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若无的存在

时间:2022-05-02 09:38:20

当我们身处一方空间,周围有越为明显的边界,我们的位置感就有可能越强烈:而在我们习惯于这样的环境后,便可能不易察觉空间的存在,更难以感知空间中所具备的力量。空间也有力量一说?是的,国际环境艺术装置设计者们分别用他们多姿多彩的形式,挖掘和展示空间赋予个体的存在感。

澳大利亚艺术家Nike Sawas以“Atomix——Full of Love,Full of Wonder”为标题,在New South Wales艺术画廊展出其艺术作品。她把超过50000个五彩缤纷的聚苯乙烯球串联起来,构成一副形体雕塑的画面,凝聚在一个颇具探险情调的空间,游走于这些悬停的波点之间不乏乐趣。

无独有偶,西班牙视觉艺术家Ana Soler经过精确计算和繁复的校对,将2000个网球按照反弹与重力规律悬挂在位于西班牙Alicante的Mustang画廊,形成一幕蔚为壮观的时光静止奇观。在这个宏大的装置艺术当中,除了网球,还需要很细的尼龙线、较厚的钢缆作为材料,实践本身是一项相当考验动手者耐力的工作。作者试图用这样的表现形式说明日常生活之路没有捷径,每个决定都会造成的一连串事件反应,我们该做的是一步步战胜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忽略与逃避问题,如同处于这个场景时不得不越过跳跃的网球障碍物一样。

在很多文学作品里,述说自由感受的场景常常出现在新疆那与自然贴合无缝的旷野、内蒙古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可见,相反地,为营造浓缩、凝聚或压迫的空间存在感,在空间中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填鸭似乎是个办法。

除了密集的球类装置的展示,意大利艺术家Carlo Bernardini专注于视觉空间多样性的研究,其中,他的光纤装置作品采用的是定点光线之间的衔接,以切割空间,进发多层次的存在力量。线性的光纤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组合,将黑暗的单一空间点亮,一些光纤穿墙而过,将多个空间既连接又彼此分开,开创了另一种审视空间的手法。同样运用光的照射来营造空间存在感的还有Chris Fraser,他擅长在暗色调的环境中酿造光线的游弋变化,通过光的折射、延伸等物理原理以及人的介入使简单的光线变得丰富,给欣赏者带来无限可能的感受。

多种形式的探索仍在继续,日本设计师Nobuhim Nakanishi将自己关于地平线的摄影作品进行展出,利用角度的错位,使得画面出现3D效果。在欣赏这组画作的同时,浏览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自我衍生空间存在感。而德国的Wolfgang Laib花了十天的时间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用30000碗米,直接倒在地上做一堆堆米堆,创造了名为“Unlimited Ocean”的装置艺术。在各路艺术家的创作下,原本单一的空间渗透着力量,释放着一股股似有若无的存在感,令观者有突破与穿越的欲望。

上一篇:公婆拿我们的钱在老家买的新房,离婚时能分吗? 下一篇:建筑的美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