一个按下按钮有效,有效信号有灯光和声音提示,答题时间到有灯光和声音提示,同时可按X4、X5按钮进行加10分、减10分操作。

1.1 抢答部分抢答时采用按钮进行抢答。操作人员按下发题按钮X0后,若1号台的人按下抢答按钮X1后,Y1线圈得电则1号台抢答信号灯亮,同时T1线圈得电进行延时,1号台的人进行答题,2号、3号台的抢答过程同1号台相同,为了保证第一个人按下抢答按钮的信号有效,我们在每个抢答回路中串入了其他两个人抢答信号线圈的常闭触点进行互锁。

1.2 信号显示、声音提示部分操作人员按下发题按钮后,T0线圈带电进行延时,10S后若无人抢答,T0的常开触点闭合,Y4线圈得电通过扬声器,提示该题无人抢答,同时Y5线圈得电有红灯信号显示,在显示回路中Y1、Y2、Y3常闭触点与T0常开触点串联保证了有人抢答成功后在答题时间内T0延时10S到了Y4、Y5不再得电即不会有信号提示。若1号台的人抢答成功T1延时60S后,在显示信号声音提示回路中T1常开触点闭合则Y4、Y5得电进行信号显示、声音提示,2号、3号台的显示过程与1号台相同。

1.3 分值显示部分分值显示部分通过SEGD指令来驱动数码管进行分值显示,分个位和十位显示。等答题完毕,操作人员按下加分、减分按钮X4、X5通过INC指令或DEC指令后把结果送到数据寄存器D,再通过区间比较指令ZCP在区间0~9比较,把比较的结果传送到数据寄存器里,此时,若数据寄存器里的数字大于9或小于0,通过传送指令MOV给此数据寄存器里传送0,若数字在0~9之间通过指令SEGD来驱动数码管显示该数。个位用SEGD指令来驱动数码管只显示0。

2梯形图设计

根据原理分析我们设计的梯形图如图1所示。

3I/O点数分配表

I/O点数分配表如表1。X0发题按钮,X1~X3为1、2、3号抢答按钮,X4加分按钮,X5减分按钮。

4结束语

上述程序都经过了实验调试性能可靠、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实际的控制系统。由于数码管显示程序较长,见于篇幅有限,在梯形图中显示程序略去,读者可自己编写。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宋伯生.PLC编程理论・算法及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3]漆汉宏.PLC电气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4]李先山.圆形停车库程序存取设计.机床电器[J].2009(2)36-37,24..

[5]阮友德.PLC变频器触摸屏综合应用实.

上一篇: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下一篇:基于全国模具大赛需求探讨模具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