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牛》获奖的启示

时间:2022-05-02 03:37:30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师在每个新闻题材拍摄过程中都不放弃的奋斗目标,因为新闻摄影作品――新闻照片只有具备新闻价值,才能产生传播价值,产生社会效应。因此,摄影师们在新闻现场总是不吝气力,追寻梦寐以求的画面效果,让作品得到受众肯定。然而,尽管摄影师们辛勤劳作,付出了时间、精力和财力,在报纸版面上还是屡屡出现司空见惯的题材、司空见惯的画面,有的照片甚至苍白疲软到了令人不屑一顾的地步。这些摄影者的付出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回报?原因何在?东方今报摄影记者刘栋杰获得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金奖的作品《顶牛》(见图)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这幅照片的结构并不复杂,整个画面只有两个人物,作者用近景拍摄,后边是一辆牌号清晰的货车,远处是依稀可见的街市。但左边这个人物,即违章的司机却一反常态,一般司机违规之后被警察抓住心虚,在警察面前必恭必敬,惟恐态度不好受到重罚,这位先生却与警察叫板,也“以礼相待”戏弄对方――这便是吸引大赛评委的视点。新鲜是这张新闻照片最大、也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亮点,新的情景出现在人们眼前,则人的大脑即会产生兴奋情绪,进而对画面内容和事物发生的背景产生阅读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驱使人们不得不仔细阅读画面,不得不在照片的说明词里寻找答案,这也就是新闻照片的构成要素之一――新闻性的魅力所在,是新闻价值所发挥的效力。

当然,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构成因素不止新闻性一种要素,除此之外还有形象性、瞬间性、典型性、思想性以及客观真实性。但新鲜性却是新闻价值构成的第一要素,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不能缺少这种要素,缺失这种要素,便不是新闻照片,即使高度清晰美丽的画面情景,也不能贴上“新闻”的标签。

新闻照片的构成要素之间是一种连带关系,任何一种产生读者效应的因素都需要与其他构成因素相辅相成。还以《顶牛》为例,形象性传达了直观信息,作者在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的第一感应是“新鲜”,但是这种新鲜感并非建立在空中楼阁,而是形象属性外露对人所产生的知觉影响。其新鲜的形象特征就是特指的视觉语言,它向人们传递信息无须作者口头陈述,也无须长篇大论的文字说明,两个人各自是什么身份,他们在干什么,新闻性与形象性各有其能――前者引来了读者目光,后者告诉读者答案。瞬间性对这张照片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新闻事件有诸多流动的形象细节,如果作者忽视新闻摄影这一“瞬间”的特性,不在形象上做出选择而随意按下快门,则“顶牛”这个情景也就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瞬间形象之和等于一个事件的全貌,那么瞬间形象之间价值是有差异的,何种瞬间形象价值高,何种瞬间形象价值低,何种瞬间形象无价值,摄影者在新闻现场拿什么标准去衡量,从而有效地把握那一“决定性”瞬间,则离不开“典型性”这把标尺。作者在拍摄这个肇事者与警察对峙事件时就是看到了突然闪现的“顶牛情景”所具有的典型性才按下快门的,这张照片最终在全国影赛中获奖也就证明了这一典型瞬间的价值。对读者来说,新闻摄影作品是一种精神食粮,这种食粮与日常的饭菜统属人的生活本能需要,前者在精神饥饿时摄取,后者在胃肠饥饿时摄取。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胃口也愈发变得挑剔:饭菜没有味道难以下咽,作为精神食粮的新闻照片,如果索然无味也无法被读者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趣味性就是新闻照片的调味品。《顶牛》所报道的是一个严肃的交通违章事件,也是风趣瞬间的一种展示,这种精神风格的双重性所产生的思想效应也是立体的。至于新闻摄影的客观真实性,是一切价值要素的基础,如果所摄画面内容没有事实依据,则新闻照片的一切新闻价值都无从谈起。

如果说客观性是新闻照片成功的基础因素的话,那么新闻性就是新闻照片成功因素的统领因素,与人像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纪实摄影相比,这种因素是新闻摄影的特有要素,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性就成了新闻摄影者重点打造的专业属性。我国报刊至今还有不少陈俗老套的新闻照片频频出现,随着报业的竞争,新闻照片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将是一种发展趋势,如果漠视新闻摄影改革,容忍这些不合格的“新闻照片”继续占据版面,久而久之,媒体必然会遭受读者的冷落。报刊上出现不合格的新闻照片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一,摄影者新闻意识不强;其二,摄影操作不到位;其三,编者把关不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作者没有向编者提供足够的合格产品。

任何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都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产物,每成功地拍摄一张新闻照片都要经历一系列思维程序和操作程序。根治新闻性疲软问题,也需要完成如下操作程序:

选新题材。这是拍摄新闻照片所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题材是摄影作品构成的基础材料,作为新闻摄影,如果不用新鲜的题材铺垫,则后边的劳动都是徒劳的。新题材是人类社会和自然领域存在的个别现象,要获得新闻素材,摄影者必须用新闻眼光深入人生、社会和自然领域去观察、去发现,用新闻价值观对眼前的事物体验和思考。

找新视角。所谓视角,就是摄影者观察摄取事物的角度。面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方位观察就会出现不同的影像结构,不同的透视关系,不同的光影效果和不同的感彩,所有这些都会形成不同轮廓结构的画面形式,其中有的新颖,有的俗套。如果摄影师在获得新闻题材之后不草草行事,而是通过方向和高度变化而对视角加以选择,就有可能获得独特且富有形象表现力的画面形式。画面形式是视觉信息的载体,它同样作用于人的感官,影响人们对新闻照片的阅读兴趣。

抢新情景。视角所解决的是新闻照片的框架结构,一幅真正的新闻照片应该让阅读者耳目一新,既要有别出心裁的画面形式,又要有与众不同的画面内容。涉及人与动物的新闻事件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在一定视角观察我们便会发现人与动物的交往有时会产生新的情景,有时会产生旧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把新的情景抢拍下来,就能完成一幅表里如一的新闻照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借普京的肩膀说话 下一篇:提高县级台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