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时间:2022-05-02 11:36:55

幼儿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一、设计意图

数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在现实生活却很容易找到原型,如果把幼儿周围的事物引入数学教学课堂中,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倍感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区域活动时数学区的孩子为了“会不会数楼房而争论不休”。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会数,有的不会数,会的洋洋得意,不会的疑惑不解,为了满足全体幼儿数数方面的知识需求,于是我设计了数学游戏《数积木》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制作PPT。

2.幼儿每人8个正方体纸盒。

3.数积木操作材料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数积木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小猴也喜欢搭积木,它想用这些积木来搭房子,看一下这些积木有什么特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我们一起看一下它想搭的房子需要多少积木?

(出示相同大小,颜色不一的正方体图片,孩子在观察、比较中知道搭房子的积木是一样大的,帮助孩子形成概念,为后面观察不同的房子做好铺垫。)

(二)数积木。

1.图一、图二简单造型:(观看PPT)

利用较简单的造型,引导幼儿直接说出积木数量,初步得出“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按顺序一个一个数,不能漏数。”的数积木的方法。

(此处观察双层单间的房子造型图,便于孩子观察,学习按顺序数积木方法。)

2.图三、图四重叠造型:

通过摆一摆验证,帮助幼儿感知隐藏的积木在哪里,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得出进一步结论,“不仅看到的都要数,隐藏起来的也要数,不能漏数。”

(此处观察有多层多间的房子,先让孩子们观察、数数,当孩子出现疑问或困难时教师把积木拆开带领孩子数数,并且让孩子明白隐藏的含义,知道隐藏部分也要数。情境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增加幼儿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幼儿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幼儿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图五:提升经验

(此环节与第一环节相呼应,学会数积木的方法后来帮助小猴,解决小猴不知道用多少块积木的难题,同时让孩子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快乐情绪。)

(三)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1.看图数积木,把数字写到括号里。

提供积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积木,通过摆一摆感知积木的遮挡、重叠现象,数出积木数量。

(此环节,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来创造疑问情境,精心设计,巧设悬念,设置许多的发散点,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激起他们的认知冲突,唤醒幼儿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幼儿就会很有兴趣去探索新内容。孩子操作时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四)集体检查与互相检查。

1.集体检查、验证,不同的结果用验证法。

2.同伴再次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二、活动评价反思

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用小猴子搭积木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孩子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状态下才能产生,我精心创设游戏教学情境,用生活和游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创设数学游戏情境是根据内容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孩子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绪的氛围,促使孩子的主动参与。我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环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善于把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幼儿数学现实的背景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取得扎实效果。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内容。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前后呼应的教学形式,以“帮小猴数积木”引发孩子数积木兴趣,小猴需要多少块积木呢?我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带领孩子看下面的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层到叠加多层,逐步引导孩子学习不同的数积木方法: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按顺序一个一个数,不要漏数;先数第一层再数第二层,一层一层数,不要漏数;先数有几层,再数有几间,上面有几间下面也有几间。活动中孩子们在PPT的演示下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数积木的方法,教师能做现场演示,帮助孩子理解,还让孩子看图搭建积木然后再数,来实地验证,孩子的思维达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运用检验的方法,孩子的探索欲望提高了。最后运用目测和搭积木操作的方法共同完成作业,整个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幼儿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能在客观上出现一个问题情境,自然引出问题,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幼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

活动存在不足:在学习重叠隐藏的数积木方法时,我的设施是运用分层拆的方式来演示的,但是在活动中发现有好多孩子都能很快说出有隐藏的积木,我误认为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此方法,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就省去了演示环节,其实就算孩子们都学会还是要进行现场演示的,学会的再次巩固,没学会的帮助理解。这样所有的孩子就能更好地掌握,理解遮挡的意思,数出隐藏的数量。

【作者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巧用“情境”“任务”引领学海探航 下一篇:重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