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剖宫产头孢唑啉钠防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02 08:54:23

120例剖宫产头孢唑啉钠防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唑林钠在剖宫产感染预防方面的方法,观察感染预防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研究过程当中,一共收集24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这些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以及剖宫产情况等,将她们划分为头孢唑啉钠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120例,保证其组间的可比性充分。对头孢唑林钠组产妇在术中、术后24~48 h内采用静滴头孢唑林钠的方法进行感染预防,对对照组产妇采用青霉素进行静滴用药预防,用药3 d。并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体温情况、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比两组产妇的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经分组临床预防用药后,头孢唑林钠组产妇的产后体温情况、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率、白细胞计数情况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产妇,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另外,在用药的不良反应观察上,两组产妇在用药过程当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头孢唑林钠进行感染预防,能够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建议作为剖宫产术预防感染一线用药使用。

关键词:剖宫产;头孢唑林钠;青霉素;防感染

从剖宫产出现以来,剖宫产产后感染预防就始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当前剖宫产产后感染预防的方法与用药种类较多,但效果不一,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12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头孢唑林钠进行感染预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一共收集了240例研究对象,她们均为作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3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在院分娩产妇。根据这些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以及剖宫产情况等,将她们划分为头孢唑啉钠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120例。分组后,头孢唑林钠组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28.2±3.6)岁,体重58~80 Kg,平均(72.5±5.2)Kg,孕周37.5~40.8 w,平均(38.2±1.6) w,初产妇68例,经产妇52例。剖宫产因素包括择期剖宫产78例,催产素失败10例,产程异常32例。剖宫产行术时间平均(41.8±6.8)min,术中出血量(128.4±8.8)mL;对照组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28.4±3.4)岁,体重59~82 Kg,平均(73.7±5.7)Kg,孕周37.7~40.6 w,平均(38.4±1.8) w,初产妇70例,经产妇50例。剖宫产因素包括择期剖宫产80例,催产素失败11例,产程异常29例。剖宫产行术时间平均(42.8±6.4)min,术中出血量(130.4±8.2)mL。两组产妇的各项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1.2.1头孢唑林钠组用药方法 在断脐后立即对产妇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 g,术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 g,2次/d,用至术后24~48 h。

1.2.2对照组用药方法 在产后,对产妇静滴青霉素320万U,1次/12 h,用至术后3 d。

1.3观察指标

1.3.1体温 观察产妇在产后20 h到产后10 d内的体温情况,每天对产妇的体温进行4次测量,看哪些产妇有2次的体温测量都等于或高于38℃,同时观察产妇体温高于37.8℃的持续天数,因为产妇的体温情况与感染发生有着极大的关系。

1.3.2切口感染发生率 统计产妇术后真实发生的切口感染例数,并计算感染发生率。

1.3.3产后2 d的白细胞计数 观察产妇在剖宫产产后2 d时的白细胞计数,因为白细胞与感染发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1.3.4不良反应 对产妇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从产妇的体温情况来看,产后20 h到产后10 d内4次/d体温测量中,有2次体温>38℃的,头孢唑林钠组有22例,对照组有48例,发生率分别为18.33%、4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头孢唑林钠组产妇体温>37.8℃的持续天数平均为(3.8±1.2)d,对照组为(6.4±1.6)d,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切口感染的真实发生情况来看,头孢唑林钠组产妇中有12例发生,发生率10%,对照组有26例发生,发生率21.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白细胞计数情况来看,剖宫产产后2 d头孢唑林钠组产妇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8.8±1.8)×109个/L,对照组为(12.8±2.2)×109个/L,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不良反应的对比,两组产妇均未在用药过程当中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难产、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的后备生产分娩方式,是产科临床领域当中的一种重要手术,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保证母婴健康与生命安全。与阴道分娩不同,剖宫产需要在产妇的小腹部位进行切口切开,从而将胎儿取出。但由于术中、术后的各种因素影响,以及产妇自身的机体变化、免疫力降低,所以剖宫产后的切口感染率一直较高,不仅在身体上对产妇的恢复造成了影响,更会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新生儿哺乳喂养,因此在剖宫产后预防产妇出现切口感染便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工作[3]。

在剖宫产感染预防的药物选择上,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广谱性高以及价格低廉。既要考虑到用药对产妇的感染预防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产妇乳汁的健康性,不能让新生儿在母乳吸允的过程当中受到影响。而头孢唑林钠是一种抗菌谱广的第一代头抱菌素药物,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非常高,且价格适中,产妇家庭均能接受,正好满足这样的用药标准要求[4]。

从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头孢唑林钠进行感染预防,确实能够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少。相比于采用青霉素进行感染预防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头孢唑林钠组患者的体温情况、切口情况以及白细胞情况更加良好,建议作为剖宫产术预防感染一线用药使用。

参考文献:

[1]陶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宫产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8):1294-1295.

[2]金菊英.剖宫产术后防治感染合理用药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1):162-163.

[3]张芸.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03):336-337.

[4]张书敏,胡娅莉,凌静娴,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2):89-92.编辑/肖慧

上一篇: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下一篇: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